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是一門年輕的高端的邊緣學科,目前國際上可以進行腎髒、肝髒、胰腺、心髒、肺、小腸等多種器官移植,而效果最好、研究最深入的仍為腎髒移植。自1954年首次成功施行同卵雙生子間腎移植以來,由於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移植免疫研究和免疫抑製治療的進展,腎移植的成功率和長期存活有了長足的進步,成為終末期腎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
1.什麼是腎移植
趙先生,40歲,患腎病多年,已進展到尿毒症期,靠透析維持生命,打算做腎移植,但不知道什麼是腎移植,效果怎樣,心裏沒底,很苦悶。腎移植,即俗稱的“換腎”,是將一個功能正常的腎髒(由親屬或腦死亡者捐獻)植入患者體內(一般是髂窩部,即左下腹部或右下腹),起到正常腎髒功能的替代療法,並不是用新腎去置換原來的腎髒。自1954年世界首例腎移植成功至今,經過近60年的努力,全世界已有近60萬例尿毒症患者接受了腎移植的治療。我國腎移植工作開始於20世紀60年代,由著名泌尿外科專家吳階平院士做了第一例腎移植,到70年代末腎移植作為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的有效方法在我國逐漸推廣。目前國內腎移植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均居世界前列,在國際上僅次於美國,居第二位。目前,腎移植已成為各種器官移植中開展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器官移植。
2.腎移植手術為什麼選擇在髂窩部?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腎移植手術的部位選擇在髂窩後,使腎移植的手術變得簡單了,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目前幾乎所有的移植中心均將腎移植手術選擇在髂窩部進行。但移植腎位於髂窩部,因位置表淺而易受外傷,應特別注意保護。腎移植手術選擇在髂窩部進行有以下優點:①部位表淺,手術操作簡單易行,手術不進入腹腔,所以合並症少。②移植腎位於髂窩部腹壁下,易於通過觸摸來估計移植腎的大小和硬度,有助於醫生及時判斷有無外科情況和排斥反應。③移植腎部位表淺,便於進行移植腎的超聲波、同位素和穿刺活組織檢查。④移植腎發生合並症時,便於再次進行手術處理。
3.移植一個腎髒可以維持正常生活嗎?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有兩個腎髒,左右各一,位於腰背部。共有200萬個腎單位,一般情況下,1/4~1/3總量的腎單位即能維持腎功能的正常,具有很強大的代償功能,因此如果因為疾病等某些原因切除一個腎髒,並不妨礙日常的飲食起居。同樣,尿毒症患者移植一個腎髒就可以維持正常生活。
4.血液透析與腎移植有哪些不同?
血液透析和腎移植都是尿毒症的治療方法,但兩者在很多方麵有極大不同。血液透析:①在治療上,必須每周到醫院2~3次,接受每次4~5小時的血液透析治療,在時間上受到絕對的限製。②在飲食上,必須較嚴格地限製水分和鹽的攝入量,還需限製鉀、磷和含嘌呤類物質的攝入。③在活動能力上,由於貧血和骨質疏鬆、腎性骨病等原因,患者體質較差,易發生骨折,使活動受到明顯限製。④血液透析者視力減退或失明的比例較高,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⑤長期血液透析者中僅有50%的患者能恢複工作,性功能不正常的人超過60%。
腎移植:①接受腎移植者康複出院後,除定期到醫院進行複查,每天準確、按時服藥外,可像正常人一樣生活。②腎移植後飲食上基本與正常人相同,不必嚴格的限製,但亦應有所節製,以免增加體重引起高脂血症。③成功的腎移植後80%的人能恢複正常工作,超過70%的人能恢複性功能。④腎移植後要進行自我管理,及早發現排斥反應和藥物的毒副反應。兩者相比較,表明腎移植可較長期存活,生活質量高,現在已成為治療腎功能衰竭的首選。
5.血液透析和腎移植的醫療費用有多大差別?
血液透析若按每月10次計算需五六千元,加上必須用的促紅細胞生成素、鐵劑等藥物,每月需0.8萬~1萬元,每年至少10萬元。出現合並症時費用將增加。腎移植術後的費用主要是抑製排斥反應必須應用的免疫抑製劑和各種檢查的費用,根據用藥種類不同,每年3萬~4萬元即可,若術後出現排斥反應或特殊合並症時費用將增加。從總體相比,腎移植的費用要遠遠低於血液透析的費用,國內外的統計結果相一致。所以隻要能承受血液透析費用就能承受腎移植的費用,而且若計算長期的費用,腎移植更節省醫療費用。
6.腎移植和血液透析的存活率有何差別?
