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孔子與子貢的這段對話可以看出,仁愛還有另一麵,即能判斷善惡、分清是非、堅持原則。無是非者無所愛,唯明理者方能愛。我們要當愛則愛,當恨則恨。正像魯迅所說:“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在階級社會裏,不能追求超階級的愛,也不能奢談抽象的愛。愛是觀念的東西,是客觀實際的道德產物。正如毛澤東所講:“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我們不能愛敵人,不能愛社會的醜惡現象,我們的目的是消滅這些東西。”如若對錯誤的東西、醜惡的現象和罪惡的人一味講愛,那就會姑息養奸,把“愛”變成了“害”,不僅失去了仁愛的價值,而且會走向事物的反麵,結出“過愛不義”的惡果。從這個意義上說,能憎才能愛。
五是要立“五愛”新風。傳統的仁愛學說,在新的曆史時期得到了升華,這集中體現在“五愛”新風的形成上。
“五愛”是新中國倡導的社會公德。“五愛”是指“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產”。“五愛”是評價和判斷公民道德行為的準則,是我們應遵循的五個最基本的道德規範。如今,“五愛”已廣泛深入人心,成為一種無形的巨大精神力量,濡染著人們的仁愛之德,使克己敬人、修己安人、舍己救人、尊老愛幼、惜老憐貧、助人為樂、成人之美、揚人之善、救人之危、濟人之難等傳統美德得到了發揚,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使人們生活在和諧的人際關係中。
42.讀一讀孟子的“養氣說”
若是好念,便擴充起來,必見之行。
——楊繼盛
善念,就是善良的念頭。念頭,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惡之分。善念,是萬善之門,從這裏可以走向人生的製高點;惡念,是萬惡之源,從這裏可以滑入罪惡的深淵。正如北宋哲學家程頤所雲:“至大之惡,由於一思之不善。”“一念之欲不能製,而禍流於滔天。”因而人們常說:壞念頭是比獅子老虎更可怕的敵人。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
一是導向作用。思想支配行動,這是一條定律。善念支配行動,則能使良好的道德行為通過善念的心理活動得以實現。可見,善念是善行的先導。
二是推動作用。善念是一種思維活動,一種心理狀態,一種思想感情,也是一種道德意識。因此說,善念是道德行為建設的內在動因,是指導人們去行動的無形的內驅力。
三是積累作用。道德認識的提高和道德品質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的積累。我國古代思想家們很懂得量變到質變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視量的積累。一個人或善或惡,都是不斷積累、不斷變化的結果。
古人所講的“積土成山”、“積水成淵”、“積善成德”、“積微成顯”、“積善而全盡謂之聖人”、“積禮義而成君子”等,都意在說明善念、善思、善言、善行積累之重要。從中國倫理道德發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積累對於一個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憑空而來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環境熏陶和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善念來源於崇高的信念。信念是一個人對某一事物、主義、學說、理論、思想或宗教的信奉與尊崇。信念是人們言行的指南,是人生杠杆的支點,是支撐理想大廈的精神支柱。信念對於一個人的思維趨向、人格追求以及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英雄觀、幸福觀等,都會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我們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義,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追求和獻身美好的事業。這樣的信念一經在自己頭腦裏生根,它就會成為自己的善念之源。
善念來源於正確的善惡觀。善惡觀是指人們對善惡的本質、起源、標準以及善惡評價的依據等問題所持的觀點和態度。一個人對善惡的無知是誤入迷途最主要的因素。一個人隻有樹立了正確的善惡觀,才能分清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才能抑惡揚善,走向光明。我們的善惡觀,以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善的標準,與之符合則為善,與之違背則為惡。這種善惡觀的確立,會強化自己為人民服務的善念,會使自己的心中常懷善念。
善念來源於“思無邪”的心理自覺。要做到“思無邪”,最重要的是克服“自私自利”的邪念。《荀子·非相》中說:“形相雖惡而心求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求惡,無害為小人也。”隻有“思無邪”,才能善念生;隻有善念生,才能德行正。
善念來源於後天的實踐。善惡觀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們在後天的實踐中形成的。善念是寶貴的,然而,隻有經過實踐把善念轉化為善行的時候,才能實現善念的社會價值。因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
要做到常懷善念,就要經常自思內省,排除邪念。明代楊繼盛在其《遺囑》中有一段深刻的論述:
心以思為職。或獨坐時,或夜深時,念頭一起,則自思曰:“這是好念?還是惡念?”若是好念,便擴充起來,必見之行。若是惡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則思之,以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為分毫違心害理之事。
