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讓目標改變平凡的人生(3 / 3)

目標讓麵對困難的人變得鎮定,讓本來平凡的人變得卓越,讓失去健康的人贏得生命的尊嚴和人生的意義。

很多時候,人們隻會在失去了健康以後才能感受到健康的可貴,同樣,人們也隻有在擁有目標以後才能體會到目標帶給人的動力和激情。把哈特爾從輪椅引到馬背上的,就是目標的力量,如果你還不曾擁有一個堅定的目標,你就不要輕易否定和懷疑它的價值。

貝多芬在晚年的時候失聰了,其實他的耳疾很早就已經有了征兆,但是他不想在別人麵前顯得可憐,於是隱瞞了病情。他不敢和任何人說起,在寂靜的世界裏一個人品嚐孤獨和不安。但是他沒有放棄用音樂讚美上帝的目標,他相信上帝讓他耳聾,是因為他的音樂可以傳達上帝的意誌!在完全失去聽覺以後,貝多芬譜寫了大量壯麗的交響樂,還有充滿感恩和幸福的眼淚的旋律,其中就有著名的《第九交響曲》。

像貝多芬、哈特爾這樣的英雄,曆史上還有很多。無論境況多麼困難,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方向,沒有放棄努力朝目標前進。

生活在校園中,難免發生一些小小的磕碰,遇到學習上、生活上的困難,朋友之間偶爾也會產生誤會。有時候,你可能會覺得自己有些迷失,找不到前進的方向。此時,你最需要的就是一個目標,就像再優秀的航海家,也需要一個航標來確定方向一樣。

即使不能把握今後的具體工作,但良好的學習環境是任何目標都需要的一個中轉站。因此,在年輕的時候為自己確定一個未來的目標,也是有必要的。

當然,目標不是讓人借以沉醉的幻想,在還沒有實現目標之前,就假想它已經實現的人是不明智的。還沒有考進好的學校,就先以該校的學生自居,從而不可一世,這不過是異想天開罷了。

故事鏈接

哈特爾所參加的個人花式馬術,是如今的奧運會馬術三日賽當中的一項內容。馬術比賽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花式訓馬、越野和跨越障礙,之前還會有專門的檢疫人員檢查馬匹的健康狀況。三部分的比賽要曆時三天,全麵考驗騎手在駕馭馬匹方麵的綜合才能。

第一天是花式訓馬,騎手需要騎馬實現一係列的動作。所以,花式訓馬也被稱作“馬的芭蕾舞”,這一項就是哈特爾最擅長的。第二天和第三天的比賽分別是越野和跨越障礙,騎手需要駕馭馬匹跳過各種天然和人工的障礙,如石牆、水流和木柵等。

“神奇小子”劉易斯

卡爾·劉易斯是美國著名田徑運動員,他出身體育世家。他父親比爾年輕時是個足球運動員,母親也是體育迷和大學田徑隊的成員,做過跨欄和跳遠運動員,二人都在學校擔任田徑隊教練。他的大哥是職業足球運動員,而他的妹妹後來也成為美國女子室內跳遠運動員。正是這樣的家庭出身,讓劉易斯從小就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有一天,他要成為世界冠軍。

1961年7月1日,卡爾·劉易斯出生在美國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1973年,在美國新澤西州,已經12歲的劉易斯在自家的院子裏釘下了一塊小木牌,木牌上很醒目地寫著一個數字——890米,這是美國跳遠高手比蒙1968年在墨西哥高原上創造的跳遠世界紀錄,5年了,還一直沒有人能打破。劉易斯每天都要看好幾遍這塊小木牌,他的心裏早已下了要跳過超越木牌上這個紀錄的決心。在當年,他就已經獲得了紀念傑西·歐文斯田徑比賽12歲年齡組的跳遠冠軍,歐文斯還親切地鼓勵他繼續努力,爭取創造更好的成績。

胸懷夢想的劉易斯一直為此而努力著,在高中時,他的百米成績就已經接近美國國內的紀錄,是一顆升起的新星,所以,高中畢業時,很多大學都爭著要他。1979年,他選擇了休斯敦大學,在美國最好的跳遠教練湯姆·戴勒斯的指導下開始了新的訓練生活,運動成績也由此突飛猛進。

1982年,劉易斯的百米和跳遠成績都排名世界第一,他因此獲得了“傑西·歐文斯獎”。1983年,在赫爾辛基舉行的第一屆世界田徑錦標賽上,他一舉奪得了100米、跳遠、4×100米接力3枚金牌,成為世錦賽的頭號英雄。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23歲的劉易斯第一次站在奧運會的起跑線上,而此後的15年,世界田壇始終都籠罩在他的光環之下。在這屆奧運會上,他一人奪得100米、200米、跳遠、4×100米接力4枚金牌。他終於實現了成為歐文斯式奧運英雄的願望——歐文斯在1936年德國慕尼黑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曾連續奪得4枚金牌。從此,被人們驚譽為“神奇小子”的劉易斯,一發不可收拾,1988年第24屆漢城奧運會,他又摘得100米和跳遠金牌;1992年第25屆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他獲得跳遠、4×100米接力兩枚金牌;1996年,第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35歲的他又再次獲得跳遠金牌,成為第一個連續4屆奧運會獲得跳遠金牌的運動員。

除了9枚奧運金牌外,劉易斯還獲得過8項世界冠軍,創造了13次室內外世界紀錄,多次入選由多國通訊社和體育報刊評出的“世界十名最佳運動員”。人們用“飛人”、“神奇小子”和“卡爾王”等多項美譽來形容他。

劉易斯的冠軍夢是從寫下木牌上的數字開始的。從他寫下那個數字開始,他就在為實現自己的目標而奮鬥。我們的生活是從選定目標開始的,不同的目標決定了我們不同的人生軌跡。有的人從設定自己目標的那一刻起,就腳踏實地走下去,直到實現自己的目標,贏得人生的勝利。而另一些人沒有目標或者總是不能堅持自己的目標,在生活的大潮裏徘徊,最終也很難到達成功的彼岸。

故事鏈接

1979年,18歲的劉易斯已長成了188米的大小夥子,就讀於具有田徑傳統的休斯敦大學。在那裏他遇到了對他影響巨大的戴勒斯教練,戴勒斯一見到劉易斯,就發現他具有優秀運動員的素質。在戴勒斯的指導下,劉易斯形成了23步長達52米的跳遠助跑,速度達每秒1180米,超過了所有跳遠運動員。這驚人的速度,為他贏得了一秒半的騰空時間。同時也為保持他在空中平衡,由挺身式改成現在空中走三步的動作。這樣,經過不斷的改進和創新,教與練的默契配合,劉易斯跳遠與短跑的技術日臻精湛、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