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老先生一生都在辛勤耕耘著,從未輟筆過。晚年的他,更是感到自己的時間緊迫,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去創作。1999年年底,病中的柯老還為“巴金攝影展覽”寫了一篇前言,文中,他盛讚我國科學家將發現的小行星命名為“巴金星”。不久以前,《收獲》雜誌上有一篇他的散文《上海大夢》。住院之前,他還在編輯自己六卷本的文集,這是他1998年就開始進行的工作,柯老其實還有很多打算都沒能實現:回憶錄還沒有寫,《柯靈文集》的序也沒動筆,今年香港的一個文學活動也沒成行……但正如趙麗宏所說:“柯老沒有遺憾。因為他這一生都過得很充實。”
2000年5月5日,柯老因患肺炎住進了上海華東醫院,此後,病情不斷地反複,6月10日,著名作家王蒙從北京來到上海,先到華東醫院17樓探視了巴金老先生,又到14樓看望柯靈。那天,柯老的夫人陳國容叫醒了熟睡中的柯靈,柯老緩慢地睜開眼睛,向王蒙點了點頭,顯然神誌是清醒的,隻是已經不能再言語。第二天中午,一口痰卡住了氣管,使他出現了呼吸困難的症狀,心髒一度停止跳動。醫生進行了全力搶救,將老作家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但到了晚上,險情再度出現,柯老的心髒已經衰竭,醫生們雖然已盡了最大的努力,但終究沒能從死亡的軌道上把老作家搶救回來。晚8時20分,柯靈老人家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柯老的家人為他穿上西裝,戴上了他喜歡的藏青色的法蘭西呢帽,含淚將他送進了那個相隔在生與死之間的地方。
柯靈在自己的電影劇本選集序言中寫道:“我經曆過不少驚濤駭浪的時代,我的人生旅程本身,卻是一次平凡的跋涉。”
柯老曾經說過:“文品總是人品的表現,因為文藝是心靈工廠的產品,不可避免地要泄露靈魂的秘密。”我們從柯老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所泄露的是真誠和坦蕩,是無瑕的人品和傲然的風骨。
第五節 一代貪官和珅
如果說好的人格可以讓一個人的生生世世都被後人稱讚和弘揚的話,那麼不好的人格也可以讓一個人的祖祖輩輩都背上永久的罵名,和珅便是這樣一個人。
和珅,生於乾隆十一年,住在現在西直門內的羊肉胡同。嘉慶四年(1799)的正月初三,太上皇弘曆皇帝駕崩,次日,嘉慶帝下了一道聖旨,和珅和戶部尚書福長安輪流看守殯殿,不得擅自出入,實施軟禁。緊接著又下了一道聖旨,命令著實查辦圍剿白蓮教不力者及幕後庇護之人。
不少大臣完全領會了嘉慶帝的意圖,於是彈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斷地送到了嘉慶帝的手裏,頓時嘉慶帝就宣布了和珅的二十條大罪,立即下令逮捕和珅入獄,嘉慶帝本來打算將和珅淩遲處死,但由於皇妹是和珅兒媳婦的固倫和孝公主的求情,並且也參考了董誥、劉墉諸位大臣的意見,改為賜和珅獄中自盡。為了避免政壇的風波,嘉慶帝宣布對能棄惡從善的和珅餘黨一律免於追究。
經查抄,和珅的總共財產的三分之一,一共價值二億二千三百萬兩白銀,玉器珠寶、西洋奇器更是數不勝數,此後的部分賞賜給皇族,於是民間就有了這樣一條諺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根據《清史稿》等書的記載,和珅“少貧無籍”,意思是說和珅年少的時候貧窮低微,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與曆史實際事實相差甚遠。和珅的祖先,居住在英額峪,和同一姓氏的清開國元勳私毅公額亦都同居一地,英額峪與離清太祖努爾哈赤居住地不遠處的赫圖阿拉、努爾哈赤起兵以後,和珅的九世祖噶哈察鸞及其子達古山巴顏等弟兄子侄,全部都投奔了太祖,這之後也有不少人擔任了文官武將。
