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郭恩達卻從更高的層麵來思考這個問題,他讓下屬弄清這樣一些問題:
“美國人平均一天的液體食品消耗量為多少?”
答案是64盎司。
“那麼,可口可樂在其中占多少?”
答案是2盎司。
一聽到這樣的答案,羅伯特·郭思達便宣布:我們的競爭對象不是百事可樂,我們需要做的是在那塊市場上提高占有率,要占掉市場剩餘的水、茶、咖啡、牛奶及果汁等。當大家想要喝點兒什麼時,就應該去找可口可樂。可口可樂要將市場份額指標納入到世界液體飲料市場上來,為此,可口可樂采取了一些新的競爭策略,如在每個街頭擺上販賣機。
結果,可口可樂的銷售量因此節節上升,將百事可樂遠遠拋在了後麵。
3.從問題反麵入手
二戰期間,有一天夜晚,蘇軍準備趁黑夜向德軍發起進攻。可是那晚天上偏偏有星星,大部隊出擊很難做到高度隱蔽而不被對方察覺。
蘇軍元帥朱可夫對此思索了很久,突然想到一個主意,立即發出指示:將全軍所有的大探照燈都集中起來。在向德國發起進攻時,蘇軍的140台大探照燈同時射向德軍陣地。
極強的亮光把隱蔽在防禦工事裏的德軍將士照得睜不開眼,什麼也看不見,隻能挨打而無法還擊。蘇軍很快突破了德軍的防線。這成了二戰中的一個著名戰例。
我們再來對問題的界定進行分析。
錯誤界定:天黑方好向敵人發起攻擊。
正確界定:讓敵人看不見就發起攻擊。
本來認為天黑到大家看不見才發動進攻。現在,卻是完全相反,不是讓天黑,而是要以光明-加倍的光明來解決問題。在這裏,“天黑”不是正確的界定,“看不見”才是正確的界定!
4.從細節入手
要發現問題的關鍵,除了要正確地界定問題之外,還應當培養注重細節的習慣。海爾的管理層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讓時針走得準,必須控製好秒針的運行。”我們要發現問題的關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堅持從細節入手。
一天,美國福特公司客服部收到一封客戶抱怨信,上麵是這樣寫的:
“我們家有一個傳統的習慣,就是每天在吃完晚餐後,都會以冰淇淋來當我們的飯後甜點。但自從最近我買了一部你們的車後,在我去買冰淇淋的這段路程上,問題就發生了。每當我買的冰淇淋是香草口味時,我從店裏出來車子就發動不了。但如果我買的是其他的口味,車子發動就順得很。為什麼?”
很快,客服部派出一位工程師去查看究竟。當工程師去找寫信的人時,對方剛好用完晚餐,準備去買今天的冰淇淋。於是,工程師一個箭步跨上車。結果,買好香草冰淇淋回到車上後,車子果然又發動不了了。
這位工程師之後又連續來了三個晚上。
第一晚,巧克力冰淇淋,車子沒事。
第二晚,草莓冰淇淋,車子也沒事。
第三晚,香草冰淇淋,車子發動不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工程師忙了好多天,依然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工程師有點兒氣餒,不知是不是該放棄,轉而接受退車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