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我們社會中的成功人士,他們不僅應是一個偉大的製造商,善於生產社會最需要的產品,而且更是一個偉大的推銷員,善於使別人認識和接受自己的產品,把自己“推銷”出去。
很多人由於受傳根深蒂固的統觀念的影響,常常懷有一種極其矛盾的心態和難以名狀的自我否定、自我折磨的苦楚。在自尊心與自卑感衝擊下,他們一方麵具有強烈的表現欲,很想出人頭地;一方麵又認為過分地出風頭是有傷大雅的行為。但在競爭激烈的今天,想做大事業,必須放棄那些不痛不癢的麵子。常言道:“勇猛的老鷹,通常把它們尖利的爪牙露在外麵。”巧妙地推薦自己,是變消極等待行為積極爭取,加快自我實現的不可忽視的手段。
精明的生意人,想把自己的商品推銷出去,總得先吸引顧客的注意,讓他們知道商品的價值。要想恰如其分地推銷自己,就應當學會展示自己,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自己的美德,並把人生的期望值降低一點,適當地表現自己的才智,給自己一個全方位展示才能的機會。
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一定要學會推銷自己。如果你和其他同期畢業生一樣,隻會散發履曆表,墨守成規地做事,絕不會有什麼出人意料的結果。如果你想短期內就有好消息,你就必須另辟蹊徑,敢於登門直入,推薦自己。對於那些已經工作,並有了一定事業基礎的人來說,建立一個受公眾歡迎的形象是一種長期投資,對事業的長遠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采用主動引起他人關注的方法就是一種捷徑。
英國《泰晤士報》的總編西蒙·福格,早年為了求職,他從英國本土的北方,一直至首都倫敦,一晃幾年過去,失業痛苦的他走進了世界最有名的《泰晤士報》的編輯部。他十分恭敬地問:“請問你們需要編輯嗎?”對方看了看貌不驚人的他說:“不要。”他又問:“那需要記者嗎?”對方回答說:“也不要。”他並不氣餒:“那麼,排字工、校對呢?”對方已經不耐煩了,說:“都不要。”一般人也就怏怏而去,就當在求職的路上多一次挫折而已。而西蒙·福格沒有走,他接著說:“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了。”福格從容地從包中掏出一塊精致的牌子,上麵寫著:“額滿,暫不雇用。”很有意思,就多了這一塊牌子,福格戲劇性地成了《泰晤士報》的一名新成員。若沒有這塊精致的告示牌,福格絕不會成辦今日《泰晤士報》的總編;就是事這先寫好幾個字,看似沒有什麼大不了的,誰都會寫這幾個字和逗號、句號。問題的關鍵是如果你少想了一步,少寫了一句,少運用了一次你的智慧、詼諧,那麼人生的軌跡可能就會大不相同了。
我們之所以要主動推薦自己,引起別人的關注,主要是因為機遇是珍貴的、稀缺的、稍縱即逝的,如果你能比同樣條件的人更為主動一些,機遇就更容易被你掌握。因此,主動出擊是俘獲機遇的最佳策略。另外,世界上總是伯樂在明處,“千裏馬”在暗處,並且伯樂並不是經常可以遇到的,一味地等待可能會耽誤你的一生。
既然我們都知道“守株待兔”的行為是愚蠢的,那麼我們就沒有必要去等待“伯樂”的出現,而是應該主動地尋找伯樂。更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時代在前進,歲月不等人,在這個新人輩出的時代,每個立誌成才者都應考慮到自己所付出的時間成本。一次機遇的喪失,便可導致幾年甚至是一輩子年華的白白浪費。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會產生一種緊迫感,重新思考自己的處世態度,在行動上更多幾分主動,以便使更多的人來注意自己。
但是,毛遂自薦對很多人來說並不是一件能輕鬆做到的事情,這是需要一定的膽識和勇氣的。不自信的人、害怕失敗的人往往不敢嚐試。因此,隻有具備勇氣的人才能獲得成功。
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到中國采風的時候,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做訪問。許多有音樂功底和社會背景的學生都使出渾身解數,以求在這位歌王麵前得到一句肯定,這樣就足以引起中外記者們的大肆報道,從而讓自己有機會成為歌壇的一顆新星。
在學院的一間教室裏,帕瓦羅蒂耐著性子挨個聽大家唱歌,不置可否,正在沉悶之時,窗外有一男孩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無人入睡》。聽到窗外的歌聲,帕瓦羅蒂的眉頭舒展開了:“這個學生的聲音像我。”接著他又對校方陪同人員說:“這個學生叫什麼名字?我要見他!並收他做我的學生!”這個在窗外唱歌的男孩就是從陝北山區來的學生黑海濤。以他的資曆和背景,根本沒有機會麵見到帕瓦羅蒂,他隻能憑借歌聲推薦自己。後來在帕瓦羅蒂的親自安排下,黑海濤得以順利出國深造。
1998年,意大利舉行世界聲樂大賽,正在奧地利學習的黑海濤又寫信給帕瓦羅蒂。於是,帕瓦羅蒂親自給意大利總統寫信,推薦他參加音樂大賽,黑海濤在那次大賽上獲得了名次。黑海濤憑著他那善於推薦自己的勇氣和不斷努力的精神,在他的音樂道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現在黑海濤是奧地利皇家歌劇院的首席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