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馬鈴薯與其他作物間作套種模式(2 / 2)

7.拱棚馬鈴薯—番茄—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

馬鈴薯選用早熟高產、結薯集中的荷蘭7號、荷蘭15號、魯引1號等優良品種。春馬鈴薯采用大拱棚、地膜雙膜覆蓋的促成栽培技術,一般於每年立春前後下種,4月底收獲。番茄選用耐高溫、抗病蟲害的荷蘭1號、荷蘭6號、荷蘭3026等優良品種,在5月中旬統一育苗,5月中下旬用遮陽網搭棚降溫,一般白天溫度控製在26~30℃,夜間20~24℃,6月中旬定植,8月11日左右采收。秋馬鈴薯采用秋露地栽培,在8月10~15日播種,11月1~5日采收。

其他種植模式:

春馬鈴薯—水稻—秋馬鈴薯高效栽培模式。

馬鈴薯—水稻—蘿卜高效栽培模式。

春馬鈴薯—水稻高效栽培模式。

脫毒馬鈴薯—胡蘿卜高效栽培模式。

馬鈴薯—玉米—蘿卜高效栽培模式。

馬鈴薯—夏花生高效栽培模式。

馬鈴薯—玉米畝產噸糧栽培模式。

冬播地膜馬鈴薯—西瓜—豇豆—芹菜高效栽培模式。

冬播小拱棚馬鈴薯—番茄—花椰菜高效栽培模式。

冬播馬鈴薯—辣椒—萵苣高效栽培模式。

大棚早春馬鈴薯—夏西瓜—秋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

覆膜馬鈴薯—芹菜高效栽培模式。

大棚馬鈴薯—冬瓜—白菜高效栽培模式。

大棚早春馬鈴薯—夏西瓜—秋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

春馬鈴薯—西瓜—大白菜高效栽培模式。

馬鈴薯—玉米—早白菜—青菜(菠菜)高效栽培模式。

馬鈴薯—水稻/棉花/西瓜/花生—芥菜高效栽培模式。

馬鈴薯—大蔥複種高效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