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最能打動人心。如果你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哪怕他並不認同你的觀點,也可能遷就你,以免辜負你的心意。
一天,某保險公司幾位推銷員在一起閑聊,說有一位女士,長得很醜睥氣又壞,雖然富得流油,可誰也別想讓她買保險,誰去誰碰釘子。一位年輕推銷員誇口說:“如果我去,她肯定會買保險。”
同事們都笑他吹牛,要跟他打賭,誰輸了誰請客。他打聽到,這位女士的丈夫非常有錢,因迷上別的女人,跟她離了婚。雖然這位女士得到了很多錢,但生活孤單寂寞,脾氣很不好。他想,別人隻看到她的相貌醜,脾氣壞,誰能理解她的心情呢!他決定用自己的誠意去感動那位女士。
第二天,他將自己打扮得精精神神,買了一大捧鮮花,來到女士門前,輕輕敲門。
女士打開門,冷漠地看了他一眼,一言不發,“砰”地將門撞上了。年輕人愣住了,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敲門吧,女士會更煩;回去吧,又怕同事笑話。他無計可施,隻好傻乎乎地站在門口,等女士出來。過了好幾個小時,女士的門終於開了。她請年輕人進屋,倒水給他喝,並說了許多“幹工作也不能這麼拚命”之類的看似埋怨,實是關心的話。這會兒,她完全是個溫柔女子,一點也不像個潑婦。最後,她簽下一份20萬的保單。
俗話說:心誠則靈。再難做的事,在一顆誠心麵前,也會變得簡單,再難相處的人,在一顆誠心麵前,也會變得溫柔。可是,你是否能真心待人、誠意做事?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一個人的說服力並不是一個常數,但可以在與他人的相互溝通中,利用巧妙的表達技巧來增強其說服的力度。為了成功地說服別人,以下四點經驗值得借鑒。
1.注意儀表
心理學家塞肯,曾召集了68名學生誌願者,吩咐他們每人跟四位行人談話,請求他們支持一個反對校內早餐供應肉類的團體。在跟行人接觸前,研究人員對每位誌願者的各種情況,如:外表是否漂亮,口齒是否伶俐,能否令人信賴,能否說服人以及智力高低等等,都作了鑒定。結果發現,在相同條件下,外表漂亮者一般比不漂亮者更為成功。
2.善用地利
許多人在自己的客廳裏說話比在別人的接待室裏說話更有說服力,因此,精明的交涉者在與人洽談重要事務時,總是爭取在自己的而非對方的辦公室裏進行。
英國心理學家泰勒爾和他的助手蘭尼曾做過一次實驗。他們先給部分選定的大學生評分,鑒定他們對別人的影響力,並把他們分成三人一組,每組由影響力大、中、小不同的人組成,然後請他們討論並表決該校預算中十項可以削減的項目中哪幾項最宜減掉。一半的小組會議在影響力最大者的寢室裏召開,另一半則在影響力最小者的寢室裏進行。最後的結果顯示:討論時,即使主人的影響力最小並且客人開始也持反對意見,最終還是屈從了主人。
3.論據要堅實
什麼樣的論據才有說服力?這是一個很值得重視的問題。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論據要堅實可靠,不可使人產生不信任感。人們相信:向聽者提供切實的資料比提供主張更有力。但對於一個猶豫不決的人來說,資料來源是很重要的,因其影響之深不亞於資料本身。這並非因為人們隻信任特定來源而不信任其他的來源,而是因為他們聽到引述的話來自十分可信的權威,便不會再為自己的成見辯護。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心理作用。不過,引述權威的意見也不宜過分,過猶不及。資料太多也可能引起聽者的反感。
4.運用經驗和例證
善於做說服工作的人都知道人們做事受個人的具體經驗的影響比受空洞的大道理的影響要大得多。對於一個病人來說,如果大夫勸他服某種藥物,即使醫生再三證明這種藥物有效,說了許多的藥理知識和道理,病人總還是不免心存疑慮的。但如果換一種方法試試,如醫生告訴他:我自己也服這種藥,隻用了一個療程就大病痊愈了。聽了這樣活生生的個人體驗,病人~定再也不會有所顧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