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我隻是想著怎樣不必靠跆拳道來證明自己,我想要離開,一定要離開。”說走就走,陳詩欣在巴西世界杯後離開家鄉,前往台中開始自己的打工生活。在離家的那段日子裏,未成年的陳詩欣當電玩店小妹、做傳銷、擺地攤。同時,不安定的生活讓她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練跆拳道時充沛的精力不見了,她一度經常感冒、發燒。
3年以後,陳詩欣終於放下“麵子”,在爸爸生日那天提著蛋糕回到了家裏。家人的懷抱讓她再次穿上訓練服,然而她已經不是當年的小冠軍了,重回道場的她練得很苦,也很艱難。
陳詩欣當時連續3年沒有比賽成績,因此未能代表中國台北隊參加2000年悉尼奧運會。2001年在日本舉行的東亞運動會上,陳詩欣東山再起,奪得複出後首枚金牌。接著,在越南世界杯和2002年釜山亞運會上,她又順利奪冠。
但2003年世錦賽,陳詩欣輸得很慘。經過生理調整和技術特訓,陳詩欣在奧運會亞洲區選拔賽上獲得冠軍,終於順利地拿到了奧運會入場券。於是,就有了2004年8月26日晚雅典法裏羅奧林匹克跆拳道館排山倒海的歡呼聲。
“在比賽中,我一直覺得,我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隻要戰勝了自己,我就能贏得這枚意義重大的金牌。”陳詩欣的這句話耐人尋味。[HT]
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有時並不存在天壤之別,分水嶺隻是一點小小的勇氣。如果一個人內心充滿勇氣,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止他走向成功。
陳詩欣重新回到賽場,需要勇氣來麵對自己的叛逆,更需要勇氣來麵對三年以後身體已經大不如前的自己。隻有勇敢的人麵前才有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難免做錯事,很多人沒有勇氣回頭,從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其實,挫折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重要的是吸取教訓,重新開始。放學之後經不住同學的勸說,沒有回家就直接去了遊戲廳,等到想起回家的時候,夜幕已降臨。有的人知錯就改,立即回家,讓父母放心;有的人卻因為害怕責罵,向家長撒謊,一錯再錯。同樣一件小事,將有原則的人和畏懼困難的人引上了兩條不同的路。
我們慶幸陳詩欣沒有因為年輕人的好勝心而選擇流浪遠方,她再次敲響了家門,作出了正確的選擇。當我們做錯事的時候,要拿出勇氣麵對挫折,戰勝挫折。
故事鏈接
北京奧運會既是世界人民的體育盛會,也是全球華人交流情感的一次很好的機會。中華台北隊針對北京奧運會,派出了史上最強的陣容:運動員80人,教練及後勤人員53人,一共參加了15個大項、41種男女競技項目的比賽。中華台北代表團雖然最後僅獲得4枚銅牌,但是他們的奪金實力已有所增強。
金栗誌藏:屬於自己的馬拉鬆
馬拉鬆是人類挑戰極限的一項運動,紀錄保持者也需要花兩個多小時才能完成。那麼你知道最慢的紀錄嗎?相信一定沒有人會比金栗誌藏更慢了——他花了54年,才將自己的馬拉鬆完成。
1912年7月,第5屆夏季奧運會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22歲的日本人金栗誌藏參加了馬拉鬆比賽。時值盛夏,比賽當天炎熱異常,剛開始不久,就有一半的馬拉鬆運動員退出比賽。
金栗誌藏也感到體力不支,正當他口渴難當的時候,一位喝著橘汁的觀眾出現在他眼前。那位觀眾看到金栗的模樣,便將自己的飲料送給他,但他喝完後意猶未盡。熱心的瑞典人將他帶到自己的家裏,金栗開懷痛飲以後便倒頭大睡。等他醒來時,比賽早已結束,羞愧中的金栗悄悄坐上返回日本的輪船,與奧運會不告而別。
回到家鄉的金栗當起了地理老師,過著平靜的生活;而大洋彼岸的瑞典,還在動用警察搜尋這位下落不明的運動員的消息。日本隊也以為自己的選手在他鄉失蹤了,金栗誌藏成了瑞典家喻戶曉的名字,甚至成為瑞典人生活中“神秘”的代名詞。
55年以後,一名瑞典記者到日本采訪金栗的家人,找到金栗本人時,他已經白發蒼蒼。提到那段往事,大家都當做笑談,唯有金栗誌藏本人沒有笑。完成比賽是每個運動員的責任,這個責任壓在金栗的心頭54年,雖然經曆了很多人生的起伏,成家立業,兒女成行,金栗還是沒有辦法忘卻這份責任。當瑞典記者采訪他的時候,他終於決定去瑞典繼續自己的賽程。
