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怎樣忙才能出成效(5)(2 / 3)

賓州大學藥劑研究教授約翰·斯脫克博士在“美國藥劑協會”宣讀過一份報告《機能性神經衰弱所並發的器官疾病-病人的心理狀態需要什麼》,這份報告共列舉了11種情形,其中第一項為:強迫性履行義務的感覺,沒完沒了的一大堆待辦事項。

聯邦最高法院前院長查理·伊文凡說:“人不會因為過度勞累而死,卻會因放蕩和憂煩而死。”不錯,放蕩會消耗人的精力,而憂煩-因為這些人不曾把工作做完-確實為害最甚。

2.忌做事不分輕重緩急

遍布全美的都市服務公司創始人亨利·杜赫提說:“人有兩種能力是千金難求的無價之寶,一是思考能力,二是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並能妥當處理的能力。

白手起家的查理·魯克曼經過12年的努力後,被提升為派索公司總裁,年薪10萬,另有上百萬其他收入。他把他的成功歸功於杜赫提談到的兩種能力,他說:“就記憶所及,我每天早晨5點起床,因為這一時刻我的思考力最好。這時,我把當天要做的事按輕重緩急做好安排。”

全美最成功的保險推銷員之一弗蘭克·貝特格,每天早晨還不到5點鍾,便把當天要做的事安排好了。他在前一個晚上定下第二天要做的保險數額,如果第二天沒有完成,便加到第三天,以後依此推算。

長期的經驗告訴我們,沒有人能永遠按照事情的輕重程度去做事。但按部就班地做事,總比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要好得多。

假使蕭伯納沒有為自己定下嚴格的規定,堅持每天寫出5頁稿子的文字,他可能永遠隻是個銀行出納員。他度過了9年心碎的日子,9年總共才賺了30美元的稿費,平均每天才一美分。由於他一直把寫作當成最重要的事去做,終於成了世界著名的作家。就連漂流到荒島上的魯賓遜也不忘每天定下一個作息表呢。

3.忌將問題擱置一旁

赫威爾是卡耐基以前的學生,後來成為美國鋼鐵公司董事會的董事之一。他告訴卡耐基,每一次董事會,總有許多問題被提出來討論,但大多數問題無法當場解決,以致大家不得不把一大堆報告帶回家研究。

後來,赫威爾說服董事長做出了一個規定:一次隻提一個問題,直到解決為止,絕不拖延。表決之前或許需要研究其他資料,但為了讓問題真正得以解決,除非前一個問題得到處置,否則不討論第二個問題。這種辦法果然奏效,備忘錄上有待處理的事項解決了,進度表上也不再排滿預定處理的進度,大家不必再抱一大堆資料回家,也不用被尚未解決的問題弄得焦慮不安。這不僅是美國鋼鐵公司董事會的好方法,也是你我適用的有效原則。

4.不會組織、授權與督導

在日常工作中,許多人常因不懂得授權他人,而提早進入失敗的墳墓。這些人事必躬親,結果被那些煩瑣細節所淹沒,以致他們常常感到匆忙、憂煩、急躁和緊張。雖然學會授權給別人是非常困難的,但身為主管還是得學習如何委派他人,否則永遠免不了疲於奔命。

一個大企業的高級主管,如果不懂得組織、授權與督導,通常會在五六十歲即死於心髒疾病-這是長期緊張、憂煩的結果。

所以,為了使你不至於過度勞累與憂煩,你就應該從現在開始便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1)把你的桌麵清理幹淨,隻保留與目前工作有關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