此段論述令人深思,耐人尋味。我們應該白日所為,夜來省己,是惡當悲,是善則喜。去惡揚善,唯善是舉。孟子的“養氣說”講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他在講到牛山之木為什麼會光禿禿的時候說:這裏的樹木雖然因過伐而損傷,但它日日夜夜在生長著,雨露在潤澤著,本可以重新萌發的。但是,到了白天,緊接著就放羊牧牛,那點新的萌芽又被牛吃掉了。如此形成的惡性循環,終於使牛山成了不毛之地。並以此來比喻人的善德修養也是如此。夜裏人們反思自己過錯的善念,調養浩然正氣本有收獲,可是,到了第二天白晝,又被那些外事、外物、外人所幹擾,便會又失去了自己的夜有所思的善念所得。這就和牛山之木一樣。所以人的善念修為,不但需要有所思、所省、所得,更要在日常中去身體力行,持之以恒,才會有所養成。
43.與人為善,廣結千緣
達者千人緣。
——《萬花樓》
在“廣結善緣”一語中,“緣”的意思由“攀援”而被引申為“爭取支持和幫助”。廣結善緣,就是廣泛結交,善於爭取支持和幫助。
人是社會化的萬物之靈,人區別於自然界其他動物的顯著特點是人的社會性,因而社會交往則成為連結人類活動的紐帶。一個人若離開他人的支持和協助,很難做成什麼事情。“一道籬笆三根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可見,廣結善緣對於人們成功地進行各種活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漢代的張衡以發明世界上最早用於觀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而聞名於世。張衡精通天文、曆法和數學,並有許多發明創造。同時,他在文學、曆史、地理、繪畫等方麵的造詣也很深,為人類科學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郭沫若曾讚頌張衡說:“如此全麵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屬罕見。”
張衡在科學文化方麵的輝煌成就,便得益於他的廣結善緣。張衡早年即與一批極有才華的青年如馬融、竇章、王符、崔瑗等結為知己,並經常與他們切磋、探討學問,獲益頗多。其中的崔瑗,對天文、曆術和數學研究精深,張衡在與他的密切交往中,得到了很大啟發和幫助,從而為日後取得諸方麵的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
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其非凡的成就也得益於他的廣結善緣。愛因斯坦與許多科學家結下了深厚友誼。愛因斯坦在掌握黎曼幾何之前,隻是取得了狹義相對論的成功,後來在朋友們的幫助下,他掌握了黎曼幾何,從而如虎添翼,發現了廣義相對論的奇妙世界,建樹了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製度。孫中山先生之所以能夠推動曆史車輪滾滾向前,首先是由於他所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順應了當時的曆史潮流,同時也由於他在為中國的獨立、自由和統一而不知疲倦地奮鬥過程中,廣結善緣,感召了一大批仁人誌士,聚集了一大批賢能幹才,從而不斷壯大了革命力量。其中,結識黃興就是典型的一例。
一九零五年七月,孫中山先生為了招攬人才,專程從法國馬賽港乘船抵達日本,並為此訪問了好友宮崎寅藏。宮崎向他推薦了中國留日學生黃興,說黃興“文武兼備,詩詞俱佳,性格豪爽,善騎射演陣,揮兵作戰,又素有獻身民主之雄心、推翻帝製之壯誌”。經宮崎介紹,孫中山見到了黃興,結為同誌。從此,黃興以協助孫中山完成革命大業為己任,受命於危急艱難之際,搏戰於槍林彈雨之中,為推翻帝製、創建民國立下了殊勳。
孤掌難鳴,獨木難以成林。本事再大的人,如果失去眾人的扶助,也難成氣候。楚霸王項羽,可算是叱吒風雲的一代豪雄。在楚漢戰爭之初,他兵多將廣,實力遠勝過劉邦,頗有一舉而奪天下之勢。但由於他剛愎自用,盛氣淩人,不但當時的大批人才投奔了劉邦,而且連韓信、英布、陳平等許多原本是項羽的部屬,也背楚歸漢,成為劉邦的得力將領和謀臣,致使項羽最後落個兵敗垓下、自刎烏江的可悲結局。
成就人才、建功立業固然需要廣結善緣,在日常生活中,廣結善緣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平時,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廣結善緣的人有了憂愁、煩惱,或是遇到了難處、坎坷,往往會得到人們多方的關心和幫助,因此能夠比較順利地戰勝困難,走出逆境。
廣結善緣,並不是隻向別人求助,隻向別人索取。我認為,廣結善緣要建立在真誠待人和互相奉獻的基礎上。孫中山先生不是靠求賢若渴的一片誠意,才與黃興聯袂攜手,共赴革命征程嗎?張衡和他的好友們,在學術上不是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嗎?我們從古往今來的許多事例中還可以看到,廣結善緣的人,往往也是主動關心、努力幫助他人的人。赤誠之心和奉獻之舉,是廣結善緣的種子,隻有熱心助人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幫助。
古人雲:“達者千人緣,懵懂者結萬人怨。”就是說,通達事理的人,交朋友就廣;不明事理的人,就沒有人願意與他交往。因而我們要廣結善緣,就要做一個通達事理的人。
“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曾經這樣問他的弟子。弟子們回答不出來,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大海裏去。”如果說一滴水彙入浩瀚的海洋中,才能永遠保持其生命力,那麼一個人也隻有將自己融入廣闊的社會生活中,為國家和民族的富強而奮鬥,才能充分發揮光和熱,更好地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廣結善緣,則是人們廣泛接觸社會生活以實現上述目標的一個好方法。
要廣結善緣就要與人為善。尤其是當自己周圍的人有了缺點或犯了錯誤之時,要善意、熱情地予以關心和幫助。記得有位哲人說過:
推人與扶人,皆是一雙手;
讚人與陷人,皆是一張口;
寧用扶人手,莫開陷人口;
手溫嘴不惡,人格夠朋友。
采取這種態度,才能廣結善緣。在“廣結善緣”一詞中,“善”字最為重要。隻有自己的心善、行善、人善,才能稱之為廣結善緣。那種心術不正、行為不軌的人,也能一時結交一幫人,那不能稱之為廣結善緣,而是廣結“惡緣”。今天,最大的善是什麼呢?是為人民服務。一個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的人,必定是一個廣結善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