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十五畫(2 / 2)

【CT彩像】影像學術語。又稱重建影像,層麵重建影像。均指掃描後產生的影像。本質上是被掃描層麵中單位體積,即體索的X線線性衰減係數的兩維分布重建圖。人體器官、組織和結構具有不同的組成成分,因此能顯示出不同的衰減特征。掃描後獲取的線性衰減係數兩維分布重建圖顯示為體素的值矩陣圖,再經數/模轉換等處理,最終在熒屏上產生出一種由不同灰度的像素組成、可顯示出被掃描層麵內各種器官、組織和結構及其相互解剖關係的影像,稱重建圖像或斷層層麵重建圖像,簡稱圖像。圖像通常為橫斷層麵掃描圖像,亦稱橫斷層麵圖像。身體某些部位,如頭顱,還可根據需要獲取冠狀麵掃描圖像。

【影像平滑】影像學術語。數字成像方式的圖像後處理技術之一。通過圖像的二維濾波-低通濾波,使影像對比度減低、背景平滑的後處理技術。平滑處理可通過將每一個像素用它自身的和相鄰像素的值加權平均來代替原始值。平滑處理將導致分辨力降低,喪失圖像細節,但可以降低高頻噪聲,使背景平滑。

【影像對比度】影像學術語。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是指照片顯示的模擬影像上相鄰兩點間的光學密度之差,即照片對比度;其二是狹義的影像對比度,係指去除對比因素,僅反映物體對比度的成分。在傳統放射學領域相當於X線對比度。

【CT彩像重建】影像學術語。掃描中,將獲取的數據轉換為影像的處理過程。這一過程主要包括:計算機係統用一定的重建算法對掃播後獲得的多視角投影集或剖麵圖集進行運算、求解和處理,得出層麵內各體積單元(體素)的值並組成兩維數字矩陣圖,再經數/模轉換使體素值轉換為具有一定灰度的像素,從而構成被掃描層麵組織結構的影像。多視角投影可準確地重建出物體某一層麵的兩維影像,是影像重建的基本前提。同樣,一係列兩維投影可重建出一物體的三維影像。

【彩像增強管】影像學檢查設備的組件之一。影像增強管是檢測X線輻射,並將X線轉換為二維光學影像的組件。由開發,其結構為一真空的玻璃瓶,麵對X線方向的表麵為輸入熒光體,即光電陰極。其表麵有一薄層塗層,通常為碘化銫,可把吸收的X線能量轉換為可見光,經光電陰極檢測出後在真空內釋放電子。電子經20~30加速,聚焦到輸出熒光體的一個小野上,形成一強的光學影像。該影像的亮度比單純使用熒光體的亮度大5000-10000倍。影像增強管是構成影像增強電視鏈的基礎,從而可實施明室透視及進一步實施數字X線成像檢查等。

【影似增強苷對比度】放射學術語。影像增強管的性能參數之一。影像增強管能發出的最大光強與不透X線的物體產生的占總麵積100的黑像區發出的光強之比。簡單地說,影像增強管的對比度是對其初始背景的度量。影像增強管上初始背景本不該發光,但實際上均存在一定量的背景閃爍光。這種背景閃爍光類似X線散射,它可降低影像對比度,使低對比度的影像淹沒。影像增強管的對比度愈高,背景閃爍愈低。一般要求的影像增強管對比度為15:1。

【軟脅板】解剖學術語。骺軟骨板為兒童時期長骨幹骺端與骨骺之間的軟骨。嚴格地說,隻有當骨骺增大到與骨幹的側麵變平時,即骨骺與幹骺端之間的軟骨呈板狀時,才稱為骺軟骨板。在二次骨化中心剛出現,或骨骺很小呈圓點或扁圓形時,不稱為骺軟骨板,而稱為骨骺與幹骺端之間的軟骨生長盤。隨著年齡增長,骺軟骨板逐漸變狹,以致呈一透光線,稱為骨骺線。在X線平片上,骺軟骨板為條帶狀透亮區,憑借高密度的兩個麵,即骺側的骨骺終板和幹骺端的骨質而勾劃出。像上骨骺線末閉合前,骺軟骨板在丁和加權像上呈中低信號強度,分隔骨骺和幹骺端。骨骺線閉合後,則呈細線狀低信號,位於高信號的骨髓影中間。

【鎳鈦通度記憶合金支架】介入放射學器材。一種熱記憶合金支架。其特點是具有形狀記憶功能,低溫下非常柔軟,置入靶部位後在體溫下恢複設定的形狀。用於治療血管和空腔髒器的狹窄。

【潛影】放射學術語。感光材料上的感光乳劑受到可見光或射線照射後,引起光化學反應,使感光乳劑中的銀質還原,形成肉眼或一般顯微鏡不能察覺的、經化學藥液處理後才能顯現的影像。感光材料受照射後,直至被顯影前,形成的不可見的影像稱為潛影。潛影的形成過程是:①光子作用於溴化銀,使其釋放出電子。②電子被感光中心捕獲,使之帶有負電荷,成為電子陷阱。③溴化銀晶格內的銀離子因帶正電荷被移向感光中心,並與電子中和為銀原子。④感光中心的銀原子聚集成一定大小(3~6個銀原子),形成顯影中心,無數個顯影中心共同形成潛影。曝光後的感光材料在顯影前存放期內,發生的潛影退化稱為潛影衰退。其程度受環境及溫、濕度影響。對照射量不足的膠片采取的補救方法稱為潛影的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