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類型就是表現為運動不靈活,給人一種肢體發硬的感覺而不是軟綿綿的。再根據哪個肢體發生癱瘓又分為痙攣性四肢癱、痙攣性偏癱(半身癱)、痙攣性截癱(兩下肢癱)、痙攣性單癱。
這幾種類型中以痙攣性四肢癱較多見,約占腦癱患兒65%,下肢癱的程度比上肢重,表現為站立時兩下肢伸直,兩腿交叉呈剪刀樣,扶站時腳尖著地。兩上肢屈曲,兩手握拳。有時兩上肢伸直向後方背著。除肢體活動不靈活外,嬰兒抬頭、爬、坐、站立皆較正常嬰兒晚,表情發呆,說話晚,走路晚,還可以有抽風及視力、聽力障礙。
4.嬰兒腦癱的早期診斷——決定預後的關鍵
早期診斷是指嬰兒在生後6個月內做出診斷。但往往此時對輕型患兒容易忽略,而被家長誤認為是孩子發育慢,長大就好了;隻有嚴重者才引起家長重視而去求醫。
嬰兒時期腦發育最快,隻有早期發現腦癱,才能爭取早期治療,否則失掉了腦功能訓練的最好時機,恢複的可能性就小,就是說,在1歲內治療比在5~6歲才治,效果要好得多。
有的媽媽要問,到底腦癱能不能治好?前麵已經提過,腦癱的腦損害是非進行性的,早期治療腦功能會越來越好。因為嬰兒腦組織可塑性大,再生能力強,如損害不重是可以恢複的。如何才能做到早期診斷呢?首先發現孩子有病的是媽媽,那麼媽媽怎樣知道自己的孩子得了腦癱呢!細心的媽媽發現嬰兒身體發硬,在給嬰兒換尿布時難以將大腿向兩側展開,洗澡時難以將小拳頭掰開。或者喂東西吃時,咀嚼、喝水費勁、總流口水,有時無原因不停地哭,不愛睡覺等。還可以根據以下發育情況判定有無異常。
(1)正常嬰兒生後3個月
正常抱起時頭可豎直,俯臥時頭可抬起。腦癱患兒過100天仍不能抬頭。正常3個月能認母,逗時會笑出聲,腦癱患兒見媽媽不親,見生人不哭,表情發呆。
生後3個月以內嬰兒手握拳不張開是正常現象。
如已4個月兩手仍緊握拳(拇指緊握於手掌中)則為異常。4個月時將嬰兒扶站時正常嬰兒兩腿能支撐身體,腦癱患兒則不能。
正常嬰兒會翻身,腦癱患兒往往到8~9個月時才會翻身。正常嬰兒在3~5個月看見東西會伸一隻手去抓,並能抓住。仰臥位可以從一隻手將東西遞到另一隻手。腦癱患兒用兩手抓,且抓不準。5個月時正常嬰兒俯臥位兩肘可撐起上半身,離開床,腦癱患兒則不能。
(4)出生8個月
正常嬰兒可以獨自坐穩,手能伸出拿玩具。腦癱患兒坐不穩,抓玩具時動作不協調,且沒有準確性。
(5)生後9個月
正常嬰兒可以很靈活地向前爬,向後退著爬,10個月時扶床欄可以站著,並沿床欄走幾步。懂得一些簡單的語言,會招手示意再見。腦癱患兒不會爬,爬時四肢不協調,扶床欄站不住。你說再見他不懂。
(6)出生10~12個月
正常嬰兒可以叫“爸爸、媽媽”,能獨立站,拉著他的手可以走幾步,腦癱患兒不會發音,不能獨站,扶著走時兩腿呈“剪刀狀”,有的甚至不邁步。站時腳尖著地。
5.腦癱的康複療法
