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讓目標改變平凡的人生(1 / 3)

——腳踏實地,誌存高遠

有一位哲人說過:世間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很多人在明白生命的真相以前就離開了人世。迄今為止,真正能夠跨越阻隔、到達人生的世外桃源的人鳳毛麟角,很多人沒有生活的目標。因此,讓我們現在就為自己設立一個目標,並為它而努力奮鬥。[HT]

顧拜旦,為了體育的最高境界

提到奧運會的發展史,有一個人們永遠無法忽略的名字,那就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之父顧拜旦。顧拜旦貴族出身,沒有“奧運會之父”的頭銜,他也完全可以生活得很好。但是,讓奧林匹克精神發揚光大是他的人生目標,正是這個偉大的目標,讓他的名字永遠在史冊中熠熠生輝。

“奧林匹克理念一如穿越悠渺歲月流年迷霧的燦爛陽光,歸來了,它折射著歡愉的希望之光,普照新生的20世紀。”1894年,顧拜旦在國際奧委會成立大會之後的晚宴上說。為了這一天,顧拜旦傾盡了畢生的精力。

1872年,9歲的顧拜旦第一次讀到了《湯姆·布朗的學校生活》一書,書中描繪的教育方式,讓那些沉湎於飲酒、打獵和賭博的鄉紳子弟學生變得充滿朝氣。幼小的顧拜旦心靈受到震撼,這本書對他今後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顧拜旦少年的時候,有幸遇見古代奧運會的遺址被挖掘出來。27歲時顧拜旦終於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亞運動的發源地——希臘的奧林匹亞。站在古代奧運會的遺址上,他產生了複興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念頭。

在接下來的生活中,顧拜旦隻關注一件事情:讓奧林匹克重生。為使這一理念得以實現,顧拜旦遠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國,宣傳複興奧運會的主張。在他的推動下,1893年,在巴黎召開了國際性的體育協商會議,討論創辦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問題。

經過顧拜旦及其同事們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籌備,12個歐美國家的79名正式代表一致通過恢複奧林匹克運動的憲章,確定了現代奧運會的宗旨,並規定隻允許業餘運動員參加。為了籌辦現代奧運會,還正式成立了奧運會的永久性領導機構——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顧拜旦當選為秘書長。會議還決定,第一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年4月在希臘舉行。以後按古代奧運會的傳統,每4年舉行一次。

至此,奧林匹克這個抽象的概念終於從曆史的傳說回到了現實。[HT]

萬事開頭難,倡導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顧拜旦,更加懂得這句話的含義。說服不同國家的領導人接受自己的想法,並同意派運動員代表國家參賽,在今天的我們看來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顧拜旦所處的世界,還是一個剛剛知曉“國際”,文明交流並不繁榮的時代,可以想見有多少“冥頑不靈”的保守派,顧拜旦能夠做到,可想而知他付出了多少心血。

為了證明自己的理念是完全可以操作的,顧拜旦大量翻閱人類發展的曆史,了解各國體育運動的現實情況。讓傳說中的奧林匹克運動會回到現實是他的目標,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所有的困難都不能回避,都必須解決。

組織過班級活動的同學應該知道,要協調每個同學的意見,商定時間,確保每個人理解活動程序並保證整個過程順利執行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因此,要讓語言不通的國家之間達成一致,並輪流主辦,困難可想而知。

有目標的年輕人們,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顧拜旦,但是還有很多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的事情,期待你們去完成。

故事鏈接

第1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哪裏舉辦,開始是有爭議的。顧拜旦曾建議1900年在巴黎舉行,但是很多人都認為要等6年太久了。關於主辦城市,有人認為巴黎是個合乎邏輯的選擇,另有人意屬倫敦。後來,顧拜旦采納了好友維凱拉斯的意見,在奧運會發祥地希臘舉辦首屆現代奧運會。

蒙特利爾仙女,我的目標是做得更好

看到那些站在領獎台上,笑容燦爛,揮舞著鮮花和獎杯的人,許多人常常會想:他一定有一顆聰明的腦袋,不然就有開明的家長,懂得教育方法的老師,一定還有特別好的運氣……如果我有這些條件,也可以走上領獎台。但事實是怎樣的呢?就讓我們看看被譽為“蒙特利爾仙女”的科馬內奇的故事吧。

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之前,還沒有人在奧運會體操項目中獲得過滿分,但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運動員娜迪亞·科馬內奇打破了這個曆史,她用完美的表演征服了場上所有裁判,贏得了滿分。在隨後的高低杠、平衡木和個人全能比賽中,她連獲7個滿分!這項成績成為國際體操史上的奇跡,而創造奇跡的科馬內奇那年未滿15歲。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科馬內奇說:“我總是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不斷驅策自己更上一層樓。要拿下奧運金牌,就不能過正常人的生活,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對我而言,做個正常人意味著過得很無聊,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有自創的人生哲學:‘別指望一帆風順的生命曆程,而是應該期盼成為堅強的人。’”

事實也是如此。科馬內奇從6歲起開始練體操,9歲首次在羅馬尼亞對南斯拉夫少年杯友誼賽中取得了勝利,13歲當選為1975年世界最佳運動員——她至今保持著歐錦賽最年輕的個人全能冠軍紀錄。

科馬內奇的父親曾說,他14歲的女兒付出的努力,絕對不會比一個普通的中年人少。正是“我能夠做得更好”的目標在前方閃耀,才令這個女孩成為“蒙特利爾仙女”、“奧林匹克公主”![HT]

讓科馬內奇走上體操巔峰的力量,就是“我可以做得更好”這個目標的力量。成功的道路是目標鋪成的,設計人生的第一步,無疑應是為自己找一個明確的目標。沒有目標的人,就如沒有舵的船,隻能漂泊在失望、遭受挫折與打擊的大海中。法國著名的博物學者弗伯赫曾經用一種“前進毛蟲”做實驗。顧名思義,這種毛蟲隻會跟著前麵的毛蟲往前走。弗伯赫小心地讓毛蟲繞著花盆圍成一圈,花盆裏是它們最愛吃的鬆針。毛蟲圍著花盆不停地打轉,轉了七天七夜,終因疲倦饑餓而死。雖然食物近在咫尺,但是因為它們隻知道盲從,結果餓死。

許多人也會犯同樣的錯誤,一輩子都沒有收獲。他們隻會盲目地跟著別人兜圈子,卻與唾手可得的成功擦身而過。問他們為什麼用這種方法做事,他們隻有一個理由:別人都這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