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蒂尼:誰說我們不能贏得馬拉鬆
當張娟娟的利箭射破韓國射箭神話的時候,人們相信,真的有“主場之神”來保佑我們的運動員創造佳績。其實,與其說是幸運之神眷顧主辦國,不如說金牌更眷顧那些在場下揮汗如雨、堅持不懈的運動員。競技場上,從來沒有什麼神話,中國在乒乓球、跳水項目上的強勢地位,也是依靠紮紮實實的訓練換來的。同樣,因為努力付出,非洲的馬拉鬆神話也被歐洲人打破了。
雅典是一個創造神話的聖地,雅典奧運會也同樣是產生奇跡的舞台。多年以來,非洲人一直處於世界長跑和馬拉鬆比賽的領先地位,牙買加、肯尼亞這些國家湧現出了一大批創造跑步紀錄的運動員,跑步項目成了黑人角逐的天下。
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馬拉鬆作為壓軸項目在最後進行。為了紀念馬拉鬆項目的由來,雅典的馬拉鬆路線就是當年士兵傳捷報的路線,途中有很多丘陵、小山,加上8月的希臘驕陽似火,運動員麵臨著體力和意誌的雙重挑戰。然而,令人驚奇的事情發生了,第一個到達雅典帕納西奈科體育場並衝過終點奪冠的人,不是上一屆的冠軍,也不是當時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和這個項目強大的非洲選手,而是不為人知的意大利白人運動員斯特法諾·巴爾蒂尼。
事實上,巴爾蒂尼是唯一一位能不停地在世錦賽和世界幾大著名馬拉鬆賽上與非洲選手抗衡並取得好成績的白人馬拉鬆選手。
巴爾蒂尼生於意大利布斯特諾沃一個奶牛場,他熱愛跑步,並且擁有非常好的長跑天賦。每年冬天,他都要到非洲南部的納米比亞的高原訓練,他的成績也因此得以穩步上升。
巴爾蒂尼在1996年奪得了個人運動生涯的第一個馬拉鬆世界冠軍,他參加了意大利北部城市帕爾瑪舉行的世界半程馬拉鬆賽,並贏得了冠軍。一年以後,在英國倫敦馬拉鬆賽上,他不僅以2小時07分57秒的成績,創造了他的第一個意大利全國紀錄,而且還獲得亞軍。隨後,他便開始了各種馬拉鬆比賽的征途,但雅典奧運會才是他運動生涯中最渴望的盛會。
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巴爾蒂尼因臂肌受傷,不得不放棄了比賽。那段痛苦的經曆至今讓巴爾蒂尼遺憾不已,並使他變得更堅強。
當巴爾蒂尼頭戴橄欖枝站在雅典奧林匹克體育場的冠軍領獎台上時,他成了意大利的英雄。[HT]
像巴爾蒂尼這樣努力的運動員,世界上還有很多,他們創造了神話,保持了神話,甚至打破了別人的神話。這樣的一群人,讓我們看到生活的哲學,那就是不論別人怎樣,自己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隊的跳水神話和乒乓神話繼續上演,很多對手光從氣勢上,就已經畏懼中國運動員三分。在預測金牌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將我們的優勢項目納入得金之列。對我們來說,這些獎牌似乎來得理所當然,但事實上,各國的訓練都以最優秀的成績為目標,很多人都在運用高科技的手段學習我們的技術,並研究攻破我們的方式,因此,我們的隊員需要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承受衛冕的壓力,相信自己,才能保住自己的優勢地位。
同樣,那些平時成績優秀的同學,他們也不是命中注定的“學習天才”。仔細觀察別人的生活,你會發現,其實他們比別人優秀的隻不過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努力的行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拿出自己的決心和勇氣,相信自己可以更優秀。這個過程可能會很漫長,那就當做是自己人生的一次馬拉鬆吧。
故事鏈接
“馬拉鬆”是古希臘的一個地名,位於雅典城東北30公裏。公元前490年,波斯上萬名遠征軍入侵希臘,在馬拉鬆與雅典軍隊對壘。雅典派出一名叫菲利普底斯的信使,前往斯巴達求援。這位信使用35小時走完了150公裏的路程,但斯巴達人的答複卻是10天之後才能出兵。信使又把消息帶回馬拉鬆,兵少馬弱的雅典人隻好背水一戰,結果以少勝多,大敗波斯軍隊。菲利普底斯帶著勝利的喜訊又從馬拉鬆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廣場(距離為40公裏),在向雅典人民高喊“慶祝吧,我們勝利了”之後,倒地身亡。為了紀念這位信使,人們把“馬拉鬆”作為一項固定的比賽項目列入奧運會,並延續至今。
