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師助教製度,不斷提升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要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師助教製度,使青年教師通過為教授、副教授的主講課程進行輔導,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提升教書育人水平。未被聘為副教授的青年教師,原則上不得作為基礎課程和主要專業課程的主講教師。要加大青年教師培養與培訓的工作力度,支持青年教師到企事業單位進行產學研合作、參加國內外進修和學術會議、與其他高等學校教師交流經驗等,提高青年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新聘任的青年教師要有一定時間從事輔導員、班主任工作,提高他們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5.建設教學團隊,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教學隊伍。教學是一項係統性很強的工作。要根據教學改革和教學任務需要,建設由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的教授領銜,由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及教輔人員組成的教學團隊。鼓勵高等學校創建跨學科的教學團隊。要通過創建教學團隊,研究和改革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開展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和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改革,促進教學研討、教學經驗交流。要充分發揮教研室在開展教學討論、交流教學經驗、研究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五、加強教學評估,建立保證提高教學質量的長效機製16.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教學評估工作。教育部將根據國家對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新要求,繼續開展並不斷完善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定期評估製度,把教學評估的結果作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以評促建、以評促改、重在促進教學工作、重在提高教學質量。建立高等學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年度統計和公布製度,並作為教學工作評估的重要依據。積極開展專業評估和工程教育認證、醫學教育認證等試點工作,逐步建立高等學校、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係。
17.進一步完善高等學校的內部質量監控和評價體係。各高等學校要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監控,建立用人單位、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學校內部質量保障與評價機製,形成社會和企業對課程體係與教學內容的評價製度、課堂教學評估製度、實踐教學評估製度、領導和教師聽課製度、同行評議製度、學生定期反饋製度及教學督導製度等,加強對人才培養過程的管理。完善教師、院係、學校三級質量保障機製,逐步建立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長效機製。
六、加強教學基礎建設,提高人才培養的能力和水平18.加強教學實驗室和校內實習基地的建設。要根據培養學生動手和實踐能力需要,不斷改善實驗和實習教學條件,采用多種方法改造和更新實驗設備,提高實驗設備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率,為教學提供必要的實驗和實習條件。要進一步加強科學研究和教學實驗的結合,推進實驗教學內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要加強實驗和實習教師隊伍建設,通過政策引導,吸引高水平教師從事實驗和實習教學工作。
19.把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正在改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高等學校要在教學活動中廣泛采用信息技術,不斷推進教學資源的共建共享,逐步實現教學及管理的網絡化和數字化。要進一步培養和提高教師製作和使用多媒體課件、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培養和提高本科生通過計算機和多媒體課件學習的能力,以及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的能力。
20.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勵教師編寫國家規劃教材和各種創新教材。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努力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係。要加強紙質教材、電子教材和網絡教材的有機結合,實現教材建設的立體化和多樣化。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根據本意見精神,及時製定本地區、本學校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加大教學投入,強化教學管理,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教育部二〇〇七年二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