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用行動向困難宣戰(2 / 3)

8月13日,北京,“水立方”內人聲鼎沸,遊泳比賽即將開始。其實,很多人來到“水立方”並不是為了一睹遊泳名將的風采,知道尚蒂的故事以後,大家在看台齊聲呼喊著尚蒂的名字,為這位勇敢的小夥子加油助威。

尚蒂雖然未能躋身前八名,但他的精神卻贏得了所有人的敬佩和掌聲。[HT]

現代科技越來越發達,很多的病症都被醫學界攻克,就連曾經肆虐一時的“非典”也很快得到控製。但是,我們麵對癌症的時候,還是顯得無力和蒼白,正因為如此,身患癌症就更加令人恐懼和傷心。

像尚蒂這樣,身患癌症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多,但說到小病小痛的經曆,我們每個人都有。感冒發燒、頭痛腦熱,一年總會遇上一兩次。醫學研究也發出警告:現在的生活節奏和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使人得病的幾率大大增加。

不是休息日卻生了病,難免出現矛盾的心理:去上學,又感到有點不舒服;在家休息,又擔心自己的功課會落下。但是讀完尚蒂的故事以後,該怎樣取舍你應該有答案了。身患癌症的人,仍然可以堅持與名將們一較高下,我們怎能因為一點小小的病痛就不上學呢?

尚蒂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的實力,用他的行動詮釋了人生的真諦,那就是要積極樂觀地生活。他的精神給很多絕症患者帶去了繼續生活的勇氣;健康又年輕的我們,正在學習知識為將來打基礎,積極樂觀地生活、雷厲風行地行動,這樣的青春才是人生最珍貴的開始。

故事鏈接

尚蒂參加北京奧運會比賽的場館——“水立方”,是國家遊泳中心的別稱,位於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內,是北京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修建的主遊泳館,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誌性建築物之一。

“水立方”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競賽產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它是海內外華人共同集資修建的。從2003年的聖誕節開始動工,曆經四年多時間,在2008年1月28日竣工。它與國家體育場(鳥巢)分列於北京城市中軸線北端的兩側,相映成景,成為新北京的又一標誌性建築物。

李寧,用汗水澆灌出榮耀

誰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最後一名火炬手,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8月8日晚上,謎底終於揭曉——他就是已過不惑之年的李寧。這份榮譽和經曆讓世人驚羨,看著電視畫麵上那位微微發福的火炬手,邁著矯健的步伐點燃北京奧運聖火,我們想起他過去的輝煌——他曾是人們心目中的體操王子,曾帶給中國人前所未有的自信與驕傲,曾與喬丹、貝利同時被列為20世紀最偉大的運動員……

李寧出生於廣西柳州一個普通家庭,從小喜歡拿大頂、翻跟頭,在家門口的倒立比賽中總是得第一名。李寧剛上小學一年級,就參加了學校的課外體操小組,早自習上,身為班長的他跑到講台上翻倒立,擺倒“大”字,逗得底下的同學笑得前仰後合。

8歲多的時候,李寧離開家鄉,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體操集訓隊。他從20多個小孩中脫穎而出,成為留下的3個隊員中年齡最小的。

李寧第一次正式登台亮相,還夠不著雙杠,但是他作出了當時還沒有幾個人能完成的高難度動作,引起了江西隊教練張健的注意。當時張健的弟子中有體操新星童非,李寧的出現,幾乎蓋過了童非的光芒。

20世紀70年代,中國體操剛剛起步,要達到國際認可的水平,既需要自身的天賦,更需要刻苦的鍛煉。李寧10歲的時候,在練習的過程中右臂骨折了,醫生建議他修養3年,但李寧很擔心自己會掉隊,即使在回柳州探親養病期間,他仍堅持訓練。白天,跑到學校練懸垂,小手又紅又腫、疼痛鑽心;晚上,他就練習肘關節的恢複,更是疼痛難忍。他隻在家裏休息了半個月,便急著回隊訓練。12歲的小李寧說盡好話,教練才同意他每周訓練部分時間。

兩年過去了,傷痛再次降臨。李寧從雙杠上掉下來,一塊小骨片卡住了肘關節,他的胳膊無法伸直。醫生認為即使手術順利,李寧以後也要離開體操了。李寧的右胳膊打了整整三個月的石膏,即使這樣,他還是想辦法練習。人們常常能夠看到一個吊著繃帶的小男孩,用一隻手在體操房裏練前空翻、後空翻,做大量跳板、彈網動作。皇天不負有心人,小李寧的傷奇跡般痊愈了。