和珅的五世祖也就是高祖父尼雅哈納,行伍出身,在太宗時從征,也有史書曰:“過北京,征山東,梯攻河間府,首先登城,克之,賜巴圖魯號,授三等輕車都尉。”輕車都尉是公、侯、伯、子、男這五等封爵之下的世職,相當於官階正三品。尼雅哈納之孫阿哈碩色襲祖世職後,又兼任佐領,並於和通泊征準陣亡,被追贈一雲騎尉,相當於官階正五品。尼雅哈納的曾孫也就是噶哈察鸞的九世孫常保,也就是和珅的父親,襲曾祖父的三等輕車都尉和阿哈碩色的一雲騎尉世職,並在八旗軍之內任職,並且當上了副都統,官階正二品,是軍界的高級將領,每年俸銀155兩、米155石,還有養廉銀500兩。父親常保襲職後,因為常保堂叔啊哈頓色在跟隨康熙皇帝征準噶爾時英勇陣亡,追敘軍功,常保受贈一等雲騎尉。至乾隆時兼任福建都統。從和珅的高祖父尼雅哈納起,到父親常保,皆是有世職的官宦之家,尤其是其父是二品大員副都統,所以“家貧無籍”是不確切的。
常保中正平和,為官還算清廉,隻是在京待的時間比較少,多數時間都征戰戍邊在外,為了國家很少顧家,所以家裏沒有什麼產業,乾隆二十五年常保病逝於福建,和珅家境陷於窘迫中。
和珅的弟弟和琳,比和珅小三歲,與和珅是一母同胞,生下來不久母親就病逝了,和珅兄弟倆如寒澤孤雁,披風淋雨,的確是很淒苦的。但是兄弟倆一向和睦、相依為命,更是有像家人一樣的管家劉全多方奔走照應,兄弟二人雖若荒山竹筍,飽受風吹雨打,但卻更見茁壯成長。
和珅十歲以後便進入皇宮西華門內的鹹安宮官裏讀書,“少小聞詩達禮”,因為和繼母的關係比較惡劣,少年時期他的經濟條件是很不好的,但是,他18歲時和官階正二品的內務府總管大臣英廉的孫女結婚,20歲時又襲了高祖父尼雅哈納的三等輕車都尉世職,處境就非常可觀了。因為,三等輕車都尉的歲俸為白銀160兩、米80石,比巡撫、布政使的俸銀還要多。和珅有了這筆可觀的固定收入,就可以安享中等以上的生活水平了。
更為重要的是,這一世職給和珅政治上帶來了極大的好處,為他提供了一條接近萬歲爺的捷徑,使他於乾隆三十七年,也就是在他26歲的時候,當上了官階正五品的三等侍衛,並且充任了粘杆處侍衛。粘杆處,即尚虞備用處。清朝製度,“選八旗大員子弟之獧(juàn)捷者為執事人”,負責皇帝巡狩之時扶輿、擎蓋、罟雀之事。粘杆處三等侍衛經常隨侍皇帝出巡,就有了和皇帝回奏的機會,從而為和珅的飛黃騰達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根據史籍的記載,乾隆四十年的一天,和珅隨駕出宮。“上偶於輿中閱邊報,有奏要犯脫逃者,上微怒,誦《論語》‘虎兕(sì)出於柙’之語”,扈從校尉不知此係何意,和珅卻立即對答說:“爺謂典守者不得辭其責耳。”乾隆聽後很高興,問和珅:“讀過《論語》?”和珅說:“讀過。”又問其家世、年歲,奏對皆稱旨。乾隆“見其儀度俊雅,聲音清亮”“矯捷異常”,十分讚賞,“自是恩禮日隆”。和珅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善於臨機應變,博得了乾隆的歡心,從此以後青雲直上,十一月升禦前侍衛,授正藍旗滿洲都統。
從此以後,和珅不斷升遷,兼任多職,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兼管吏部、戶部、刑部、理藩院、戶部三庫,還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裁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要職,得到乾隆皇上的寵信,官階之高,管事之廣,兼職之多,權勢之大,這在清朝是非常罕有的。他還是皇上的親家翁,其子豐紳殷德被指定為皇上最寵愛的十公主之額駙。
和珅為何會被乾隆帝如此特殊寵信和委以大權,成為主持朝政的宰相?是因為他才華橫溢、滿腹經綸,文武雙全嗎?其實事實並不是這樣,盡管和珅的確精明能幹,反應敏捷,善於靈機應變,文化水平也是很高的,而且記憶力特別好,還精通滿文漢文,會蒙文和藏文,有處理政務的一定能力,但是離真正的善理國政的名相和指揮三軍克敵製勝的名帥,還有一定的距離。論才華,和珅真的隻能算是一個名落孫山的小小文生,在那個時代,那個環境中還談不上才華橫溢。談治政,不論是破除舊的陳規,建立新的重要製度,還是除大奸,薦大賢,他都沒有很好的建樹。講武略,他的水平更是不足掛齒。
