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比賽過程中準備新的姿勢是最明顯的創新,還有一群人,雖然姿勢與過去相同,好像隻是沿用前人的方式贏得金牌,其實他們在幕後訓練的時候,卻采用了很多創新的訓練方式。通過自己的方式訓練,增強實力,從而奪得金牌,也算是一種創新。
被譽為“世界長跑火車頭”的紮托貝克,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名運動員。由於年代稍久,他的名字不為人們熟知,但是提到他的榮譽,卻是令人震撼的:1950年他被評為“本世紀最佳運動員”,1952年他在奧運會上奪得的3枚金牌被評入75年來“100個金色時刻”。
1922年9月,紮托貝克生於捷克斯洛伐克的利浦日尼茨。他從小好動,常與小夥伴們一起踢球、滑冰和騎馬。19歲時,他偶然參加了一次越野跑的比賽,結果出人意料地獲得了第二名,他的長跑才華從此開始影響他的人生。
1939年,紮托貝克開始進行係統的長跑訓練。但是他沒有沿用傳統的訓練方法,他認為過去的方式太陳舊,運動量小,成績提高很慢,他決心對訓練方法做一次革新。
紮托貝克采用前人從未用過的間歇訓練法,他每天在訓練中先跑5個200米,再跑25個400米,最後又跑5個200米,如此交替進行。許多人認為這樣的訓練方式會把身體搞垮,但倔強的紮托貝克仍堅持走自己的路。經過艱苦的大運動量訓練,他的成績突飛猛進。
1948年首次參加奧運會,他就力挫群雄,摘得10000米跑金牌,並打破奧運會紀錄。1952年在赫爾辛基奧運會上,紮托貝克大出風頭,在參加的長跑比賽中,奪得5000米、10000米和馬拉鬆3枚金牌,並且打破了3項奧運會紀錄!人們把這屆奧運會稱為“紮托貝克奧運會”。
在長達16年的運動生涯中,紮托貝克的獲勝率達781%,並先後18次創造長跑項目的世界紀錄,直至34歲時,他仍保持著8個長跑項目的世界紀錄。[HT]
紮托貝克在訓練中運用創新的訓練方式,就像我們提到學生在學習中運用自己的學習方式一樣,都是對自己的本職進行鑽研,改進方法。正確的學習方法也可以讓你的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我們經常強調創新的重要性,那麼究竟怎樣創新呢?尤其是在學習上,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不是模仿別人呢?
首先,必須確保自己有紮實的基礎。任何創新都不是空中樓閣,科學家的發明也不是一拍腦袋就想出來的。不熟知學科的基本規律,就會把前人已經總結出來的東西當成自己的發現,到頭來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其次,應注意總結學科中相通之處和不同之處。相似與相反都能在大腦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多靈感都是由一些相似的影子激發的。
當然,專門介紹學習創新的書籍還會有更具體的介紹和例證,隻要做個有心人,你也可以像紮托貝克那樣獲得成功。
故事鏈接
紮托貝克的訓練方式可以作為青少年體能訓練的參考,不過運動量要酌情減少。訓練中長跑運動對運動員的體能要求很高,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等世界著名的中長跑之鄉,到中國馬家軍的訓練實踐都表明,青少年的體能訓練對將來的成績有很大影響。不論你是否會成為一個職業運動員,強健的體魄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對青少年的成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托馬斯·伯克,蹲踞式起跑的引領者
今天,當你在欣賞百米飛人大戰時,一定不會對運動員們的蹲踞式起跑而感到驚詫。可是這項起跑方式最初被采用時,卻受到人們的嘲笑。在人們的思維中,那是極其愚蠢的做法。在第一個采用它的人發現了它的優勢之後,人們的觀念發生了180度的轉折。而托馬斯·伯克就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第一屆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有9大項,田徑比賽作為主體項目,引起了強烈關注,特別是男子100米的比賽。比賽現場,7萬觀眾擠滿了看台。美國的托馬斯·伯克在預賽中跑出了11秒8的好成績,他是美國波士頓田徑協會的成員。
當時的競賽跑道呈“U”字形,全場33333米,直道長192米。跑道的分道線用白色帶子標識,兩頭係在插在地麵上的短棍上。繩子高出地麵約半米,運動員各行其道,互不幹涉。參賽選手大多穿著過膝的短褲和半袖襯衫,腳上則是笨重的皮鞋,起跑姿勢更是千奇百怪。
由於美國選手托·柯蒂斯棄權,隻有5名選手站在男子100米決賽的起跑線上。在5個參賽者中,有一位是美國運動員托馬斯·伯克,他穿著與眾不同的背心和褲衩。與其他穿過膝短褲的運動員相比,伯克的裝束引來了觀眾席上的陣陣嘲笑,觀眾中的女性甚至掩臉不敢正視。
伯克采用了蹲踞式的起跑姿勢,而其他的選手則姿態各異,有的半蹲,雙手交叉;有的雙手攤開,弓著身體,手持著小木棍;有的則幾乎是直立著的。運動員們各自怪異的姿勢引得場上觀眾議論紛紛,而伯克的姿勢在當時不能被人們所接受,大多數人認為是最傻最可笑的,因此觀眾席上傳出一陣陣哄笑。然而,伯克對此毫不在意。
發令槍一響,運動員立刻飛奔起來,伯克像猛虎下山一樣,開始速度比其他運動員快得多。最後,伯克以12秒整的成績奪得了現代奧運會100米的第一個冠軍。伯克還以54秒2的成績奪得了400米跑的桂冠,觀眾們這才驚呼:“飛毛腿,第一位飛毛腿。”
伯克采用的起跑姿勢,據說是美國耶魯大學一位教師傳授給他的。1887年美國田徑教練員墨爾菲受袋鼠向前跳躍動作的啟發,設計了蹲踞式起跑法。伯克在這屆奧運會上對此法加以革新,在靠近起跑線的地方掘一小淺坑以增加起跑時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