專業和職業選擇是人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它關係著一個人一生的發展方向和成功。選擇好了,可以為自己將來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選擇不好,將會麵臨許多坎坷。從眾多可能的專業和職業中選擇一個適合的專業和職業,需要根據社會的需要,同時也依據自身的優勢、興趣和特點。要盡可能選取那些自己喜愛的而又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和職業。作為中學生,雖然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是,對未來的專業與職業選擇也需要早作規劃。
中學生朋友們在麵臨著專業和將來的職業選擇時,要充分考慮到自身的特點和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有意識地塑造自己,發展自己,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隻有這樣,才能在今後的工作中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也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在事業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與職業
選擇哪一種專業和職業比較合適呢?這是每個中學生早晚都會遇到的重要抉擇之一。如果一個中學生無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的職業,那麼他的學習和生活將是食之無味、十分無聊。
對於中學生來說,一種好專業和職業的標準是:它既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又易於自己的發展,能夠使自己不斷進步,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上不斷提高,更容易使自己早出成就,早日成才。
凡是能成就大事的人,一定會仔細地考慮:“我應該把精力集中在哪一方麵呢?怎麼做才能使我的品格、精力與體力獲得最大的效益呢?”
首先,中學生應該做的是,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發展的專業和環境,在這一環境中,竭盡全力去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以此來實現自己期望的目的。中學生在選擇專業和環境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性格、才智和體力是否與之相匹配。總而言之,一開始做事的時候一定要先邁得開步伐,然後才能大踏步地前進,在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裏,做起事來才能感到順暢愉悅。
中學生應該及早選擇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專業,但也不可過於急躁、過於草率。如果還無法及時確定,不妨慢慢來,再慎重考慮一下,因為有很多人要等到中年才最終確定自己究竟要走哪條路,因為人到中年時,他們在職業方麵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一接手工作就能很順利地展開。固然,這個問題對於才智過人的中學生來說是不難抉擇的,但是我們還是能看到,多數的中學生被選擇專業的事情弄得心緒紊亂、焦頭爛額,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怎樣選擇,尤其是好的機會降臨時,他們更不知道該怎麼辦。其實,在通常情況下,一個年輕人隻要他們品格端正,肯勤勉努力,就必定能找到適合自己和社會的專業和職業。
有時,很多瑣碎細小的事情,比如偶然事件、環境、出生地、窮困等,都會成為我們選擇某種專業的決定性因素,這就好像許多微不足道的問題能影響到一生的命運一樣。有時,偶爾讀一本書、聽一次演講、吸取一個教訓、接受一次批評、獲得一次嘉獎或遭遇一場危險,都會影響到一個人一生事業的成敗。
美國著名成功學家亨利·戴克教授說:“一個人最大的致命傷就是遇事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其實,凡事做起來隻要覺得有些把握並且還有興趣,那就完全可以當機立斷,立誌去做。在專業方麵,種種無謂的考慮與擔憂,隻會妨礙自己的前程,隻有那些勤勉努力、踏實學習的人,才能不斷提升自己。”
溫馨提示:
中學生朋友,在選擇決定自己一生的專業時,唯一的定律是:“你所從事的專業,必須是所有可能的專業中你最能勝任的。”
選擇合適專業應考慮的因素
選擇專業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不要僅僅看別人做什麼出了名,掙了大錢,於是你就盲目地選擇什麼專業。選擇專業時,要根據自身的實際和社會的需要做出慎重抉擇。
影響專業選擇的因素除了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因素外,個人的自身條件,如興趣愛好、氣質、性格等心理特征,性別、年齡、身體狀況,文化水平、知識技能等基本素質,也對每個人的專業選擇產生程度不同的製約作用,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每個人對各類專業進行不同的選擇。
(1)興趣愛好
愛因斯坦走進科學的迷宮,成為一代科學巨匠,興趣是決定性因素。門捷列夫迷戀神奇的化學世界,發現化學元素周期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人的發展有一種神奇的力量。
中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往往首先想到自己喜歡哪種專業,對哪種專業感興趣。興趣是人所共有的,但又是千差萬別的。有的人對文學創作感興趣;有的人喜歡唱歌、跳舞;有的人對研究自然科學知識感興趣;有的人則偏愛技能操作。不同的專業需要不同的興趣特征。一個擅長技能操作的人,靠他靈巧的雙手,在技能操作領域得心應手,但如果硬把他的興趣轉移到理論知識上來,他就會感到無用武之地。這種興趣上的差異,是構成中學生選擇專業的重要依據之一。
