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底,中國房地產市場曾出現回調跡象。當時,很多房地產商覺得冬天可能就要來了。據說南方有個很大的房地產公司,員工去領圓珠筆,已經不發整支筆,隻發筆芯了,而且走廊上開燈都是隔一盞開一盞。但是,自從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房地產業因禍得福,幾乎在一夜之間,從冬天進入了夏天。在事實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一係列針對房地產的優惠政策刺激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經曆了爆發性的增長。

從房價收入比(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房價租金比(住房價格與房屋月租金之比)和空置率(空置商品房麵積與可供應商品房總麵積之比)等指標來看,均可判斷,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泡沫。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房價收入比是1.8~5.5,發展中國家為4~6。在美國,中等收入家庭用3~5年的收入就能買到一套獨用住宅,在中國,普通城市居民家庭以整整10年的收入,也未必能買到一套“蝸居”。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房地產“藍皮書”中談到,城市房價對農民和農民工來說更是高不可攀。房價與農民工的年收入之比已經達到22倍,與農民的年收入之比已經逼近30倍。一個農民,不吃不喝30年,也無法在城市中擁有一個容身之所。單從房價這一點來看,農民進城——實現城市化幾乎是遙遙無期的。他們隻能是城市繁華世界中的匆匆過客。

另一方麵,當前的房價租金比已經超過了400,比一般的國際水平高了兩倍還多。租金不如月供多,反映出當前房地產市場上的投資投機成分是相當大的。

所有的泡沫最終都會崩潰。正如我在之前的專欄中所言,中國的房地產泡沫遲早也會破滅。但是,為什麼房價到現在為止還是一路上揚呢?

出於學者的誠實,我必須承認,經濟學家最不擅長做的事情就是預測。不單我不擅長,比我牛得多的經濟學家也會預測錯誤。近日重讀克魯格曼(PaulKrugman),偶然發現他在2002年就已預言,美國的房地產市場已出現泡沫,很快就會爆發金融危機,變得像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一樣。結果呢?2003年,他錯了。2004年,他錯了。2005年,他又錯了。2006年,看起來他該對了,但是還是錯了。直到2007年,美國金融海嘯洶湧而來,他的預測終於應驗了。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說明市場是個複雜的係統,我們無法準確預測下一個時點會出現什麼情況。凡是複雜係統,從本質上說都是無法預測的。

你到沙灘上散步,看到一個孩子在玩沙子。閑來無聊,不妨也跟孩子一起堆沙堆。鬆散的沙子會逐漸形成一個像金字塔一樣的沙堆。隨著沙堆慢慢變高,也就會變得越來越陡峭。到最後,這個沙堆突然崩塌。那個小孩子會在旁邊,看得非常高興。丹麥物理學家巴克(PerBak)就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假設我們一粒一粒地把沙粒堆起來,到什麼時候,你再往上麵增加一顆沙粒,整個沙堆會突然倒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