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兒童學刷牙
刷牙從幾歲開始好
一般說來,兒童長到3周歲左右,人生的第一套牙齒―乳牙已經全部長齊,同時兒童已經具有聯想思維和模仿動作的能力。這是兒童開始練習刷牙的最佳時期,家長應該抓住這個時機教他學會刷牙。
牙刷的挑選
兒童第一次刷牙時,最好用有兩排毛且較柔軟的兒童牙刷。成人牙刷毛太硬,容易損傷兒童的牙齦,但毛太軟又難以清除牙齒表麵的汙垢。所以應選擇柔軟度適中、毛端圓鈍的牙刷,以達到既有良好的潔齒功能,又不損傷牙齦的目的。
牙膏的選擇和應用
兒童開始學刷牙,可不用牙膏,等掌握刷牙要領後再用牙膏;牙膏用量要少,以選用帶水果香味的兒童牙膏為好。有口腔或牙齒疾患者還可選用相應的藥物牙音,既清潔牙齒,又治療口腔疾患,一舉兩得。
刷牙水的溫度要適宜
刷牙除掌握正確的方法外,刷牙水的水溫也有講究。據日本厚生省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所進行的調查表明,牙齒適宜在35~36℃下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因此,倘若刷牙吋不講究水溫,長時間使牙齒受到驟熱或驟冷的刺激,不僅容易引起牙髓出血和痙攣,而且會影響牙齒的正常代謝,從而發生牙病,縮短牙齒壽命。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宜采用豎刷或旋轉式刷,而不宜用拉鋸式的橫刷法,以防導致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牙頸部楔形缺拫等。如何判斷刷牙的摩擦力是否適當呢?方法是注意觀察孩子使用過的牙刷毛束情況。如果是質量可靠的牙刷,每天早晚兩次刷牙,牙刷在使用1~3月內即出現毛孔張開,說明刷牙時的摩擦力過大,如果牙刷使用了半年以上,未出現牙刷毛孔張開現象,這就說明使用的摩擦力是適當的。每日早晚各一次的刷牙習慣是最佳的。
牙刷的保健
牙刷被細菌汙染的機會很多,如果每次刷牙後不用清水認真衝洗牙刷,那麼殘留在牙刷上來自牙膏的蔗糖和人們口腔中的葡萄糖將成為細菌生長的養料。加上平時一般人都將牙刷放在溫暖、潮濕的廚房或盥洗間,給細菌創造了良好的生存環境,細菌就會在牙刷上迅速生長繁殖;再次刷牙時,這些細菌便通過直接吞咽或從破損的口腔粘膜或病灶牙侵入人體,引起多種疾病,如鵝口瘡、急性扁桃體炎、咽炎、喉炎、腸炎、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心髒病、心內膜炎、腎炎、毒血症、敗血症等。
研究表明,新牙刷隻要使用一個月,上麵就會有白色念珠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多種細菌。因此,每次刷牙後必須用水把牙刷衝洗幹淨,用力甩幹,然後刷頭朝七放進漱口杯中,置於通風幹燥處。有慢性咽喉疾患的人應對牙刷定期消毒,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有:①定期日光照曬,每次半小時以上;②用新潔爾滅或0.1~氧乙酸浸泡,用後即泡入,用時清水洗淨即可,消毒液1周更換一次;③每次刷完牙後,往牙刷上塗一層有高效殺菌性能的肥皂,24小時後將肥皂洗去。這個方法需備有兩把以上牙刷。
牙刷使用時間長了,毛就會彎曲、蓬亂,甚至脫落,用這種牙刷刷牙,牙刷與牙齒的接觸麵積縮小,潔齒效能差。為了增加刷牙與牙齒的接觸麵積往往還會不自覺地用勁,以致可能擦傷牙齦組織。有鑒於此,美國牙科學會建議:每3~4個月更換一次牙刷。
二、怎樣不使孩子長蟲牙
“蟲牙”或“蛀牙”,醫學上叫做“齲齒”,是兒童中常見的牙病。世界衛生組織資料表明,齲齒的發病率在心血管病和腫瘤之後,位居第三位,國內資料發病率為900。
怎樣預防孩子不得“蟲牙”呢?
要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有的家長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孩子的牙齒總是要換的,不刷牙關係不大。大」點的孩子由於學習緊張、勞累或貪玩,往往晚上不刷牙就睡覺,這樣很容易得齲齒。一般兒童在1.5~3歲時,大人就要指導孩子刷牙,培養天天早晚刷牙、飯後漱口的良好衛生習憤。
要克服不良衛生習憤。有的孩子由於某種原因(如缺奶)養成一些不講衛生的習慣,如過多地吃糖或晚上不吃東西不睡等,甚至有的孩子嘴裏要貪著食物睡覺,這些不良習慣可以說沒有不得齲齒的。
定期給孩子往牙上塗抹防齲劑或應用疫苗。飲茶對兒童防齲有一定效果,因茶葉中含氟較高,可以增加牙齒抗齲能力。另外,飲茶可改變口腔中的酸性環境,緩衝酸對牙齒的腐蝕。兒童在牙齒鈣化期要加強營養,不偏食,多吃含鈣、磷較多食物如蝦皮等,對防齲大有好處。
如果已患有齲齒應早治。初期齲齒治療方法簡單,效果理想。晚期不但給孩子帶來痛苦,而且治療也麻煩。因此,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牙齒,發現齲齒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三、對兒童進行性教育
對青少年進行有關性的教育,目前已經基本&得了一致肯定的意見。但是,何時開始性教育,尚存在不同的意見。不少人認為性教育應在青春期進行,其實寧不僅僅是青春期的事,性教育應貫穿於一個人的一生。問題的提法應該是:“性教育的哪些方麵對不同年齡的人特別合適”。人生的最初幾年對形成性的健康態度是至關重要的;所有的兒童在青春期前應該了解主要的生理知識。
最明顯的是,青春期有許多特殊問題,這些問題往往與性有關,使青年人產生許多焦慮。如果這個階段能順利渡過,他們必須事先知道自己在青春期將會發生什麼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