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劉寬傳》記載,東漢人劉寬,性情和緩,氣度寬宏,從不發怒。妻子試著想讓他光火一次,趁他穿好朝衣上朝時,叫丫環獻上肉羹,故意把肉羹倒潑在他的朝衣上。妻子以為他這下總該發火了,誰知他還是神色不變,並且和和氣氣地問丫環:羹燙傷你了嗎?
說到寬忍,我認為契訶夫給我們的忠告甚為佳妙,他說:
為了不斷地感到幸福,甚至在苦惱和愁悶的時候也感到幸福,那就需要:①善於滿足現狀;②很高興地感到“事情原本可能更糟呢”。這是不難的: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裏燃起來,那你應當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
要是有窮親戚上別墅來找你,那你不要臉色發白,而要喜氣洋洋地叫道:“挺好,幸虧來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頭紮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眼睛裏。”
你該高興,因為你不是拉長途馬車的馬,不是寇克的“小點”(“寇克”是19世紀德國細菌家,“小點”即指細菌),不是旋毛蟲,不是豬,不是驢,不是人牽的熊,不是臭蟲……你要高興,因為眼下你沒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沒有看見債主在你麵前,更沒有主筆士爾巴談稿費問題。
如果你不是住在邊遠的地方,那你一想到命運總算沒有把你送到邊遠的地方去,你豈不覺得幸福。
要是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起來。
要是給你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該樂得跳起來,因為多虧沒有把你送到地獄的大火裏去。
要是你挨了一頓樺木棍子的打,那就該蹦蹦跳跳,叫道:“我多麼運氣,人家總算沒有拿帶刺的棒子打我。”
要是你的妻子對你變了心,那就該高興,多虧她背叛的是你而不是國家。
依此類推……朋友,照著我的勸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會歡樂無窮了。(《生活是美好的》)
現在我們還有多少氣消不了呢?還會為一個杯子跟孩子發火嗎?想開些,別自尋煩惱。猜疑這種病態的思想,您趕快去掉吧,它是十分危險的。
——莎士比亞猜疑是一種不好的毛病,因為凡猜疑必想證實,單單這點就足以使你沒完沒了地苦惱。因為證實猜疑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何況是沒完沒了地猜疑,沒完沒了地證實呢?結論隻能是:累死你。
猜疑是一種對未知的極力介入,是一種極典型的多管閑事。生活中,我們總愛對那些本與自己亳不相關的事耗費心思,看到一對青年男女邊說邊笑地走過去,總是懷疑他們有什麼勾當。我們會從他們說笑的神氣、走路的架勢、臉上的光彩,乃至最簡單的一個動作中努力推導出“不是好東西”一類的結論。假若被猜疑的一方是舊相識,不大一會,便有陰風似的謠言緩緩而起。結果就在明天,便會有許多雙猜疑的眼睛,極其認真地研讀其人,宛如在生活的沉悶中洞開了一扇窗戶,帶進了不少新鮮的風景。於是旁敲或者側擊,或者支支吾吾,或諱莫如深,單調的生活便有了起色,多了一些極神秘的氣氛。猜疑者的苦惱是要證實猜疑,被猜疑者的苦惱是要擺脫猜疑,原裁減等又使我們時時處在生計的焦慮之中。其次,諸如戰爭、毒品、艾滋病、空氣汙染、飲水汙染、環境惡化等的信息,也不時刺激著我們脆弱的神經,將我們拋人頻繁的恐怖之中,如履薄冰,如臨懸崖。
總之。不安全感是現代人至為痛苦的不幸之一。卡耐基說:“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有一種驚人的事實,顯示了現在的生活是如何的錯誤。在美國,半數的醫院病床被精神病患者所占據。他們是因為無法負荷過去及未來的重擔而不支的。如果他們能注意耶穌的箴勉:‘不要憂慮明天的事’及威廉·奧斯拉所說的:‘你隻能生存在今天的房間裏’,便能使自己成為快樂的人,滿意地度過一生。”霍布斯在《利維坦》中說:“人常有不安全的感覺,因為人知道現在與將來的事皆有原因,他就不斷努力使自己免受其災,而保障他所欲望的幸福。人不可能不對未來有一種永遠的憂慮,因此每一個人,特別是那些遠見卓識的人,永遠處在普羅米修斯所處的那樣一種境地。普羅米修斯(譯文為‘深謀遠慮的人’)被綁在高加索山上,一個視野極開闊的地方。一隻老鷹來食其肝髒,白天吃掉的部位,夜裏又複生出來;這樣,人在憂慮未來時看到自己眼前太遠的東西,他的心整日被對死和窮苦的恐懼或對其他災難的恐懼所蠶食。他的焦慮無休無止,隻在睡眠時稍獲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