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嬰兒驚厥時的急救護理——避免發生意外的重要環節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驚厥,首先要盡快用藥控製驚厥,不然抽風時間長就可引起發熱或使心、腦功能遭受影響,個別可因窒息死亡。處理驚厥時醫生要鎮靜,有步驟地應用止抽藥。所用劑量一定要計算準確。該靜脈用的不可肌注。靜脈給藥一定要掌握速度,不可過快,否則可抑製呼吸。
必須指出,當驚厥發作時良好的護理可避免嬰兒發生意外死亡。
(1)正確放置患兒
將抽風嬰兒放床上,側臥可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解開領口,鬆開褲帶。一定不要叫家人亂搬動嬰兒,保持安靜,要有專人守護在床邊以防摔傷。
(2)防舌咬傷
抽風時牙關緊閉,為防止嬰兒舌咬傷,可在上、下牙齒之間放一布墊,也可用壓舌板外包紗布。牙緊閉時不要硬撬。
(3)保持呼吸道通暢
患兒抽時不會咳嗽,不會吞咽,所以一定側臥位使嘴裏的痰或分泌物自行流出。如分泌物太多則須用導管吸出,以免堵住氣管引起窒息。
(4)注意呼吸
一般不論麵色是否有青紫皆應給氧氣吸入,以保護腦組織,勿使發生缺氧腦病。
(5)盡快找出引起驚厥的原因
這是治療的前提,了解病因以便對嬰兒進行去病因治療及對症治療。
如為高熱驚厥除控製驚厥外應積極降溫。可肌注解熱劑,同時物理降溫如溫水擦身、擦頸部、前額、四肢外側、腋下及大腿彎處的大血管走行部位;
考慮是低鈣引起抽風,則可靜脈緩慢注入葡萄糖酸鈣,靜脈補鈣時,醫生應聽心髒,如出現心率變慢或節律不齊時立即停止注射。因為鈣可抑製心肌;
喉痙攣時應立即將舌尖拉出口外,進行人工呼吸。方法為兩手的拇指並放在胸前第四肋間水平,其餘手指托在背部進行按壓,深度約1~2厘米。
嬰兒佝僂病
1.佝僂病的本質與病因
佝僂病是嬰兒的常見病,從醫學上講,該病的全稱應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這樣稱謂能說明疾病的本質與病因,該病也屬於營養缺乏性疾病。一提到本病,群眾就認為是缺鈣,實際上是缺乏維生素D,由於缺D而影響血中鈣磷的代謝障礙而發病。鈣、磷、鎂是存在於骨質中的3種主要大元素,所以缺乏時就發生骨骼的畸形。還有一些不正確的概念在人們頭腦裏,那就是認為嬰兒得了佝僂病就全身軟弱無力。實際上嬰兒患本病後,雖比正常的孩子在開始坐、行走時間上稍晚,但決不是達到軟弱無力的程度。佝僂病患兒外貌具有一些特征。
2.為什麼嬰兒容易得佝僂病
(1)光照少引起合成維生素D減少
正常生理上,維生素D的來源有兩個方麵:一是人體皮膚中存在某些物質,經太陽光中紫外線照射後合成維生素D,這是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另一方麵是由食物中得來。本病多見於我國北方地區,原因是北方冬季時間長,光照時間短。而且冬季紫外線較弱。北方5~6月的光照最強,11月到次年2月光照最弱。嬰兒因天冷又不能抱到戶外去曬太陽。日光中的紫外線又不能透過玻璃,故不能被皮膚吸收。近年大城市空氣汙染較重,紫外線被灰塵吸收,也影響了人體皮膚合成維生素D。