和珅既然沒有文治方麵的建樹,也沒有較高的武功,資曆又淺,還不是科舉出身,威望也不算高,而且在大學士、軍機大臣中,相當長時間僅隻名列第三位第四位,同僚阿桂、嵇璜、王傑、福康安等,皆係多年軍國重臣,論軍功、政績、資曆、門第、威望、才幹和人品,哪一位都比和珅強。特別是阿桂,文武雙全,軍功政績又十分出色,是當時眾所公認的超出任何大臣的名帥名相,乾隆四十一年起任的軍機大臣,四十二年任大學士,在四十六年至嘉慶二年去世之前,連任16年首席大學士和領班軍機大臣。可是,在乾隆四十六年以後,特別是五十一年以後,在寵任和委以大權上,這四位大學士卻沒有一個比得上和珅。完完全全是乾隆中了和珅的圈套,錯愛了和珅。
和珅盡管不會治國統軍,但卻非常擅長揣摩皇帝的心思,迎合乾隆帝的喜好,玩弄權術,還會為皇上聚斂銀錢,供皇上支付各種不便公開動支國庫的費用,所以最終博得了皇上的歡心。
在乾隆四十六年廢除了“名糧”,增補綠營兵額,給武職養廉銀上,其表現異常清晰。乾隆八十大壽時以國庫充盈,下詔要取消武將“名糧”,改為給予養廉銀,增補綠營兵,每年要增加軍費白銀300萬兩。乾隆帝詢問阿桂有什麼意見,阿桂說,費銀太多,不應增補。乾隆聽了自然不高興,下旨說現在國家“財賦充足”,“戶部庫銀尚存七千餘萬兩”,支付這新增的300萬兩,綽綽有餘。和珅深知皇上有這個想法,極力讚成。乾隆遂下諭批準大學士九卿等的複議,每年增支軍費銀300萬兩。
正是因為和珅擅長逢迎乾隆帝,摸透了乾隆晚年誌得意滿、好大喜功、愛聽諛言、文過飾非、自詡明君的這種心理,所以按其旨意辦事,又善於斂財以供皇上享用,所以受到乾隆帝的特別寵信,成為乾隆帝的唯一心腹。
有了皇上的庇護和寵信之後,和珅開始身兼多職,位極人臣,掌握了用人、理財、施刑、“撫夷”等方麵的大權後,他便開始肆無忌憚地攬權索賄,亂政禍國。
和珅的財富真的是數不勝數,在曆代文武大臣中當然首屈一指,他的確是中國古代最大最富有的貪官。和珅究竟有多少財產?這是後人一直在探索的問題。這個數目確實是難以知曉了,但從他被嘉慶帝親政後勒令自盡和抄沒家產入官,可以知道大概情形。
嘉慶四年正月初三日,乾隆帝與世長辭,初八嘉慶帝宣布革和珅職,下獄問罪,抄沒家產。正月十一日,嘉慶下旨,定了和珅20條大罪,其中講道和珅的財產有:夾牆私庫有金32000餘兩,地窖內埋藏銀300餘萬兩。另外,檔案記載,和珅還有取租之地1260餘頃、取租之房1000餘間,以及大量珠寶、玉器、衣服、書籍等,數量之巨大,前所未有。至於私人的筆記和野史,更把抄沒和珅的家產說得多得不得了。有的說,抄沒清單所列106號中的25號,即折算成銀2億餘兩。有的說,赤金元寶100個,每個重1000兩,估銀150萬兩,赤金580萬兩,估銀8700萬兩,元寶銀940萬兩,白銀583萬兩,蘇元銀315萬兩,當鋪75座,本銀3000萬兩,玉器庫兩間,估銀7000萬兩,地畝8000餘頃,估銀800萬兩。
和珅在短短的25年裏,就貪汙了難以想象的錢財,在驚駭之餘,我們不禁要問:和珅究竟用了什麼手段,在乾隆皇帝的眼皮之下,神不知鬼不覺地將清朝幾乎15年的國庫收入卷入私囊?
也就是說,和珅少年時家境比較貧寒,而在鹹安宮學院念書時常常因學費的原因而擔憂,而後來受到乾隆皇帝的寵信之後,開始驕奢淫逸。愛錢愛到嘉慶帝從他的府上查抄到了值八億兩白銀的贓款,因此就有了這麼一句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和珅的一生就是在這樣預謀、討好、迎合、博取、奸詐、貪汙的種種行徑中走過的,他有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但也斷送了他祖祖輩輩的名譽,提起和珅,人們常常不禁滿口罵聲,所以說一個人能被人們永久記住成就還在其次,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才算是他真正的通行證和名片。
第六節 一代奸臣秦檜
秦檜出身於一個漢族地主家庭,他的父親曾經是靜江府古縣(今廣西永福縣境)令,這在宋朝也算上是一個小官。秦檜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裏,要想快速的飛黃騰達,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情,因此一直做著鄉村教師。但他顯然對自己的這個職業並不滿意,甚至牢騷滿腹,曆史記載有曰:“若得水田三百畝,這番不做猢猻王”。其實他的要求並不高,隻要有幾百畝好田,不再當“童子師”、“孩子王”,不再靠束脩自給,也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