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痛苦,創造奇跡
“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艱險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學習上如果不遇到困難也不會有進步。讀一讀在奧運賽場上贏得榮譽的冠軍們的故事,你會發現所有榮譽的背後,都是痛苦的過程和行動的身影。[HT]
阿蘭·米穆,從跑堂到奧運冠軍
不幸的遭遇不是退縮的理由,而是勇往直前的動力。隻有在麵對困難的時候堅持自己的理想、永不言敗的人,才能將困難踩在腳下,向更高的成就攀登。
阿蘭·米穆生長在北非法國殖民地,他家境貧寒,常常連飯都吃不飽,卻癡迷於跑步。平時,米穆光著腳踢足球,因為他唯一的一雙帆布鞋,是去學校念書時穿的。
11歲半時,米穆已經有了小學畢業文憑,而且得到了老師很好的評語。他母親非常欣喜,為他申請助學金,但遭到了拒絕。原來,助學金的名額已經給了富有的殖民者的孩子們。
沒有錢念書,於是米穆就當了咖啡館裏的跑堂。他每天早上五點鍾就得起床,一直工作到深夜,但仍然堅持長跑鍛煉,跑得他腳跟都發炎膿腫了。盡管如此,他還是咬緊牙關報名參加了法國田徑冠軍賽。僅僅進行了一個半月的訓練之後,他先參加了10000米冠軍賽,得了第三名。第二天,他參加了5000米,得了第二名。就這樣,米穆獲得了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入場券。
那時的米穆對奧運會一無所知,隻是知道自己代表法國,為此感到驕傲,但有些事情讓他感到不快。在法國隊裏麵,沒有一個人看得起他。法國隊按摩醫生拒絕替他按摩,說是因為“隻為冠軍服務”,其實還是因為他是咖啡館裏的一名小跑堂。
在米穆參加對他來講具有曆史意義的10000米決賽之前,他僅僅希望能取得一個好名次。比賽開始後,米穆並不模仿任何人,將對手一個接一個地甩在後麵,他從第四一直向前趕超,米穆獲得了第二名。
米穆得銀牌非同小可,因為這是法國和他自己得到的第一枚奧運會銀牌。然而,當時法國的體育報和新聞記者卻在第二天得出這樣的結論:“那個跑了第二名的北非人,準是因為天氣熱而得到第二名的!”
四年後,米穆又被選中代表法國去赫爾辛基參加第15屆奧運會。在那裏,他打破了10000米法國國內紀錄,並在5000米決賽中,再次為法國贏得了一枚銀牌。隨後,在墨爾本奧運會上,米穆參加了馬拉鬆比賽,以1分40秒跑完了最後400米,終於成了奧運會冠軍!他終於得到了法國人的認可,並在法國國家體育學院執教。
米穆不用再去咖啡館當跑堂了。可是,米穆卻說:“我喜歡咖啡,喜歡那種香醇,也喜歡那種苦澀……”[HT]
米穆之所以喜歡咖啡,正是因為咖啡的芳香和獲獎後的心情一樣——香氣中混合著苦澀和辛酸。一杯香濃的咖啡需要精心地烘焙和碾磨,經過煮沸、過濾、調味,才能散發出醉人的芬芳。同樣,米穆的獎牌和榮譽也是經過不斷的付出、鍛煉,忍受別人的輕視之後得來的,它讓人心酸,也讓人激動和沉醉。
米穆在最不利的環境中,奮發圖強。處於順境中的我們,是不是更應該珍惜機會、采取行動呢?可能有人覺得自己的境況也不是很順利,但是和那些身處戰火紛飛的國度的孩子們相比,我們可以在教室裏讀書學習,已經非常幸福了。
成績不理想,不妨用樂觀和進取的心來看待。因為好的成績不是遙不可及的,隻要你願意付出行動,就一定會比過去有所進步。如果失敗了,你知道了自己現在的方法是不適合的,並沒有損失什麼。成敗得失,就是成長的過程。
故事鏈接
在觀看奧運會比賽的時候,很多人發現法國國家隊像米穆那樣的黑人很多,原來,其中有很多是非洲的移民。法國是非洲國家殖民地最大的宗主國,在南美也有殖民地,所以很多非洲國家都流行說法語,在法國生活和落戶也相對方便。其中很多球員的祖輩來自這些地方,而法國又是非洲年輕足球運動員的中轉地,很多球員在小時候便被法國球隊的球探帶到法國,生活一段時間之後就加入了法國國籍。其中就包括亨利、維埃拉等人。
劉玉棟,做血肉“戰神”