(2)乳類食品含維生素D少,遠遠不能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若不能曬太陽又不補充蛋黃等含維生素D的食物就容易得這個病。若長期以麵糊、米糕等食物為主喂嬰兒,而這些食物含維生素D及鈣低而磷含量高,所以較乳類喂養的嬰兒更易得佝僂病。人乳中鈣磷比例合適,為2∶1,鈣吸收的好。牛乳中雖含鈣量較人乳高,但其比例為1.2∶1,磷多則易與鈣結合成磷酸鹽影響鈣的吸收。所以人工喂養嬰兒發生佝僂病的比母乳喂養兒多見。
(3)嬰兒生長速度快
嬰兒生長尤其是嬰兒的骨骼的生長快,則需要維生素D的量就多,所以佝僂病多發生在3~6個月時;2歲以後生長速度變慢,所需維生素D的量也減少,所以佝僂病也就少了。早產兒及雙胞胎嬰兒最容易發生佝僂病,因其體內貯存的維生素D和鈣、磷不足,長的又快則需要的更多。容易得病。
(4)疾病患兒
城市中托幼機構中的保育人員,保健知識並不缺乏,入托小兒一般都能按時添加維生素D及鈣,但也有佝僂病。原因是集體機構患感染的機會多。由於患病也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而得病。
還有很多原因,這裏不一一介紹。
3.得了佝僂病有哪些表現
嬰兒出汗多,煩躁不安,夜驚,睡眠不實。出汗多與室溫、季節無關。在吃奶或哭叫時出汗,頭部受汗水刺激,經常搖頭擦枕致使枕部頭發禿一圈,叫做枕禿。此外在骨骼方麵,患病的3~6月嬰兒在頂骨、枕骨用手指輕壓時可暫時凹陷,鬆手時即彈回,重者有一種似壓乒乓球的彈性感覺。8~9月嬰兒可見方頭,即前額,頂部兩側對稱性骨突起,前囟門閉合的晚,可到1歲半以後才閉嚴。正常健康兒一般1歲即閉合。出牙也晚,有時10個月還沒長1個牙。有胸部可見雞胸即胸骨向前突起或漏鬥胸即心窩下陷似漏鬥。兩側胸下部肋緣外翻。腹部肌肉鬆弛致腹部膨隆似蛙腹。由於胸部的畸形使兩肺受壓縮,所以容易得肺炎。
此外還有先天性佝僂病,現已少見。多發生在我國東北地區如黑龍江省。其發病原因主要是孕婦曬太陽少,懷孕期食物中維生素D不足,妊娠期常伴手腳麻,小腿抽筋。新生兒期前囟大,前囟與後囟相通(正常新生兒一般後囟門已閉合),可發生低鈣驚厥。
佝僂病患兒就醫時常規化驗時,血鈣、磷、堿性磷酸酶等均有改變,進一步做X線長骨遠端攝片,可見佝僂病典型改變。
4.嬰兒佝僂病重在預防
佝僂病治療困難,但預防卻簡單,因此,佝僂病重在預防。前麵已經提到經皮膚合成維生素D是身體中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那麼曬太陽可以說是預防佝僂病既經濟實惠又安全的方法。
為什麼說是安全的方法呢?因口服或肌肉注射維生素D過量可以發生中毒(見“維生素D中毒”部分)。由於出生的季節和居住環境條件所限不能曬太陽,那就不得不采用補充維生素D一類藥物來預防。具體措施如下:
(1)孕婦經常到戶外活動,多接觸陽光
妊娠最後3個月處於冬春季節時,最好服用維生素D預防,每日1萬單位和1克鈣。鼓勵孕婦多吃含有維生素D的食物如魚類、豆類和奶油、動物肝等。
(2)初生後1~2個月的嬰兒開始曬太陽
最好在風和日麗的天氣進行。從每日5~10分鍾,每隔3~5天增加5~10分鍾,直到每日2小時以上即不再增加。夏季大部分時間可在戶外度過。氣溫太高可避開太陽直射,上午在10點以前,下午在3點以後。為避免中暑可戴太陽帽,也可在房簷或樹蔭下進行。冬季天寒不便抱出曬太陽則應補給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