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加工技術(3 / 3)

冷凍馬鈴薯條在馬鈴薯食品加工工業中發展最快,1998年中國進口美國冷凍馬鈴薯條2萬噸,到1999年進口達5萬噸。常用的薯條規格有:

超長薯條,80%以上薯條長度逸5厘米,30%以上的薯條逸7.5厘米;長薯條,70%以上薯條長度逸5厘米,15%以上的薯條逸7.5厘米;中薯條,50%以上薯條長度逸5厘米;短薯條,50%以下薯條長度逸5厘米。

(1)工藝流程 原料預處理→切條和清洗→挑選→瀝水→一次燙漂→冷卻→二次燙漂→冷卻→瀝水→冷凍→包裝。

(2)操作要點

①切條和清洗:采用帶水槍的不鏽鋼刀切薯條,可以避免切條過程中薯條與空氣、金屬元素接觸發生氧化反應,避免薯條變色。

②挑選:生產線中安裝有電子眼,專門識別產品中斷條、變色、黑斑和其他缺陷的薯條,並有專門人員加以挑選。

③瀝水:清洗和挑選後的薯條,經過一係列振蕩器把薯條上的水分甩幹。

④一次燙漂:燙漂的作用是抑製酶的活力和改善薯條質地,可以穩定薯條的顏色和保持質地。一般溫度在75℃。

⑤二次燙漂:二次燙漂采用95℃溫度,2次燙漂之間要用冷水冷卻。

⑥冷卻和瀝水:二次燙漂後的薯條要立即冷卻並通過振蕩器吹幹表麵的水分,如果薯條直接用於油炸,表麵必須相當幹燥。

⑦冷凍:薯條送入冷凍隧道中速凍,冷凍時間和溫度取決於所采用的設備。

⑧包裝:根據用戶的需要可以采用多種包裝形式。

8.馬鈴薯的發酵產品

(1)馬鈴薯鮮醋 將病、爛、芽、綠馬鈴薯剔除清洗後切成細絲,加水浸漬2小時,撈起瀝水後放入蒸籠中蒸煮。蒸熟後拌少量的炒麥粉。取鮮馬鈴薯曲50千克加水45千克,在55℃條件下糖化約5小時,冷卻至30℃時加入酵母培養液20千克,使其在28℃下發酵4~5天。最後再加入醋種20千克,經2~3周後即可成熟,再於60℃條件下加熱30分鍾後放置沉澱,取上麵的醋液。製醋是一個發酵的過程,馬鈴薯要切得細,糖化要充分,接入的菌種要好,特別要在溫度與發酵時間上掌握好尺度,才能製出高質量的醋。

(2)馬鈴薯醬 將病、爛、芽、綠馬鈴薯剔除後去皮蒸熟後搗成泥備用。將白砂糖、水與酸水(醋房所用的酸水,用少量稀米飯拌麩皮放在缸中,倒缸每周1次,濾下的酸水作為酸引)放入鍋內熬至110℃時,將馬鈴薯泥倒入鍋內,並用鐵鏟不斷地翻動,直至翻散,同時要防止糊鍋底。繼續加熱至115℃,將檸檬酸、色素加入,並控製pH值為3~3.2。此時由於溫度過高需勤翻勤攪,防止結焦。用小火降溫,到鍋內物料溫度至90℃時,將食用水果香精和營養添加劑加入鍋內,用鐵鏟攪勻後即為馬鈴薯醬。加工配料:馬鈴薯泥50千克,白砂糖40千克,水17千克,酸水0.2千克,食用色素適量,食用香精100毫克,粉末狀檸檬酸約0.16千克,營養劑適量。

