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讓目標改變平凡的人生(2 / 3)

大部分人都有目標嗎?從成功者總是少數這個現實就可以看出,有目標的人並不多。

查斯特·菲爾德爵士指出:“要做一個有成就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想成就的是什麼,否則就會像在太平洋中駕船卻沒有帶指南針一樣,一會兒東,一會兒西,隨風飄蕩,虛擲一生,哪兒也去不成。”目標不是一個簡單的稱呼,人的一生要靠它領航。人生有了目標,就如航行有了羅盤。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更應該重視目標的意義。

故事鏈接

科馬內奇在蒙特利爾一舉成名,但之後的生活並不如意。為了逃避國內動蕩的政治帶來的迫害,科馬內奇在一個嚴寒的冬天,步行加遊泳6個小時,越過邊境經西歐來到美國。

但是在美國的生活更加痛苦,她被之前信任的朋友當成賺錢的工具,並且長期受到監控和威嚇,名聲也一敗塗地。一位記者幫她逃離了惡人的掌控。後來,科馬內奇積極從事慈善活動,並為她的祖國羅馬尼亞的體操事業作出了貢獻。

貝努瓦,我是最棒的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前,女子馬拉鬆項目並不存在,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女人是無法完成四十多公裏的賽程的,但是美國人大膽地將這個項目列入了奧運會。貝努瓦是首批參加女子馬拉鬆的選手之一。誰說女子不如男?貝努瓦用行動證明了她是世界上最棒的。

貝努瓦成長在緬因州一個普通家庭裏,和很多孩子一樣,她從小也喜愛玩耍,活潑好動。

在得知有女子馬拉鬆項目之後,從未挑戰過馬拉鬆的貝努瓦開始積極準備。從1981年冬天起,貝努瓦就開始了自己嚴格的跑步訓練,每周要跑160千米以上。

貝努瓦的教練鮑勃·塞弗恩親眼見證了她的變化過程。“她是我所見過的最堅強的運動員。”教練的評價不是出於特殊的偏愛,而是因為這位當時已經27歲的姑娘在體能訓練上表現出了驚人的毅力。就美國奧運會選拔賽之前,她的膝蓋受了重傷,但她以不屈不撓的精神挺了過來。

“我決心要證明自己在世界上是最優秀的。”貝努瓦將洛杉磯奧運會的金牌定為自己的目標,三年裏沒有一天間斷練習。

比賽的當天,在謹慎的起跑之後,前3英裏她一直領先,慢慢地,她的對手也感覺到了她身上一往無前的衝勁。身後的兩名運動員有時還能趕上貝努瓦,可隻要她一加快節奏,旁人就開始落後了。當氣溫接近32℃時,貝努瓦的對手們就開始等著她在高溫和洛杉磯上空惱人的煙霧中垮下來,可是她看起來一點兒也沒有屈服。

盡管意誌堅定,比賽的過程還是痛苦難熬的,心中默念著自己的目標,貝努瓦以領先第二名1分多的成績,摘得了首個女子馬拉鬆的冠軍。[HT]

對初次參加馬拉鬆的選手們來說,完成比賽是最實際的目標,但是貝努瓦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她要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運動員。正如她的教練評價她的那樣,要成為最優秀的人,首先就要做最堅強、最刻苦的人。

目標讓人生變得不平凡,但是目標需要用行動來實踐,沒有行動的許諾者,永遠得不到別人的信任和尊重。

回顧近代中國的發展史,那些希望民族能夠複興的仁人誌士,不僅心心念念中華的團結奮發,而且每天在危險中奔走,放棄了原來安穩的生活,為了目標心無旁騖。有的人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理想,高唱凱歌,慷慨就義。

在和平的歲月裏,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了解文明的進程。做一個怎樣的人,用怎樣的標準來定義自己的成長,對每個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當你下定決心,確定目標,今後的每一分鍾都會因為目標的建立而充滿意義。

故事鏈接

與貝努瓦一同參加女子馬拉鬆比賽的沙伊斯,因為高溫而眩暈,並且嚴重脫水。當她剛進入體育場的時候,她想自己跑幾步再走幾步就能完成比賽,但後來她意識到還有一圈要跑時,就開始打晃了。“我努力讓自己向前跑,”她說,“我盡量地放鬆並試圖控製自己的動作,但我還是做不到。”後來,她沒能完成比賽,但是仍然有人將她視為英雄。沙伊斯的情況引起了爭議,最後,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引入“沙伊斯規則”,即允許運動員接受即時的醫療搶救而不必擔心被淘汰。

哈特爾,你擁有騎士精神

有一個熱愛騎馬的女孩,剛剛步入青春,就不得不麵對癱瘓的現實。這對她來說是殘酷的,但是她一直在反抗,她從病魔的手中要回了自己雙腿的一半,就是靠著大腿的力量,她兩度贏得奧運會銀牌。她就是丹麥騎士哈特爾。

丹麥女騎手利斯·哈特爾是一個經受了諸多不幸的人。熱愛馬術的她一直立誌要在這項運動中有所成就,然而造化弄人,1944年,23歲的哈特爾沉浸在懷孕的喜悅中沒多久,身體就出現異常,經檢查,確診為脊髓灰質炎。她幾乎全身癱瘓,但她堅決要重新上馬,繼續從事她心愛的騎馬事業,所以還在懷孕後期,她就開始進行恢複性運動。

幾個月以後,哈特爾終於可以舉起胳膊,並且奇跡般地活動她大腿的肌肉了。不久,女兒出世了,她繼續恢複練習,像一個新生兒一樣,開始做爬行訓練。經過8個月的艱苦訓練,她終於可以在拐杖的幫助下走上幾步了。不過,上馬對她來說還是非常辛苦,一次嚐試就要付出休養兩個月的代價。

由於小腿肌肉徹底癱瘓,哈特爾不得不學習完全依靠大腿的騎馬方法,上下馬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但是哈特爾為了自己的目標,從來沒有放棄。1947年,在斯堪的納維亞舉行的女子花式馬術錦標賽中,她令人驚訝地獲得了第二名。她並沒有就此滿足,她最大的目標是在奧運會上再為丹麥隊贏得獎牌。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的個人花式馬術比賽,隻有4名女運動員參加。哈特爾獨特的技術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後,她以微弱的差距排在瑞典的赫裏·聖·奇爾後麵,獲得銀牌。在頒獎典禮上,由衷敬佩她的聖·奇爾把她拉上了冠軍的領獎台,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她的勇氣激勵和鼓舞了所有的觀眾。

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會,馬術比賽在分會場斯德哥爾摩舉行,哈特爾又一次獲得了奧運會的銀牌。這個與癱瘓頑強作鬥爭的姑娘,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