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究是成了這王妃,於我的夫君壽王李瑁穩穩平平日複一日,衣錦還鄉拜見叔父一家自是不提。直至三年後母妃武惠氏的四十大壽,我和李瑁應聖命入宮為母妃賀壽。
母妃武惠氏深得明皇的寵愛,今日的壽辰禮設在紫宸殿,場麵十分奢華隆重。母妃惠妃品銜,正一品夫人,級別隻僅次於皇後。因開元12年王皇後被廢賜死,至今這皇後的第一寶座一直虛設,所以母妃可以說是這後宮的掌席之人,就連聖寵的華妃、麗妃也隻是正二品的品級,威儀久居母妃之下,唯有景仰,聽從母妃的號令。不僅楊貴嬪,董貴妃,楊淑妃,武賢妃,趙麗妃,劉華妃,錢德妃,林昭儀,皇甫德儀,武賢儀,郭順儀,董芳儀,柳婕妤,高婕妤,七才人,四美人各妃子無一缺席,連各府王爺也悉數到場,李瑁向我一一介之:劉華妃之子郯王李琮;趙麗妃之子郢王李瑛;錢妃之子棣王李琰;皇甫德儀之子鄂王李瑤;劉華妃之子甄王李琬,儀王李璲;劉才人之子光王李琚;高婕妤之子潁王李璬;文武朝官命婦親貴皆一一起身朝我頷禮,看的出他們各個的目光對我讚譽有加,眼色炯炯,令我稍稍有些羞怯。這樣浩大的場麵我生平亦是第一次遇見。我暗暗提醒自己莫要慌神,李瑁將我的芊芊握得緊緊,不時捏一捏我的掌心,提醒我有他在我身邊。
王爺們居位上左,右坐的為首一張金鳳大桌上是未出閣的高陽公主,樂城公主,]新平公主,壽安公主。這其中高陽公主約莫二八年華,出落的明眸皓齒,柳葉彎眉,難得的一等一的姿色。適下已到了適婚年紀,聽夫君李瑁說起,這高陽公主已有傾心之人,乃是太平公主之第三子薛琰。隻是那三王爺一副病弱身軀無意婚配,高陽公主的婚事才一拖再拖。
這幾年的相處,李瑁對我已是情深意重難以比擬,似乎在他的眼裏心裏,隻獨獨有我楊玉環一個,他偏偏這樣喚我的,喚習慣了,隨他去了。無論前朝今代,隻要是他知曉的趣事,大事,怪事,事事必向我報告詳述,原本我就對太平公主的為人十分癡奇,他便朝我悉悉道過太平公主的細事,當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了中宗皇帝,繼而被當今的明皇與其姑姑太平公主及其兒子薛崇簡,苑總監鍾紹京等聯合發動政變,滅殺了韋皇後及其一切惡勢力。之後太平公主卻與明皇起了爭執,公主對明皇登基一事不滿,再三幹預政事,擾亂政務,更四處散播輿論,稱明皇非長子,不應繼承皇位。最後竟圖謀不軌刺殺明皇,明皇迫於無奈,隻得將太平公主賜死,對外卻隻是宣稱太平公主已皈依佛門,佯了眾人耳目。我知道後直是歎氣,原本太平公主是受著萬民愛戴景仰的,當年武後多麼寵信與她!可惜了…
此時提到薛琰,我心中又是一絲欣慰,明皇並沒有將薛家的子孫一並誅滅,可見他確屬人們傳誦的那樣英明罷。
正中擺金龍大宴桌,麵北朝南,明皇和母妃並肩而坐。我等行過大禮之後便依席落座,這才細看了母妃和皇上儀態。母妃身著紺色錦衣、雙佩紫羅蘭小佘,眉目端然的坐在明皇身邊,雖是半壁年華,卻依然褪不去她那風華絕代的容姿,一雙丹鳳眼微微向上飛起,體態纖穠合度,舉手投足無不顯出雍容華貴。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見著明皇的龍顏,隻見他著一身赤金袞龍袍,袍上並繡有9條腳踏八寶立水的吞海巨龍,12個團龍環抱日月星辰山華蟲宗彝火粉米黻如意頭蝙蝠,尊貴無比,氣宇軒昂,君臨天下。我再不敢直視,垂目移步,隨著夫君坐下席來。突然皇上威武之聲傳來:“瑁兒,那位你並指不棄娓娓跟隨的,可是你的壽王妃啊?”
我一驚,怕是在宴席上過於招搖以致龍顏不悅了罷,暗自揣揣不安。
夫君倒是穩當平靜,他躬身起座,朝皇上鞠禮答道,“回父皇,正是賤內玉環。”遂示意我起身拜見,我正要跪地,皇上卻阻攔我說,“免了,大禮已行過,這就免了!今天是你母妃大喜的日子,望你等定要盡興才是。”
在場人等一一應偌,氣氛一時間熱鬧非常。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總覺得明皇淩目悄悄跟隨於我,不敢暗自揣測聖意。隻當是自己的錯覺吧。
太侍剛剛宣布‘上席’,餘音未定,隻聽見一聲“薛琰為娘娘道賀來遲,還請萬歲千歲贖罪!”憑空傳來,場麵即刻寂靜下來,我不由側目,瞬間五味相集,茫然失措。這說話的不正是我的琰哥哥麼…薛琰,他就是太平公主的三子薛琰?
------題外話------
嘟嚕嘟嚕冒個泡泡寫的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改進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