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加工技術(1 / 3)

馬鈴薯含有豐富的澱粉,對馬鈴薯的加工主要圍繞利用澱粉展開,通過對馬鈴薯的加工可獲得3~5倍的附加值甚至更高。

馬鈴薯是我國的主要糧菜兼用作物之一,又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是食品工業中不可缺少的原料。由於馬鈴薯能保存較長的時間,且能夠保持新鮮的風味,便於製作各種食品,因此,它的深加工產品在各國迅猛發展。近年來在國外馬鈴薯直接食用的數量越來越少,加工成食品、澱粉及其製品的數量越來越多。主要加工食品有:

①方便食品:快餐食品(如肯德基快餐中的薯條、土豆泥等)、馬鈴薯泥、脫水馬鈴薯片(泥、條)、馬鈴薯全粉、馬鈴薯麵包、馬鈴薯方便麵和薯糕。

②休閑食品:馬鈴薯脆片、馬鈴薯果脯等。

③馬鈴薯飲料:可生產出各種飲料。

④風味係列產品:國內馬鈴薯的澱粉製品主要以粉絲、粉條、粉皮為主,附加值低。近年來,入境外國人越來越多,這為我們拓寬市場提供了良好的機遇。隨著人民對健康的重視,“五穀雜糧”走上了中高檔賓館、飯店的餐桌,鮮食小個馬鈴薯作為“五穀雜糧”中的一種,日益受到中高檔消費者的歡迎。現在對馬鈴薯的消費層次越來越寬,這為馬鈴薯深加工展現了更好的前景。

1.脫皮馬鈴薯

脫皮馬鈴薯極易腐爛、貨架期較短,主要供應飯店、快餐店、零售店,馬鈴薯是以整個或切條銷售。加工方法為:除去雜質→去皮:摩擦法、堿液法、蒸汽去皮、堿液與蒸汽相結合法、紫外線去皮→整理:去殘留外皮、去芽眼、去病壞薯→化學處理:在亞硫酸鹽溶液中浸泡幾分鍾,以防止酶促褐變反應→包裝:瀝幹水分進行分級包裝、冷卻。

(1)工藝流程 清洗→去皮→清洗→整理→加工→化學處理→瀝水→包裝→冷藏。

(2)工藝要點

①清洗:清洗的目的是去除馬鈴薯表麵的泥土和雜質,可人工或用專用清洗設備進行。

②去皮:去皮主要有3種方法,第1種為摩擦法:用擦皮機進行,但對薯塊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大小均勻、圓整、芽眼淺。第2種為蒸汽法:用500~600千帕的熱蒸汽,接觸時間為20秒,使馬鈴薯表麵起水泡,然後用流水衝去外皮,優點是對薯塊形狀要求低。第3種為堿液去皮法:堿液濃度為8%,溫度為95℃,時間5分鍾,配以酸中和(酸濃度為1.5%)效果最好。堿液法對薯塊形狀要求也低。