1980年11月,李寧隨國家隊前往莫斯科參加世界體操錦標賽。陌生的國度大雪紛飛,李寧躊躇滿誌。就在他適應場地時,不慎將右踝骨嚴重扭傷,腳踝嚴重腫脹,腳不能沾地。此時,離比賽隻有三天了。

當時的中國男子體操隊正處於上升階段,李寧和其他五位隊友都“身懷絕技”,希望在比賽中奪取團體第三,李寧的意外受傷,無疑讓中國隊陷入困境。就在報名截止的那天淩晨,李寧悄悄起床,在教練麵前,他試著從凳子上跳下,然後信心十足地用受傷的腳做單腿平衡和深蹲。這樣的決心感動了教練,李寧如願以償地走上了競技場。最終,中國體操隊以微弱的優勢戰勝了民主德國隊,進入了世界前三名。[HT]

運動員的獎牌,一麵是令人讚歎和羨慕的榮譽,一麵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傷痛和汗水。當同齡人還在因為小小的失敗而哭泣的時候,李寧已經擦幹眼淚重新練習各種危險而又精彩的體操動作了。

很多人將李寧的成功歸於他的體操天賦,但是我們從他的成長經曆中分明看到了一個比常人更努力的“笨鳥”,總是在別人之前起飛。如果遇到傷痛就退出訓練,我們今天就不會有一個創造體操界三金紀錄的李寧,也沒有後來的中國運動品牌,幸好,在李寧的世界裏,沒有這種“如果”,他隻有頑強的毅力和不放棄的決心。

比起李寧,我們今天擁有更多的可能性,有更多的機會去發展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走的路,我們可以學習音樂、美術、舞蹈等,可以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項來盡情研究,也可以走進實驗室、博物館、天文館,在那裏發現自然的奧妙。但是,常常有人半途而廢,鋼琴學到一半,覺得練琴實在太單調,轉而去學繪畫,又覺得素描練習乏味……這樣的人,無論讓他做什麼,他總能找到理由放棄,因為世間本來就沒有輕而易舉學會的真本領,不論做什麼,都需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

故事鏈接

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李寧獲得自由體操、鞍馬、吊環3枚金牌,以及跳馬銀牌、男子全能銅牌、男子團體銀牌,創造了體操史上的傳奇,被稱為“體操王子”。

然而4年後,中國體育代表團“兵敗漢城”,李寧在吊環比賽中,腳掛在了吊環上,但他微笑著落了下來;跳馬比賽中,他重重地坐在了地上,但他微笑著站了起來。他的微笑在當時曾被誤解,但是今天,他重新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孟浪:比賽跌倒,精神屹立

在爭分奪秒的奧運會比賽中,一次摔倒意味著喪失競爭力,很有可能與獎牌無緣,之前所有的努力也可能付諸東流。但是,獎牌不是奧運會的最終目的,“戰勝困難、超越自我”才是真正的奧運精神。

2008年8月19日,一場大雨突襲北京城,給正在進行的比賽增加了一些難度。果然,意外發生了,此前一直處於車隊第一集團的中國女運動員孟浪,在距離終點還有14公裏的一個轉彎處連人帶車一下子摔進了馬路右側的下水溝裏,賽車壓在孟浪身上。

意外發生後,隻見孟浪在幾秒鍾後從下水溝裏把壓在身上的賽車推了出來,稍事調整後,孟浪忍著傷痛重新騎上了賽車,開始追趕前麵的對手。在場的教練董曉東說:“我當時看到,孟浪的比賽服已經剮破了,胳膊上也擦破了皮,正流著血。她還捂了一下後背,好像那裏也撞傷了。不過,她的表現確實讓我很感動。在運動員這樣頑強的精神麵前,成績已顯得不重要了。”孟浪的這一感人舉動博得了現場裁判、觀眾以及同場競技對手的一致稱讚,賽後,大家紛紛向這位中國姑娘豎起了大拇指。

最終,孟浪順利地完成了比賽,在65名參賽選手中取得了第48名的成績。[HT]

像自行車這樣的比賽,所有運動員不分先後同時參加,很容易看出自己的競爭實力,一次摔倒,就會有很多選手超越你,繼續比賽下去,隻能獲得落後的名次。因此很多人在這種時候,都會選擇退出比賽。“我再怎麼努力也不會有獎牌了”,“怎麼會這麼倒黴,摔倒的偏偏是我”,“這下完了,不知道多少親友要對我失望了”……如果被這些想法占據了頭腦,哪裏還有繼續比賽的心思?然而,我們看到孟浪勇敢地站起來,並繼續比賽。這需要很大的勇氣,需要樂觀地看待自己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