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要知道,不必事事追求完美,有些完美即使辦得到,也不值得花費時間去做。我們需要確知何時應該追求完美,何時見好就收。
人生沒有完美可言,完美隻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處處都有遺憾,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因而,我們不能苦悶於那種“完美”的追求之中,這樣可能會留給我們更多的遺憾。隻要盡我們最大的努力去做事,放下了苛求完美的包袱,你會發現生活一下會變得更加輕鬆美好。
7.換個工作,換種心情
人們常說“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職場也是如此。當然,不同的人離職的原因也各有不同,但是也外乎那麼幾種,一是可能找到了待遇更高的去處;再就是可能在原單位工作不如意,待遇不高,和同事或老板的關係處理不好,等等。若是後者不妨早做決斷,換一個種工作,換一種生活,換一種心情。
張鵬在上海一家報社裏工作,人際關係很好,工作也極受老總欣賞,幾乎所有人以為他會在新聞行業裏有所發展,不料突然有一天打電話告訴朋友說,他準備辭職,過幾天要從上海去深圳,問其為什麼辭職,他說是心情不好,來深圳一是為了和分別很久朋友相聚敘敘舊,二來也是準備跳槽想聽一聽朋友的意見。
等朋友問清為什麼突然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後,不僅大吃一驚:原來引起他跳槽的想法僅僅是因為和他同進報社的一位同事突然辭職,到一家公司裏任主管。
“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其他同事又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
“隻是心情問題。”他補充道,“不光我一個,其他幾個同事也準備離開。”
原來,在外人看來很好的這家報社,缺乏必要的人文關懷,即便是像他這樣的一個優秀員工,自己在報社卻看不到自己的未來。也就是心裏不踏實,也許今天在領導眼裏是一個優秀員工,但是明天可能就會被開除,因為這家報社沒有一個規範的人才篩選機製、人才激勵機製、人才福利留任機製等。讓所有的人都感到自己的前途無法把握。
這也是目前很多現代新興企業人事管理的一個盲點。企業習慣著手考慮如何得到優秀的人才,如何讓優秀的人才在利益的驅使下高效的工作,卻沒有考慮如何在企業福利及文化上讓人才沉迷(在某種程度上的自我滿足)並在企業中留任下來……
還有一種情況是,人在職場經常會遇到領導冷落下屬,這可能是因為他不太了解這個員工,不知道下屬的真實才幹,或者聽信了別人的小報告,開始對這個人有偏見。
遇到這種情況下屬就應該主動加強與領導的接觸和溝通,或注意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讓別人替你開口。你先要有意識地去尋找與領導交流的機會,請教一個問題或提出一個建議主動找領導談一下。同時,你不妨在一個領域一顯身手,如用你的愛好給自己增加亮點。甚至你可以通過增加在領導麵前出現的頻率來增加他對你的印象和興趣,從而主動去溝通奠定心理基礎。
如果你確實有能力,卻又得不到青睞,你要想出辦法才行!在目前這種激烈的環境下,要是等待代價似乎就太大了,你很可能就在這種等待中失去職位或者工作。在這種時候,你不妨開動一下腦筋,尋找機會表現自己,用成績來證明自己的重要性。讓領導不敢或不能忽視你。
職場中有的人不被領導重用,還有一種情況是因為選錯了職業和位置,很難使才幹發揮出來,也是人們常說的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而得不到領導的賞識。
人在職場,有時候是因為單位裏人才過剩,在競爭對手麵前,卻一直處於劣勢。你遇到過這種情況時,與其在這裏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倒不如抽身而去,到那些能發揮自已水平才能的地方去,因為職場給我們不都是嚴酷的現實,更有俯首可得的機遇。我們完全沒有必要一條路走到黑。有時候想換個地方換種心情才會海闊天空。
換個工作,你最終收獲的也許還不僅僅是換來了一份好心情。當你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時,更重要的是能收獲一份自信。每個人都是在不斷地探索中成長的,自己在社會中的定位也是通過不斷的角色變換最終確定,因此麵對機遇和挑戰時,我們也應該勇敢去麵對,堅定邁出這一步。
有位朋友,自己是師範大學畢業的,所以一直認為自己這輩子隻能做老師,但是偶然的一次機會,讓他覺得自己的想法是錯的,當她成為一名跨國公司的產品銷售員時,她才意識到自己不但可以做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師,還可以做一個優秀的銷售員。可能也是與她做教師的職業經曆有關,作銷售的第一天,她就把自己的優勢展現出來了。她的客戶不僅僅喜歡聽她講產品,更喜歡和她聊天。她也越來越喜歡這份新的工作了。
因此,有時候通過換一種生活方式,你會覺得豁然開朗,有一種別有洞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