③整理:目的是除去外皮與芽眼。

④加工:根據銷售需要進行加工。

⑤化學處理:加工後的馬鈴薯應立即用亞硫酸鹽噴淋,防止酶促褐變反應。

⑥包裝、冷藏:經化學處理後的馬鈴薯產品瀝幹後按銷售需要進行分級包裝,然後冷藏保存,及時銷售。

2.馬鈴薯泥

馬鈴薯泥可分為幹製馬鈴薯泥和顆粒狀馬鈴薯泥。

幹製馬鈴薯泥是由去皮、蒸熟的馬鈴薯經幹燥、粉碎製成的顆粒狀或鱗片狀產品。食用時用3~4倍的開水或開水與牛奶的混合物衝調,就可製成可食的馬鈴薯泥。

(1)工藝流程馬鈴薯→清洗→去皮→切片→預煮→冷卻→蒸煮→磨碎→幹燥→粉碎→包裝。

(2)操作要點

①原料選擇:嚴格去除發芽、發綠、病爛薯。

②清洗:清洗掉泥、沙等雜質。

③去皮:手工去皮、機械摩擦去皮、蒸汽去皮、堿液去皮。

④切片:把馬鈴薯切成1.5毫米厚的薄片。

⑤預煮:預煮的目的是破壞馬鈴薯中的酶,防止馬鈴薯發黏。一般在71~74℃的水中加熱20分鍾。

⑥冷卻:用冷水清洗蒸煮過的馬鈴薯,把遊離的澱粉除去,避免其在脫水期間發生黏膠或烤焦現象,將製得的馬鈴薯泥黏度降到適宜的範圍。

⑦蒸煮:將冷卻處理過的馬鈴薯片在常壓下用蒸汽蒸煮30分鍾。

⑧磨碎:馬鈴薯在蒸煮後立即磨碎,以便很快與添加劑混合,並避免細胞破裂。

⑨添加食品添加劑:防止褐變反應,延長保質期。

⑩幹燥:在幹燥機內幹燥,含水量低於8%。

[11]粉碎:幹燥後的馬鈴薯泥成片狀,再進行粉碎,包裝。

3.馬鈴薯片

馬鈴薯片簡單地說就是將馬鈴薯切成片,經油炸、調味、包裝後成為一種休閑的方便食品。但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薯塊的形狀、貯藏後澱粉的含量、加工時的防褐變等問題。

(1)工藝流程 馬鈴薯→清理與洗滌→去皮和修整→切片與洗滌→色澤處理→油炸→調味→驗收與包裝。

(2)操作要點

①清理與洗滌:去病爛薯、畸形及不符合加工要求的薯塊,清洗土塊、沙石等其他雜質。

②去皮和修整:去皮主要方法有3種(見“馬鈴薯泥”),修整主要是去除殘皮、芽眼等。

③切片與洗滌:去皮後的馬鈴薯一般采用旋轉式切片機切成厚1.7~2.0毫米的薄片。具體的厚度視消費者習慣及加工設備而定,但切片厚度必須均勻一致。

切片後的馬鈴薯片表麵留有澱粉及其他成分,會影響油炸質量與效果,一般要隨即進行清洗,清洗後要進行脫水處理。

④色澤處理:切好的馬鈴薯片在空氣中易變褐,一般用0.01~0.05摩爾/升濃度的氯化鉀、硫酸鉀和氯化鎂等熱水溶液處理,即可防止變褐,使油炸薯片呈淺淡色。或將切片浸沒在82~93℃、0.25%的亞硫酸鈉溶液中(加鹽酸調pH=2)蒸煮1分鍾,然後油炸。也可以用二氧化硫氣體通過馬鈴薯,使二氧化硫和空氣混合在一起,密閉24小時後貯藏在5℃條件下;或是將切片在二氧化硫溶液中浸提後,再用水洗掉二氧化硫及還原糖,最後油炸,可生產出淺色製品。

⑤油炸:在加工量小的企業,可采用間歇油炸法生產。在生產量大的企業,可采用自動進料連續式的油炸法。

油炸時使用油的品種、比例、質量、油液更換速度、油炸溫度、油炸時間都對油炸馬鈴薯片質量有影響。

⑥調味:為改善油炸馬鈴薯片的食味,可根據各地的風味習慣,事先調配好各種調味品並加入適量的食品添加劑,在油炸薯片剛起鍋後,均勻加入混合。常用的調味配方有:

甜酥薯片:糖100%。

鮮味薯片:鹽80%,味精16%,五香粉4%。

辣味薯片:辣椒粉21.6%,胡椒粉13.5%,五香粉13.5%,精鹽48.6%,味精2.8%。

蒜香薯片:蒜粉58.3%,味精8.3%,鹽33.4%。

咖喱薯片:咖喱粉55.5%,味精11.2%,鹽33.3%。

質量標準:具有特殊的風味,不得有哈喇味,能抓住消費群體的口味。薯片微黃或金黃,無色差,口感酥、脆。

⑦包裝:油炸調味的馬鈴薯片冷卻後,人工挑選出變色片,過秤,裝入包裝袋內。一般為充氣軟包裝或硬盒包裝,防止在運輸、銷售環節中造成薯片破裂。

4.馬鈴薯條

薯條是馬鈴薯加工工業的重要產品之一。在製作馬鈴薯條的過程中,防酶促褐變也是一個重要的技術關鍵。選用不同的馬鈴薯品種與去除薯條表麵的澱粉與還原糖,直接影響到薯條的外觀色澤。此兩項技術可參照製作馬鈴薯片的方法。馬鈴薯條的製作與薯片的不同之處在於油炸的方法。

(1)工藝流程 預處理→切條→水漂洗→燙漂→油炸→冷卻→貯存。

(2)操作要點 油炸過程分3個階段完成:膨化階段、多次浸浮階段、表麵脆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