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型】放射學術語。頭顱側位片或側位點片上蝶鞍的形態。頭顱側位片上,正常蝶鞍可為六種基本形態,即:①橢圓型:蝶鞍前後徑大於深徑,成人多為此型。②圓型:前後徑與深徑大致相等,兒童多為此型。③扁平型:為和病理狀況鑒別,又稱生理扁平型,前後徑明顯大於深徑。④深型:前後徑小於深徑。⑤橋型:前後床突間韌帶骨化或鈣化,形同橋接。⑥幼稚型:蝶骨體未充分氣化或未氣化,垂體窩明顯小於正常大小。幼稚型蝶鞍也見於某些病理狀況,應參照臨床資料判斷。病理情況下,對鞍型的描述有兩種方式。一是直接根據蝶鞍的形態,如方型、啞鈴型、(病理)扁平型、氣球型等;二是根據病變與蝶鞍的關係,分為鞍內型、鞍旁型、鞍上型、鞍後型和鞍下型改變。
【橫切掃查】超聲學檢查方法之一。又稱“水平掃查”。探頭垂直於身體長軸的掃查。仰臥位聲像圖中,左代表病人右側,右代表病人左側,上代表腹側,下代表背側。俯臥位時則相反。以線陣探頭為例,所獲切麵為與人體體軸垂直的橫斷麵。
【橫波】物理學術語。介質中的質點都垂直於傳播方向運動的波。橫波隻能在具有切變彈性的介質中傳播,該介質在垂直於傳播方向發生剪切應變,故又稱切變波。橫波隻能使介質發生剪切形變,而不產生體積變化。固體介質(如骨骼)兼有體變和切變兩種彈性,不但傳播縱波,還能傳播橫波。許多高分子液體在不太高的頻率時呈現切變彈變,因此也能傳播橫波。
【橫斷體層攝彩術】X線檢查方法之一。行與人體縱軸垂直的層麵組織成像的X線檢查方法。X線體層攝影方式中,人體大部分部位不適於橫斷麵成像,是非常規X線體層攝影方式。從隻則以橫斷層麵成像為基本的成像方式,惟與X線體層攝影成像原理不同。
【增益調節偽影】超聲學術語。因增益調節不當所致的偽影。增益過低可使目標變小,增益過高使目標顯示擴大。
【增強CT掃描】檢查的方法之一。經靜脈注入水溶性有機碘對比劑後再進行掃描的檢查方法。臨床應用的主要目的在於發現平掃未能發現的病變或更好地顯示病變,以利定位、定量診斷;顯示病變的強化特征以利定性或鑒別診斷。增強掃描的方法主要有:靜脈滴注法、團注法,團注動態掃描、經動脈造影等多種方法。碘油也屬此類。病變在影像密度上的可見性可表達為:可見性:正常組織密度-病變密度。由於人的肉眼一般僅能分辨16~20,因此隻有當密度差達到一定程度時才能被識別。
【增強檢查】影像學檢查方法之一。檢查中,利用引入體內的對比劑在不同組織內分布的差異,使組織間的密度或信號強度對比增大的檢查方法。除對比劑自身的理化特征外,增強檢查中特定結構的強化效果與其血管分布、血液灌注、血腦屏障的完整性等有關。
【增殖】放射學術語。基本X線病理表現之一。肺組織內形成以細胞和纖維為主的肉芽組織,常局限性在腺泡範圍內,與周圍正常肺組織分界清楚。X線表現為多發的直徑60左右的結節影,密度較高,邊緣較清楚,如梅花瓣樣,沒有明顯的融合趨勢。常見於肺結核,各種慢性肺炎,特別是肉芽腫性肺炎。
【增感屏】放射學檢查輔助器材。安置在X線攝影暗盒內,用於增加膠片感亮度的熒光材料。X線照射人體後僅少量射透過人體組織到達膠片,並與膠片感光乳劑層起作用。若欲獲得清晰的照片,需要相對大量的X線透射人體,使被照者接受較大的射線劑量。增感屏是利用X線可激發熒光的特性,使攝影暗盒內的熒光材料接收X線,並轉變為波長較長的可見光,從而在較低的X線曝射劑量下,獲得需要的照片密度。使用增感屏時膠片不僅獲得直接的X線照射,同時也接受X線激發增感屏發生的可見光的照射。根據增感屏內熒光材料的成分和結構,又可分為高速增感屏、中速增感屏和低速增感屏,分別適用於不同的X線攝影目的。
【增感屏結構斑點】放射學術語。因增感屏自身結構的因素所引起的照片斑點。增感屏結構斑點是照片斑點成因中的重要因素。它取決於熒光物質性能和工藝方麵的因素,是照片質量控製的指標之一。熒光物質性能因素主要包括量子吸收率、熒光物的發光效率、熒光光譜及熒光物質純度等。增感屏製作工藝因素主要包括熒光物質顆粒(粒徑、均勻性及形狀)、塗料的特性(包括光學特性和與晶體的親合性久熒光體塗層的厚度及澱積密度、塗布以及防反射層等。
【增感率】放射學術語。又稱增感因數,表示增感屏的敏感性能。在產生同樣攝影密度的條件下,使用增感屏與不用增感屏所需同質X線照射量的比。增感率與熒光物質的性能、環境溫度及受照體的厚度等因素有關,並隨X線的硬度增加而增加。如稀土增感屏的效率較鎢酸鈣屏者大大增加。
【雜酸注射治療】介入放射學技術。向腫瘤內直接穿刺注入50%醋酸的介入放射學技術。可在1:5或導向下,經皮穿刺腫瘤,向腫瘤內注射50%的醋酸。50%醋酸對蛋白質有強幹燥脫水作用,使蛋白質凝固,進而導致腫瘤細胞的凝固壞死。醋酸在濃度為50%時可達到最強的滅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