邁克爾·約翰遜——“田壇阿甘”
提腰、挺胸、梗脖子、撅屁股……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樣的跑姿都嚴重違反空氣動力學原理。如果你嚐試用這樣的姿勢跑步,任何一個教練都會堅決予以糾正。邁克爾·約翰遜從不在乎,他一直用他獨特的姿勢在奔跑,把所有的條條框框都踩在腳下。人們必須感歎:所謂的姿勢、規矩、戰術,隻能規範常人,卻無力約束天才。
在百年奧運的田徑賽場上,有兩個大名鼎鼎的約翰遜——加拿大的本·約翰遜代表了醜聞,美國人邁克爾·約翰遜則代表了傳奇。
邁克爾·約翰遜1967年出生於美國達拉斯。11歲時,約翰遜踏上了跑道,當時他隻是想跑出好成績,以便得到獎學金上大學。念高中時,約翰遜在地區中學生運動會上獲得200米的亞軍。那時候,約翰遜就發現自己的跑步方式與別人不同,很多人就此發表了各式各樣的評論,認為他那種笨拙的跑法不會有所作為。
但當時約翰遜的教練克萊德·哈特有自己獨特的訓練方式和理念,他對邁克爾說:“雖然你在高中時沒有獲得過全國冠軍或者比較突出的成績,但是我對你的跑步姿勢非常有信心,這很適合你。”於是他開始接受克萊德·哈特教練的指導。一年後,他的200米成績達到20秒69,相當不錯。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之前的幾年裏,邁克爾·約翰遜就早早確立了他在200米與400米兩個項目上的王者地位,並且在1994年、1995年、1996年連續三次獲得“歐文斯獎”。期間邁克爾·約翰遜的跑姿仍然是人們爭議與關注的一個焦點,他說:“雖然很多人就此批評過我,但是事實最終解釋了一切疑問。”
邁克爾堅持的結果證明他成功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他獨得200米與400米兩項冠軍,並一舉打破男子200米世界紀錄,成為奧運曆史上第一個集200米和400米金牌於一身的選手。
有人說邁克爾·約翰遜是田徑場上的異類,他那種挺起上身、揚著脖子的跑姿要多難看有多難看,但邁克爾·約翰遜毫不在意,甚至十分得意。因為這種跑姿是最適合他的,能讓他跑得最快。假若他因為怕別人的譏笑而不敢堅持自己的跑姿,也許直到現在,人們也不會知道他的存在。
20世紀90年代中期,邁克爾·約翰遜讓200米和400米賽道上失去了懸念,隻要有他參加的比賽,其他人隻能去爭奪銀牌。由於邁克爾·約翰遜的跑步姿勢非常怪異,人們給他取了個綽號——“鴨子”。
1994年,《阿甘正傳》風靡一時。人們忽然發現,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阿甘在片中的跑步姿勢與邁克爾·約翰遜如出一轍,於是“田壇阿甘”的綽號不脛而走。雖然姿勢難看,但邁克爾·約翰遜的成績非常驚人,“連勝”、“壟斷”、“獨霸”成為他的專有名詞。從1990年到1997年,他在自己的最強項400米中連續奪得58次冠軍,同時,他還在200米比賽中32次問鼎。直到現在,他保持的400米世界紀錄(43秒18)仍無人能夠超越。約翰遜用自己的成績證明了一切,再也沒有人說他的跑步姿勢不正確。麵對各種批評和質疑,約翰遜沒有動搖,堅守住了自己內心的信念。[HT]
堅持自己的信念,是一種自信,更需要勇氣。如果一個人做什麼都要瞻前顧後,被別人的眼光所禁錮而跳不出自我,那他必定難以成功。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任何絕對的標準,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故事鏈接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邁克爾·約翰遜參加了男子200米和400米比賽。一般短跑選手會選擇連續參加100米、200米甚至跳遠比賽,但沒有人嚐試200米和400米兼項。但邁克爾·約翰遜偏偏在這兩個項目上都達到了世界最高水平。國際田聯和國際奧委會為此破天荒地專門為他修改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田徑賽程,把400米和200米半決賽之間的休息時間從50分鍾改為4個小時,為他創造奇跡提供了最大的方便。邁克爾·約翰遜也不負眾望,最終奪得了這兩項世界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