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樣讓你的孩子煉就好身體
我國有句諺語,叫做“少時練得一身功,長大健康少生病”。醫學實踐也證實:孩子從小積極鍛煉身體,將會明顯地促進骨骼的鈣化,增加骨骼的力量,使全身肌肉長得更豐滿、強健,並且還能增強肺髒、心髒等髒器功能。
那麼,孩子該怎樣進行體育鍛煉呢?
新生兒期
嬰兒出生以後,每一次呱呱啼哭就是在鍛煉身體。鍛煉什麼呢?鍛煉了肺髒,鍛煉了心髒,也同時“鍛煉”了嗓子。每一個做媽媽的、當爸爸的,不要舍不得讓孩子哭。當然,孩子大哭時要仔細瞧一瞧,排除了一切意外因素,讓孩子哭一哭又有何妨?
嬰兒期
嬰兒滿月以後,隻要天氣好,不刮風,不下雨,就可以抱他到門外適當曬曬太陽,呼吸點新鮮空氣,適應適應自然環境。天長日久孩子習慣了,抵抗力增強了,就不至於一見風就感冒。反之,有的媽媽生怕娃娃得病,三四個月大的孩子還不讓其出房門。這樣的孩子,由於接觸冷空氣機會少,缺乏鍛煉,抵抗力差,所以天氣稍微冷一點或偶爾見見風,就會得感冒等病。看來,要想使孩子健康,務必從小接受外界自然環境的鍛煉。
孩子長到七八個月會爬的時候,就應當鼓勵他在床鋪裏多爬爬。爬是娃娃的一種理想的全身鍛煉方法,對娃娃四肢肌肉、腰部、胸部等肌肉的發達和結實大為有利,並且還能活動關節、增強心肺等髒器、的功能。
幼兒期
孩子1周歲左右時,能自己站立了、並開始像小鴨子那樣一擺一擺地走路了。在這一階段,父母應當經常攙扶著孩子到太陽光下多走走。這樣孩子既得到了鍛煉.又受到了太陽光的照射。太陽光不僅能殺滅病菌病毒,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煥發精神,而且陽光中紫外線會使孩子皮膚裏的“1脫氫膽固醇”轉化為維生素,從而促進對鈣、磷的吸收,並在骨組織中沉積,維持了骨骼的正常發育和堅實.起到預防孩子“佝僂病”之作用。
有的父母大清早就帶著孩子一起嘣蹦跳跳,跑步做操,這是十分有益的晨間鍛煉。早晨空氣新鮮,更能夠使兒童身體健康,精神振作。
學齡前期
進入幼兒園年齡階段的兒童,父母應當特別注重孩子正確姿勢的訓練,“坐如鍾、立如鬆、行如風、臥如弓”等良好的姿勢和習慣,都需要從小認真培養。孩子們的骨骼還沒有完全鈣化,富有彈性,雖不易骨折但極容易變形。這就須經常注意他們的坐行姿勢,以防止“脊柱彎曲”等變形性疾病的發生。
這一階段,孩子們尚需加強一些足部彈跳活動,預防“扁平足”的形成。其實,雙腳彈跳活動是兒童最喜愛的項目,如跳繩、踢毽子、跳橡皮筋等等,應當多多鼓勵兒童們去參加。
學齡期
眾所周知,每當孩子跨入小學的大門之後,似乎挑上了一副重擔,並且這副擔子越來越重,越挑越感覺吃力。這就要求每一個兒童必須有一個強健的身體,才能將這一副重擔持續地挑下去。我國曆來十分重視學生的健康,曾多次明文規定:必須保證學生們每天1小時的體育鍛煉。這對促進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預防各類疾病的發生,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校學生們的體育鍛煉,學校裏會循序漸進地進行安排:廣播操、跑步、跳遠、跳高、打乒乓球……但作為父母,應多為孩子的鍛煉創造適宜的條件,如增加營養、購置合身的衣褲、鞋子等,並力求使學校的體育鍛煉與家庭生活規律化統一起來。
二、預防心血管病應從兒童開始
醫學家指出,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起始於兒童。據日本高山俊政助教報道,動脈粥樣硬化的初期病變一一動脈內膜的臘質沉積,從幼兒出生後不久就開始,到10歲前後急劇增加。他通過對341具屍體解剖,發現不滿周歲的24名幼兒中,有13例出現了動脈內膜的脂質沉積現象;在11名周歲幼兒中,有10例出現了動脈內膜的脂質沉積現象;而5周歲以上兒童,全部出現了這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