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件教育部關於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麵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幹意見教高[2007]2號(2 / 3)

8.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和機製改革,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要采取各種措施,通過推進學分製、降低必修課比例、加大選修課比例、減少課堂講授時數等,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拓寬學生知識麵,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創造條件,組織學生積極開展社會調查、社會實踐活動,參與科學研究,進行創新性實驗和實踐,提升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全麵推廣和廣泛使用“國家精品課程”,積極鼓勵高等學校之間的跨校選修課程機製,加強高等學校之間學分互認等,使學生享受更多的優質教學資源,並逐步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機製穩定化、常規化。

9.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要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特別要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重要環節。列入教學計劃的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學時),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一般不應少於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農醫類專業一般不應少於總學分(學時)的25%。推進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改革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要加強產學研密切合作,拓寬大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與社會、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要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確保學生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時間和質量,推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

10.進一步推進和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要全麵推廣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果,充分運用優質教學軟件和教學資源,深化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推動高校建立網絡環境下的英語教學新模式,切實促進大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的提高。加強大學英語師資培訓,造就一批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骨幹教師。推進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研究建立四、六級網絡考試係統。鼓勵開展雙語教學工作,有條件的高等學校要積極聘請國外學者和專家來華從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工作,鼓勵和支持留學回國人員用英語講授專業課程,提高大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能力。

11.大力推進文化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環節,通過文理交叉、學科融合,實現課程的有機結合,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麵提高。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積極支持高校學生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要在師生中廣泛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把高等學校建成引領社會主義新風尚的精神家園。

12.加強人才培養的國際合作。要不斷加大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培養人才的力度,積極探索國內外共同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有效途徑。要積極引進國外大學優質的教學資源,研究和借鑒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為提高我國人才培養質量服務。要大力引進國外優秀專家學者來華授課或開展教學領域的交流和研究活動。要製訂學分互認的政策,積極鼓勵大學生到國外大學選修課程學分和學習交流,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

四、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發揮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13.堅持教授上講台,保證為學生提供高質量教學。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教學是教師的首要工作,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要把為本科生授課作為教授、副教授的基本要求。不承擔本科教學任務者不得被聘為教授、副教授職務。被聘為教授、副教授後,如連續兩年不為本科生授課,不得再聘任其教授、副教授職務。要發揮教授、副教授在教學改革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鼓勵教授、副教授投身教學改革,改進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大力推進啟發式教學,不斷取得高水平教學改革成果。要重視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積極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高水平專業人才承擔教學任務和開設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