(3)馬鈴薯飴糖 將六棱大麥在清水中浸泡24~36小時(水溫保持在20~25℃),之後瀝幹水分進行催芽,前期24小時溫度可略高,在28℃左右,之後降至25℃左右。每天補4次水,水溫在25~28℃之間,4天左右當芽長到2厘米左右時即可備用。同時製備馬鈴薯渣料,馬鈴薯渣研細過濾後,加入25%穀殼,然後把80%左右的清水灑在配好的原料上,充分拌勻放置1小時,分3次上屜。第1次上料40%,等上汽後加料30%,再上汽時加上最後的30%,待大汽蒸出起計時2小時,把料蒸透,然後糖化。將蒸好的料放入木桶,並加入適量的浸泡過麥芽的水,充分攪拌。當溫度降到60℃時,加入製好的麥芽(占10%為宜),然後上下攪拌均勻,再倒入些麥芽水,待溫度下降到54℃時保溫4小時。溫度下降後再加入65℃的溫水100千克,繼續保溫,經過充分糖化後把糖液濾出,將糖液置於鍋內加溫,經過熬製,即可成為馬鈴薯飴糖。

9.西紅柿粉條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粉絲、粉條、粉皮的口味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市場上出現了各種有特色的製品。各種特色製品無非就是在以馬鈴薯澱粉為原料的基礎上,添加了各種不同的原料(添加的原料一定要磨細),形成特色口味的馬鈴薯粉絲、粉條與粉皮。各地可根據各自的口味習慣,開發出具有地方口味特色的新產品,滿足市場需要。

(1)工藝流程 西紅柿→打漿→均質→衝芡→和麵→漏粉→冷卻、清洗→陰晾、冷凍→疏粉、晾曬。

(2)操作要點

①西紅柿的選擇:飽滿、成熟度適中、鮮紅、香味濃。

②打漿:將西紅柿切成小塊,放入打漿機中打碎。

③均質:將初步打碎的西紅柿漿倒入膠體磨中進行均質處理,取西紅柿漿液備用。

④衝芡:選用優質馬鈴薯澱粉,加溫水攪拌成糨糊狀,然後將沸水向調好的稀粉糊中猛衝,快速攪拌,時間約10分鍾,調至粉糊透明均勻即可。

⑤和麵:將西紅柿漿、明礬、幹澱粉按一定比例倒入粉芡中,混合均勻,調到粉團柔軟發光。和好的粉團中含水量約48%,溫度不低於25℃。

⑥漏粉:將揉好的粉團放入漏粉機的粉瓢內,機器安裝在鍋台上,鍋中水溫98℃,粉條入水後應經常翻動,以免粘鍋底。漏瓢距水麵一般為55~60厘米。

⑦冷卻、清洗:粉條在鍋中浮出水麵後應立即撈出投入到冷水缸中冷卻、清洗,使粉條驟冷收縮,增加強度,冷水缸中水溫不超過15℃,冷卻時間5~10分鍾。

⑧陰晾與冷凍:撈出的粉條在3~10℃環境下陰晾1~2小時,然後在-5℃的冷藏室內冷凍12小時。

⑨疏粉、晾曬:將冷凍成冰的粉條放入20~25℃水中,待冰融後輕輕揉搓,使粉條成單條散開後撈出,放入晾架上晾曬,當含水量達到16%以下時,即可包裝。

10.魚粉絲

(1)工藝流程 魚的預處理→配料→熟化成型→冷凍開條→烘幹→包裝→成品。

(2)操作要點 將鰱魚或草魚去內髒、鰓鱗後將魚切成塊,然後連魚皮、魚骨破碎放入膠磨機磨成漿,將魚漿、明礬、少許食鹽與食用油與馬鈴薯澱粉混合後,按粉絲的製作工藝進行製作。

11.馬鈴薯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

在規模化加工馬鈴薯的生產過程中,必然產生很多的副產物,如廢水、廢棄物,這些東西不加以利用,一是造成資源的浪費,二是汙染了環境,因此,馬鈴薯廢水、廢棄物的綜合利用越來越受到重視。

在馬鈴薯加工中的廢水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也稱蛋白水,也有糖與澱粉,據計算,一般加工1噸馬鈴薯可回收50千克馬鈴薯蛋白質,按理論計算,全世界一年可提供600萬噸的馬鈴薯蛋白質。而目前,我國大都以廢水排放掉,十分可惜。

馬鈴薯的副產物通過回收加工後主要用作飼料或工業用氮源,回收的方法一種是通過物理與化學的方法回收蛋白質,主要工藝是蛋白水經過加熱後加入蛋白質沉澱劑,然後脫水回收;另一種是通過接入菌種經發酵後幹燥取得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