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孝成王因小失大(1 / 1)

有一天,秦王對公子他說:“韓國是先前齊、韓、魏三國聯合攻打秦國時的聯軍主帥。這個國家與我國接壤,反複無常,想和他們長期結盟無異於癡人說夢。以前我們秦國和楚國在藍田交戰,韓國一開始與我們結盟,派出精銳部隊幫助我們,等我們作戰失利後,立即投靠了楚國。因此,韓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心腹大患。我要討伐韓國,你覺得怎麼樣?”

公子他說:“大王隻要出兵攻打韓國,韓國就會害怕。韓國一害怕,我們不用交戰就可以割取他們的土地。”

秦王說:“好,就這麼辦。”於是就派出了兩路兵馬:一路進攻滎陽,一路進攻太行。

韓國果然非常害怕,很快就派陽城君到秦國陪禮道歉,提出要獻出上黨郡來求和。同時,派韓陽去通知上黨太守靳,說:“秦國現在兵分兩路進攻韓國,韓國肯定守不住。現在大王已派陽城君獻出上黨郡跟秦國講和,派我來通知您。”

靳說:“大王先前有令,叫我要盡忠職守,守住上黨郡。我要動員全郡的兵力對抗秦國,如果守不住上黨,我情願為國捐軀。”

韓陽連忙把這個情況報告了韓王,韓王說:“我已經答應秦相應侯範雎了,如果不獻出上黨,就是欺騙他,這後果太可怕了。”於是,派馮亭去接替靳,做了上黨太守。

馮亭到上黨上任三十天後,秘密派人去請求趙王,說:“韓國守不住上黨,大王想把上黨送給秦國,但是上黨的百姓都不願意,都想歸順趙國。上黨郡有十七個大縣,我想全部獻給大王,請大王同意。”

趙王很高興,請來平陽君趙豹,告訴他說:“韓國守不住上黨郡,就想把它獻給秦國,但是上黨的官員和百姓不願意歸順秦國,都想歸順趙國。先前上黨郡太守馮亭派了使臣來,說是要把上黨交給趙國,你覺得怎麼樣?”

趙豹回答說:“不可以,無緣無故獲得這麼大的利益,必有大禍。”

趙王說:“人家是因我的仁義才來歸順的,怎麼能說‘無緣無故’呢?”

趙豹回答說:“秦國正在蠶食韓國的領土,切斷了上黨和韓國都城的道路。因此,秦國認為兵不血刃就可以輕易地拿下上黨。這個節骨眼上,韓國把上黨獻給趙國,是想嫁禍於趙國啊。現在秦國軍令嚴謹,政治教化都做得非常好,我們可不能和秦國開戰。請大王三思。”

趙王大怒,說:“我們曾動用百萬兵力,打了一年的仗,也沒得到一座城池,現在不費一兵一卒就能得十七座城池,為什麼不幹?”趙豹便出來了。

趙王又找來趙勝、趙禹,告訴他們說:“韓國守不住上黨,現在上黨太守要把上黨的十七座城池交給我。”

趙勝、趙禹回答說:“我們曾打了一年多的仗,也沒有得到一座城,現在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上黨十七座大城,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於是趙王就派趙勝去接收上黨。

趙勝來到上黨,說:“應太守的請求,趙王派我來了。趙王還讓我轉告大家:‘將拿三萬戶的都邑封賞太守,以千戶的都邑賞縣令,郡內的大小官吏都將晉升三級,百姓能安定服從的,每家賞賜六斤黃金。’”

上黨太守馮亭聽了以後,痛哭流涕地推辭說:“這樣,我可就犯了三個不義的錯誤:不能為國君舍生忘死地守住土地,卻把它交給了別人,這是第一個不義;國君要把上黨獻給秦國,我卻不服從命令,這是第二個不義;出賣了國君的土地,換來自己的升官發財,這是第三個不義。”

於是,他拒絕受封,到了韓都,對韓王說:“趙國聽說韓國守不住上黨,正在出麵接收上黨郡。”

韓王就去告訴秦王,說:“趙國現在出兵來接收上黨了。”

秦王非常生氣,就派白起、王奇出兵和趙國的軍隊在長平展開了一場大戰。

【博聞館】

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的一場大規模野戰,前後耗時三年,是我國曆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滅戰。這場戰爭的雙方是最有實力統一中國的秦、趙兩國,最終以秦軍戰勝、趙軍戰敗而告終,秦軍活埋趙軍四十萬人。這次戰爭使趙國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令秦國國力大幅度超越於同時代各國,極大地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被視作戰國形勢的轉折點。趙將趙括因一戰斷送己方四十萬將士性命和趙國前途而成為千古笑柄,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常用的成語——“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