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說服要善於抓住關鍵(1 / 2)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是勸導說服別人的最根本的原則。以理服人就是擺事實、講道理,讓人從你講的道理中領悟到其正確性,從而接受你的意見,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需要注意的是勸導說服要抓住關鍵。大凡被說服者,往往對某一問題想不開,懷有成見。要說服之,非對準這個要害不可。否則,喋喋不休,磨破嘴皮,也是隔靴搔癢,不能解決問題。再就是勸導說理要具體實在,不能講空話、套話和大話,需要的是實在的論證說理。

下麵請看陳毅同誌說服一個私營工商業者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天,陳毅市長來到一家紡織廠,他笑著說:“老板,我冒昧來訪,歡迎嗎?”

這位老板正為一件事發愁,便發起牢騷來:“陳市長,今天工會又來要我廢除‘抄身製’。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工人下班有抄身婆搜身,還經常丟紗呢,如果取消抄身製度,紗廠不被偷光才怪呢!”

陳毅不緊不慢地說:“要說辦工廠,我要拜你為師。因我隻當過工人,沒有經營過工廠嘛!要說管理工人,教育工人,你要向我學習哩!我參加了革命,就一直搞宣傳群眾,組織群眾的工作,在這方麵我可以給你當參謀,還帶‘長’呢!你倒是要我這參謀,還是不要?”

經理連聲說:“要,要,請您快說。”

“我在法國當過工人。那個工廠大得很,老板也比你厲害得多。廠子四周築起高牆,拉上電網,還雇了一大幫帶槍的警察,對每個下班的工人,從頭搜到腳,那過細的勁頭,身上硬是連一顆釘子也藏不住。但結果呢甲原料、零件還是大量丟失,為什麼呢?老板把工人隻當成會說話的工具,勞動很重,工資很少,工人實在無法養家糊口,工廠賺了錢對工人毫無好處,他們為什麼不拿呢?現在不同!工人翻身當了主人了,他們懂得生產經營搞得好,新中國才能富強起來,工人才能改善待遇。你們雖是私營企業,但也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一樣可以有利於國、有利於民。所以,以我之見,你應該在紡織業帶頭,用我的辦法試試看,廢除抄身製,關心工人利益,待工人如朋友、如弟兄,有困難多與他們商量。我相信眼前的困難會克服的。”

經理聽了連連點頭:“想想是有些道理。”第二天,他就主動找工會研究,決定廢除抄身製。

陳毅同誌一番話,使資本家奉若神明的“抄身製”取消了,足見勸說有術,言之有力,這正是以理攻心的威力。

以理服人最重要的一點是擺事實,出言有據,事實確鑿,對方的觀點就會不攻自破。

以理服人還有許多技巧,比如從論據、論證、論點方麵進行說理,都能達到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說服的事情幾乎隨處可見。母親病了不肯到醫院去動手術,要靠說服;癡情女失戀痛不欲生,要靠說服;年輕人不求上進作風浮躁,也要靠說服。

進行有效說服的一個較好的策略是采取迂回戰術,不從正麵入手。直接說服容易讓對方產生抵抗心理。所以,不妨從側麵打開缺口。

俄國偉大的十月革命剛剛勝利的時候,象征沙皇反動統治的皇宮被革命軍隊攻占了。當時,俄國的農民們打著火把叫嚷,要點燃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將皇宮付之一炬,以解他們心中對沙皇的仇恨。一些有知識的革命工作人員出來勸說,但都無濟於事。

列寧得知此消息後,立即趕到現場。麵對著那些義憤填膺的農民,列寧很懇切地說:“農民兄弟們,皇宮是可以燒的。但在點燃它之前,我有幾句話要說,你們看可不可以呢?”

農民們一聽這話,便知列寧並不反對他們燒,於是答道:“完全可以。”

列寧問:“請問這座房子原來住的是誰?”

“是沙皇統治者。”農民們大聲地回答。

列寧又問:“那它又是誰修建起來的?”

農民們堅定地說:“是我們人民群眾。”

“那麼,既然是我們人民修建的,現在就讓我們的人民代表住,你們說,可不可以呀?”

農民們紛紛點頭。

列寧再問:“那還燒嗎?”

“不燒了!”農民們齊聲答道。

皇宮終於保住了。

遷怒於物往往是情感樸直、思維簡單化的一種表現,這時關鍵在於疏導。麵對激憤的群眾,列寧的五句循循善誘的問話,理清了群眾思路,保住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他采取的步驟是,首先理解和讚同群眾的觀點,這樣可以爭取到引導群眾的時間和機會;其次,正本清源,使農民們懂得,皇宮原來是沙皇統治者居住的,但修建者卻是人民群眾,如今從沙皇手中奪過來回歸人民群眾,就應該讓人民代表住,這個道理是可以說服人的,因此農民們點頭表示同意。最後一問,是強化迂回誘導的結果,讓群眾明確表態“皇宮不燒了”,從而完全達到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