1967年,77歲的金栗誌藏回到他當年喝橘汁的地方,繼續向當年的終點前進。跑道的兩旁站滿了觀眾,人們都來為這位老人加油助威。就在眾人的注視下,金栗終於到達了終點,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心願。[HT]
完成比賽是每位運動員的責任,金栗誌藏也肩負著這樣的責任。但是他在比賽中途退出了,因此有了永遠的心理負擔。再回想時,他會想:“我沒有完成自己的任務,多麼遺憾啊。”
54年以後,責任的時鍾讓他驚醒了,即使已經老去,他還是決定要完成自己的比賽。麵對自己的失敗回憶,金栗誌藏從失敗的地方站了起來。
時間會改變一個人的想法和生活態度,但是不能改變生活中的一次次挑戰和測試,與其在多年以後感歎自己年少無知,不如從年輕的時候做起,勇於麵對困難,絕不中途放棄,堅持到最後一秒。
故事鏈接
從第一屆奧運會起,馬拉鬆就被列入比賽項目,但曆屆距離不等,前三屆都是40公裏。1908年英國倫敦奧運會上,英國王室提出要看馬拉鬆最精彩的衝刺階段。為了取悅王室,大會組織者特地將出發點安排在溫莎宮的草坪前,終點在白城運動場,進入運動場後到王室成員包廂前為385碼(1碼=09144米),全程總長26英裏385碼,折合42195公裏,這就是現在風靡世界的馬拉鬆跑正式距離的由來。
安德魯·阿加西:從頭再來
時而散亂狂野的金色長發,時而光頭“一毛不拔”;因為不願意穿純白色運動服、遵守各種繁文縟節而曾經好幾年拒絕參加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與好萊塢紅星芭芭拉·史翠珊令人驚詫的忘年戀,與好萊塢著名影星波姬·小絲的悲劇婚姻,與網球女皇格拉芙的幸福生活……他的身上有太多爭議,但人們對他的球技永遠滿懷崇敬。他就是創造了網球史上跨世紀的偉大傳奇的安德魯·阿加西。
1970年,安德魯·阿加西出生在賭城拉斯維加斯。他睜開眼看到的第一件禮物,就是爸爸拴在他頭頂的網球。阿加西3歲時,父親說服網球明星裏格斯與阿加西打了一場難忘的比賽。
嚴厲的父親像著了魔一樣一心要把阿加西培養成網球冠軍。7歲時,阿加西開始展露天賦,13歲被父親送到網球學院。16歲那年,他在一次少年賽中獲得了銅牌,回家後,父親就順手把他的銅牌奪過去,扔進了垃圾箱,並對他說:“你要野心勃勃,你應該可以替我完成我的冠軍夢。”
在這樣的教育下,未滿18歲的阿加西已在世界職業選手中排名第三。當時的他總是一頭披肩發,一身花衣服,一個十足的搖滾少年的形象。1992年,當捧起自己的第一個大滿貫冠軍獎杯後,他陷入了一場忘年癡戀。這段最後不了了之的戀情使他在長達兩年的時間裏一直表現不佳。
3年以後,阿加西剪掉了標誌性長發,也迎來了他職業生涯中的第一個巔峰。1996年的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阿加西如願奪得了金牌,進一步確立了自己在網壇中的霸主地位。
然而,1997年,阿加西和好萊塢明星的一段娛樂色彩濃重的婚姻幾乎葬送了阿加西的職業生涯,他的世界排名跌落到第141位。
在不少選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的28歲“高齡”時,阿加西又重新回到了賽場上。1999年,他和波姬·小絲離婚,隨後在網球女皇格拉芙的激勵下,他變得上進、勤奮,也因此開始了他職業生涯的第二個巔峰,在進入新千年之際,他的排名成功地上升到了世界第一。
阿加西在21年中共奪得60個ATP巡回賽冠軍,包括8個大滿貫冠軍和亞特蘭大奧運會金牌。他的職業生涯堪稱網球曆史上的一段跨世紀的偉大傳奇,他也用他對網球事業的執著和熱愛,詮釋著一種淩駕於成績之上的體育精神——一種不斷挑戰自身極限的奧林匹克精神![HT]
從第141名到世界第一,要走很遠的距離,自己的身心不僅要受到極大考驗,還要麵對神童輩出、藏龍臥虎的激烈競爭。用全新的高強度訓練重塑自我,排名世界第一之後,長期保持頭號種子選手的地位,這樣波瀾壯闊的人生,也許唯有阿加西才能展現了。正如退役那天,在紐約科羅納公園中心球場上打出的標語一樣:“阿加西,是21年的輝煌傳奇。”而更讓人感慨的是,阿加西能從一個叛逆青年轉變為好男人,圓滿地給自己曆時21年的童話故事收了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