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以誠相待,讓你得到同事的認可(2)(2 / 3)

當然,也大可不必為了一份工作出賣人格,人雖然不能太清高,但也不必太下賤,明白“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理解工作不隻是一個人的事情,將辦公室政治當成必然的競爭,日子大可過得舒暢一點。

美國心理學博士羅伯特·沙米安托認為,“辦公室政治”就像人吃飯、睡覺一樣,是一種生理現象,是人的本性,比如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偏向於那些他們了解的、喜歡的和信任的人,盡管他們也在努力地維持不偏不倚。

況且,辦公室政治可以很優雅,很藝術。隻要運用得當,同樣的事情由不同的人來做,會經營出迥然不同的風格,因此隻要善於協調人際關係,你絕對可以把辦公室政治活動經營成一門優雅的藝術。

5.同事間應正當地競爭

競爭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個普遍規律。積極的、良性的競爭是應當肯定的。所謂競爭,就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並力求超過他人,成為先進者。這種競爭就是自立、自強、敢為天下先。在正當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競爭,能使每個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發展和表現,從而大大提高人生的效率,實現理想目標。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中,同事之間,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或明或暗的競爭。但需要把握的原則是,員工要好學上進,具有忠誠心,富有責任感和創新精神。同事之間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坦誠相待、發揚團隊精神,通過正當競爭發揮各自優勢,創造和諧的工作氛圍。

俗語說得好,“一山不容二虎”。在一個單位如果遇到一位資曆、能力與你不相上下的人,無論他怎麼善於偽裝自己,也必然會成為與你明爭暗鬥的競爭對手。

亨利和漢斯是公司最得力的兩名幹將,又同在市場部工作。最近公司準備提升一名業務主管,漢斯積極向高層寫了很多自薦信,來證明他是升職的最佳人選;為了論述他升職後的宏偉藍圖的含金量,又大肆抨擊他的前任老板的錯誤。

亨利也向高層寫了自薦信,簡要地談了他升職後的工作設想,但隻字未提前任老板的事。工作之餘,亨利又分別邀請幾名副總裁共進午餐,較詳細地談了任職後的工作方案。

當老板準備考給亨利升職時,亨利突然發現自己簽發的文件漏洞百出。他懷疑有人竊取了他的電腦密碼,暗地裏把文件塗改了,但苦於沒有證據,便決定采取以靜製動的策略,忍氣吞聲,默默承受著“工作失誤”的委屈。

果然,事隔不久,在一次中層人士會議上,製造“文件事件”的始作俑者漢斯沉不住氣了,借“文件事件”大肆發揮,終於暴露了他陷害亨利的不道德行徑。

真相大白之後,老板更加欣賞亨利處理問題的方法,如期升了他的職。漢斯的失敗之處在於他有一個簡單的道理不清楚:沒有老板會把一個心胸狹隘、與同事矛盾重重的人放到最重要的職位上。

很多時候我們會將自己的競爭對手看作是對頭,為了成為那個令人豔羨的成功者,也許你會不擇手段地排擠對手,或是拉幫結派,或在老板麵前曆數別人的不是,或設下一個又一個巧計使得對方“馬失前蹄”……但可悲的是,處心積慮的人有時並不能成為最終的贏家,收獲的隻是滿腔的沮喪和悔恨。

競爭本來是一件有益的事情,競爭應該是公平的。當采取一些卑鄙的、不道德的手段,喪失掉公平的原則後,那就是一種畸形的競爭了。自然不會有好的結果。個體的競爭也必須以促進群體的協作為條件。如果競爭妨害群體的協作,削弱或破壞群體的發展,這樣的競爭不但不能促進個體完善、社會發展,而且必然成為社會腐敗、個體墮落的因素。因為個體隻有以正當的目的、正當的手段,以正當的方式進行競爭,才能有利於群體的聯合與協作,那種個人主義、自私自利的爭勝鬥強,就是常言所說的“害群之馬”。

某企業晉級評職稱,技術員中有五個人符合要求,其中有三個是同一級畢業,餘下兩個則晚一屆。當然,按照論資排輩“鐵律”,這一指標要在前三位中選出一個。三人之中有一個是班組長;另一個學術論文比較多,且發表的雜誌級別較高;第三個則表現平平,除了年限到了之外,再無其他優勢可言。第三個當然也想得到晉升,爭了一段時間後,眼看毫無希望,便偃旗息鼓,不再爭了。

第一位、第二位相持不下。盡管第二位具有比較高的技術水平,但第一位不僅是班組長,而且與單位領導的私交很好,加上他人前人後拚命活動,最後如願得到了晉升。

消息剛出來,評上中級職稱的班組長竟然當著眾人的麵大罵那個當初與他爭指標的技術員。大家自然議論紛紛,除了說他缺乏起碼的教養外,更看不起他那種得勢便欺人的無賴麵孔。結果,他的口碑陡然變得很壞,在同事中名譽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