提到籃球明星,很多人馬上想到“飛人”喬丹,在北京奧運會上,科比顯示了自己的魅力。中國的籃球球員在“夢八隊”麵前顯得實力不足,但中美一戰也讓人看到我們的球員在努力向優秀的球隊看齊。作為CBA的“十年傑出貢獻球員”,劉玉棟則讓我們看到了堅持的力量。
雖然中國男籃在奧運會上最好的成績隻是進入前八名,但裏麵卻不乏英雄。劉玉棟就是一位,他曾經在亞特蘭大以及悉尼奧運會上,兩度作為中國代表團的旗手出現在世人麵前。
1997年8月,左腿帶著傷病的劉玉棟隨隊參加世界男籃錦標賽,比賽中右腿嚴重受傷,副韌帶撕斷。手術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如果跳動過多,關節就會積水,加重軟骨磨損。劉玉棟經常帶著傷病,咬著牙為自己的球隊拚來得分。一次比賽結束後,劉玉棟支撐不住,一頭栽倒在地板上。被隊友抬回駐地後,隊醫從他的膝關節裏抽出了一大針管膿血。
在悉尼奧運會開幕式上,劉玉棟高擎國旗走在中國代表團的最前麵,這是他第7次在洲級以上的運動會上擔當中國代表團的旗手,也是第二次擔當中國代表團的奧運旗手。人們尊敬地稱他為籃球場上的“戰神”。[HT]
劉玉棟帶傷出戰,讓人想到一個不顧自身安危的科學家諾貝爾。諾貝爾以大無畏的精神和矢誌不渝的恒心研製出了現代炸藥,嚇退了死神。諾貝爾贏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一生共獲專利發明355項。他用自己的巨額財富創立的諾貝爾獎,被國際學術界視為崇高的榮譽。
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行動才能實現。不論在哪個方麵取得傑出成就的人,我們會在他們的成長經曆中找到相同的答案——不害怕失敗,積極地行動。
冰心曾寫道:成功的花,人們隻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那些被譽為“戰神”、“飛人”的運動員,更是用汗水換來了自己的位置。
假如你想成為一個畫家,那就從線條開始練習吧;假如你想成為一個舞蹈家,那千萬不要錯過現在打基礎的時間;如果你想成為楊利偉那樣的太空人,就從現在開始積累航天知識,向優秀的航天學府看齊……不論你想做什麼樣的人,隻要你願意付出行動,不停留在幻想的世界裏,就一定可以學到知識,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故事鏈接
NBA是美國全國籃球協會的縮寫,FIBA則是國際業餘籃球聯合的縮寫,兩者相比較而言,NBA更具有號召力。NBA規則與FIBA不盡相同,NBA規則除包含FIBA規則中各種必不可少的行之有效的法則外,還有自己鮮明的地域性、商業性以及保證和促進精彩表演的特點。
NBA選秀是一年一度的盛事,於每年的6月底在美國紐約的麥迪遜花園廣場舉行。參加選秀的球員必須年滿19歲,美國本土球員還必須滿足高中畢業至少一年的要求。王治郅、姚明、易建聯、孫悅等球星都是通過選秀進入NBA的。
艾力克·尚蒂,用行動詮釋人生
24歲的我們,告別大學校園,開始用自己的能力來贏得肯定和收入,或者繼續深造,走進更豐富的知識殿堂。想象一下24歲的自己,會是怎樣的朝氣蓬勃、躊躇滿誌。24歲對絕大多數運動員來說,也是一展身手的最佳時間,身體和技術都達到最佳的狀態。但是,我們下麵將要介紹的主人公,卻在24歲的時候,得到了人生最殘酷的消息。
艾力克·尚蒂是一名遊泳健將,他在美國為北京奧運會舉行的選拔賽上,取得了蛙泳第二名的好成績。因此,尚蒂將第一次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令人擔心的是,在此之前的六月,尚蒂已經被確診患有睾丸癌。大家在這個24歲的小夥子身上,卻看不到半點委靡、沮喪。
在醫生的同意下,尚蒂決定先參加北京奧運會,再接受手術治療。為配合病情觀察,尚蒂每周都要進行抽血檢查和CT掃描,但他還是為了自己的奧運夢想,堅持一邊檢查,一邊訓練。“奧運會是我畢生的追求,不管我還剩多少天可活,我永遠不會忘記得知自己患癌症的那天,還有我站上奧運會遊泳賽場的那天。”為了鼓勵那些和自己一樣身患癌症的人,尚蒂將自己的病情公之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