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法伯下戰書(3 / 3)

同時,“法伯能治療兒童白血病”的消息不脛而走,逐漸有越來越多的兒童前來求診。一個又一個案例讓人看到了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模式——葉酸拮抗劑可以促進白血病細胞計數的下降,有時甚至會令它們完全消失——至少暫時如此。還有像桑德勒那樣顯著緩解的病例。兩個男孩通過氨基喋呤的治療,可以返校讀書。另一名曾臥床七個月的兩歲半女孩,也能“遊戲和到處跑動了”。血液恢複正常,幾乎讓孩子們恢複了稍縱即逝的正常童年生活。

但是同樣的宿命仍然無法擺脫:癌症緩解幾個月後,仍會不可避免地複發,即便耶拉最強大的藥物也無能為力。這些白血病細胞會重返骨髓,然後迸發出來,進入血液,即使最活躍的葉酸拮抗劑,也不能遏製它們的增長。羅伯特·桑德勒用藥後幾個月裏病情曾有好轉,但仍於1948年殤逝。

然而即便隻是暫時的緩解,它仍然是真正的緩解,極具曆史意義。到1948年4月,法伯的治療小組掌握了足夠的數據可以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上發表一篇初步的醫學報告。該小組已治療了16例患兒,其中10例有療效。有5名兒童(約1/3的初始群體)在確診後的四個月,甚至六個月內,仍然存活。對白血病來說,六個月的生存幾乎相當於永恒。

法伯的論文於1948年6月3日發表,有七頁篇幅,擠滿了表格、數字、顯微鏡照片、實驗室量值和血球計數,論文的文字刻板僵硬、端正而不帶感情,科學性極強。然而,它像所有偉大的醫學論文一樣引人入勝,像所有的傑出小說一樣曆久彌新。如今讀來,當時的情境仿佛曆曆在目:波士頓診所忙亂的日子裏,患者命懸一線,法伯和助手們忙不迭時地為治療這種一閃即逝又不時複發的可怕疾病尋找新藥。這個故事情節起伏,有開端,有發展,不幸的是,也有結局。

一位科學家回憶說,當時醫學界對這篇論文的反應是“懷疑、不相信和憤怒”。但是對法伯來說,他的研究提供了誘人的消息:癌症,即使是最惡性的一種,都可以用一種藥物、一種化學藥品治療。在1947年到1948年之間的六個月裏,法伯看見一扇門開啟了,雖然時間短暫,但是門內充滿了誘惑。隻是隨後門再次緊閉。然而他通過門廊瞥見了一種燦爛輝煌的可能性。通過積極的化學藥物治療,令一種侵略性的全身性腫瘤消失,這絕對是癌症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先例。1948年夏天,法伯的一位助手為一名接受了氨基喋呤治療的白血病患兒進行骨髓活檢,結果令人難以置信。他寫道:“骨髓看起來那麼正常,讓人恍惚以為可以‘治愈’白血病了”。

法伯的夢想的確如此。他夢見某種特異性的抗癌藥物殺死惡性細胞,讓正常細胞再生,重新回到它們的生理空間;他夢見一整套能消滅腫瘤細胞的抗癌藥物;他夢見用化學藥品治愈了白血病,然後再將這種施治經驗應用於更一般性的癌症治療中。法伯在抗癌醫學領域擲下了挑戰書,令整整一代醫生和科學家投身於這場戰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