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是很多的,一般說來,興趣愛好廣泛的人,選擇專業時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們更能適應各種不同崗位的工作。廣泛的興趣可以促使人們注意和接觸多方麵的事物,為自己選擇專業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2)氣質類型
心理學認為,氣質是人的高級神經活動類型的特點在行為方式上的表現。它主要表現為情緒體驗的快慢、強弱深淺及動作的靈敏性等。
不同的專業對人的氣質都有特定的要求。駕駛、體育等專業要求機智、靈敏、勇敢、抗幹擾等氣質特點;醫學專業要求反應靈敏、耐心、細致、熱情等品質;而外交方麵的專業則要求思維敏捷、姿態瀟灑、能言善辯、感染性強等。
總之,了解自己的氣質類型及特點,有利於中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提高自己適應專業的能力。
(3)個人的性格
性格與氣質不同,其社會評價有明顯的好壞之分,但性格對氣質有深刻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性格能夠掩蓋和改造氣質。性格還對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起著製約作用。幾乎每一種專業都對性格品質有著特定的要求,要選擇某一專業就必須具備這一專業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作為一名未來文藝工作者,除了要具備這一職業所要求的氣質、能力外,其性格應具有活潑、開朗、情感豐富的特征;作為一名未來的教師,除了具有豐富的知識外,還應具備熱愛學生,對工作熱情負責,正直、謙遜、以身作則等良好品質;作為未來的醫生,則要求有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富有同情心、責任感和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實踐證明,沒有良好的與專業要求相適應的性格品質,就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
(4)能力製約著人們對專業的選擇
能力可分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想象力、注意力等屬於一般能力,它們適應於廣泛的活動範圍;而節奏感、色彩鑒別能力等屬於特殊能力,它們隻在特殊領域內發生作用。任何一種專業對中學生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缺乏自己意向選擇的專業所要求的特殊能力,就難以適應社會。所以,中學生在選擇專業時絕不能好高騖遠或單從興趣出發,要實事求是地檢測一下自己的學識水平和能力,這樣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合適專業。
溫馨提示:
中學生在選擇專業的過程中,應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因為這樣有利於自己才能的發揮,也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選擇專業需要考慮滿足社會的需要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社會的發展也需要人來推動。所以,我們中學生朋友要放眼於社會,結合自身,使自己所學的知識能夠運用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去。
進入21世紀以後,學校畢業生的數量越來越多,社會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一項調查表明,盡管現在就業市場對青年學生的要求日趨多樣化,用人單位各有具體要求,但有幾點無疑是共同的:社會普遍歡迎德才兼備的青年學生。
德,包括許多方麵的內容,最主要的是指政治素質好,思想品德高。從多年來的畢業分配情況來看,優秀畢業生、優秀學生幹部、黨員學生備受用人單位青睞,這樣的學生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社會責任感,具有比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精神境界,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才,主要是指基礎知識和專業水平。從現在的科技發展趨勢來看,知識更新快,而知識的更新除主觀努力外,還依賴於紮實的基礎知識。有了紮實的基礎知識,才能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自導能力。有了廣博的知識,才能觸類旁通,吸收新知識,獲得創造力。當然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很強的實踐和動手能力。用人單位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和三資企業,願意接收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學生。
另外,社會也需要興趣廣泛、全麵發展的人才。全麵發展的中學生主要表現為思維敏捷,有較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自控能力強,學習成績優良;有一定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廣泛的興趣。
實踐表明,以下類型的人才最受社會的歡迎:
(1)高素質複合型人才
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是以信息化為特征的產業技術革命和現代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即現代意義上的人才不僅要學好、精通一門專業知識和技能,更要學習、掌握多種知識,具備多種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不斷完善,社會人才觀即人才模式已發生了很大變化。要求青年學生不應當是僅僅具有某種專業知識和技能,將來能在該領域工作的專門化的人,而應當是對社會、對國家負責的合格的“社會的人”,一個能突破專業和職業領域限製的、掌握多門知識、具有多種技能的通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