腦癱的治療和其他疾病不一樣,決不是僅靠打針吃藥能治好的。腦癱的治療目的是讓那些癱瘓的肢體用各種方法幫助它恢複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功能。把這種療法叫做康複療法也叫療育。腦癱的康複手段概括起來就是通過功能訓練來促進正常運動發育。前麵已經提到,嬰兒腦可塑性好,如果我們通過被動刺激即訓練,強製克服那些異常的動作,扶植其生來就會的動作,能有效地使之逐漸恢複。所以早期治療的關鍵就是運動功能訓練。
6.怎樣進行功能訓練
這是本文的核心,也是腦癱患兒家庭最為關心的問題。有條件者可到腦癱康複治療中心住院治療。在康複治療中心有訓練師等專業人員,針對每個嬰兒的運動及合並的損害進行一整套的綜合性治療措施。如無條件住院可在家庭中采取一些簡單的基本訓練方法。即使能住院也不可能長期住下去。所以在家康複治療是絕對必要的。功能訓練要一步一步地結合日常生活護理進行。不能讓不會站的嬰兒訓練學走,必須先坐穩、站好,然後再學走。所以要按抬頭、翻身、坐、爬、站立、走的順序完成。這裏介紹媽媽可以學得會,做得到的訓練方法。
(1)脖子豎牢
會坐以前先要脖子豎牢,方能自由活動,否則坐時就會傾倒。豎頸抬頭首先要訓練頸部肌肉。嬰兒仰臥位頭橫向,用紅色的玩具放在眼前20厘米處叫嬰兒看,以後將玩具向兩側移動使其追著看而隨之轉頭。也可用鈴聲來逗引。注意兩側轉動時要均等。也可以在嬰兒胸下部放一小枕頭,或把毛巾卷起令其俯臥其上,用聲音逗引讓他抬頭,逐漸增加保持抬頭的時間。
(2)翻身
先將嬰兒放側臥位,用玩具逗引他自己變成仰臥位,然後再叫他向側麵翻身。或用玩具逗他從腹臥位向仰臥位翻過來,或叫嬰兒穿過身去伸手抓玩具,使上半身扭轉,一點一點地從扭轉到完全翻身。也可以用玩具逗其向一側連續做翻身動作。應注意練習時兩側要平均地活動。
(3)坐的訓練
媽媽坐在床上,兩腿叉開,叫嬰兒騎坐在腿中防止跌倒,扶著他,叫他坐著玩。或叫他坐在床上,媽媽用兩臂在前麵扶著,讓嬰兒看他喜愛的玩具,一點一點逗引其能用一手去抓取東西,逐步鍛煉其獨坐並延長獨坐時間。
(4)爬的訓練
選較大的硬板床,讓嬰兒俯臥,將玩具離開他橫放,叫他用一手去抓,當同側下肢不能屈曲時要幫他進行。然後再調換方向叫他去抓。可移動玩具向前,媽媽幫他屈股和膝部,叫嬰兒蹬媽媽的手掌,向前爬行,一點點拉長爬行的距離。
(5)站和起立
嬰兒會蹲以後,在手可以攀到椅子時,在桌上放好嬰兒所喜愛的玩具叫他站立去拿。或練習由母親扶著站,母親可扶腰部幫助保持平衡,即使身體稍有搖擺也要一點點鍛煉他站立。能站以後可練習一隻手抓東西站,再用兩手交替去拿玩具,在交替時慢慢讓支持的手鬆開即可獨站片刻。在站起的瞬間必須掌握平衡,這就要嬰兒坐在凳子上,固定足部反複做起立訓練,從幾秒鍾到幾分種。能站起以後再把凳子換成小木箱,從高的換成矮的,一點點自己就可以站起來了。
(6)行走
先讓嬰兒推著有扶手的推車走。推著車有了依靠就好邁步。注意車子不能走的太快,太快嬰兒容易跌倒,可在車前壓上稍重一些的東西。叫嬰兒在鏡子前看見自己走的樣子並鼓勵他,使他有信心。痙攣性腦癱兒走時兩膝相碰,可以訓練他走在中間有裂縫的板子上,練習開大步走,剛會走時走不穩很容易摔倒,應教給他安全的摔倒方法,如讓身體向前傾倒在地上以保護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