腎移植的成功率一般以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人存活率或腎存活率表示。所謂腎存活是指腎髒有功能。腎移植後因為使用免疫抑製劑,容易出現感染等合並症以及藥物的副反應,所以與血液透析療法相比是否安全是大家所關注的。隨著醫學的進步,腎移植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腎移植是比較安全的。目前國內外腎移植的一年腎存活率為90%以上,五年腎存活率為60%~80%,平均在70%左右。腎移植與透析相比人的存活率高於腎的存活率。日本的資料表明:腎移植後人五年存活率大於90%,而透析的五年人存活率為58%~87%,平均70%。1992年,我國統計在有經驗的大醫院,透析一年人存活率為87.5%,五年存活率為52%,目前的存活率有所提高。尿毒症者接受腎移植後,由於某些原因移植腎功能喪失後可再次恢複透析治療,故與透析相比,腎移植後人的存活率高於腎的存活率。在我國不論腎移植還是透析,存活率低的原因除部分是由於技術水平的差距外,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於難以承受醫療費用造成的。腎移植與透析相比長期的綜合費用低,腎移植成功後可緩解或糾正大部分尿毒症及透析的合並症,所以腎移植與透析療法相結合可延長尿毒症患者的壽命,改善生活質量。
在開展腎移植的早期,一般認為45歲以上的患者進行活體腎移植效果較好,但屍體腎移植效果不佳。在應用環孢素以前,60歲患者腎移植的一年人存活率和腎存活率分別為62%和57%,隨著環孢素和小劑量類固醇激素的應用、術前術後管理的改善,以及患者選擇條件的提高,高齡已不再是影響腎移植成功的主要因素。對於高齡患者來說,腎移植早期的各種合並症是導致腎移植失敗的主要原因,術前的合並症或隱患,在腎移植後由於手術的打擊、免疫抑製劑的使用及藥物的毒副反應,使得感染的發生率明顯高於中青年尿毒症患者,肝髒損害和心髒意外等情況增加,短期內的存活率降低,因此高齡尿毒症患者腎移植的腎存活率取決於人的存活率。
加拿大有學者總結了1987~1993年在加拿大83個腎髒病中心接受血液透析和腎移植治療的60歲以上患者6400例,接受腎移植患者的五年存活率為81%,而接受血液透析者的五年存活率僅41%,如果有一種以上合並症則五年存活率更低。在生活質量方麵進行腎移植者要明顯好於血液透析者。因此對於沒有嚴重合並症的高齡尿毒症患者,腎移植可以作為首選治療方法,但要考慮腎移植手術存在的風險。
7.所有尿毒症患者都可以做腎移植嗎?
腎移植手術和其他手術相比是一個高風險的手術。腎功能衰竭患者因為全身各係統都可能有損害和功能障礙,所以並不是所有的腎功能衰竭患者都可以做腎移植,這就是所謂的腎移植的臨床適應證。一般而言,如果患者符合以下條件,可以考慮進行腎移植(但對於一部分合並有其他疾病的患者,腎移植後容易出現合並症,宜慎重):一般年齡要求在13~60歲,若身體狀況好,可適當放寬。雖然腎移植實際上已無年齡的限製,目前從幾個月的嬰兒到80多歲的老人都能進行腎移植,但受者的年齡影響腎移植的效果:年齡>60歲的受者手術的合並症增多,危險性相對增加;年齡<13歲尤其是<4歲的受者,腎移植的手術難度明顯增加。這些均影響手術的成功率和效果。慢性腎炎終末期或其他腎髒疾病而致的不可逆轉的腎衰。經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後,一般情況好,能耐受腎移植手術者。無活動性消化道潰瘍、腫瘤、活動性肝炎和結核。體內無潛在的感染病灶。無精神、神經係統病史。與供腎者的組織配型良好。符合以上條件者,可以去器官移植中心就診,作進一步的全麵評估,並且等待腎移植。
8.腎衰竭合並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做腎移植嗎?
腎衰竭合並有糖尿病的患者是可以做腎移植的。由於腎移植後應用的免疫抑製劑如環孢素、他克莫司、類固醇激素等均影響糖代謝,可引起血糖的升高,使糖尿病加重,使患者對降低血糖的藥物需求量增加,甚至需要使用或加大使用胰島素的劑量,所以糖尿病患者腎移植後的免疫抑製劑使用與一般患者要有差別,在目前可以應用嗎替麥考酚酯來代替硫唑嘌呤,減少環孢素或他克莫司、類固醇激素的劑量,或停止使用類固醇激素。
9.慢性腎衰竭合並有高血壓、心功能差的患者可做腎移植嗎?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大多數有高血壓,如果透析脫水不充分,降壓藥物應用不合理,則可能有嚴重的高血壓和心功能減退,此時不宜進行腎移植。這些患者應當強化透析脫水,調整降壓藥物,使血壓穩定,心功能改善後方可行腎移植手術。隻有極少數患者因嚴重高血壓需要切除原腎髒;少數有尿毒症性心肌病的患者透析不能很好地改善心功能,隻有腎移植可能使之改善和恢複。所以,高血壓、心功能差的患者可經治療好轉後做腎移植。
10.狼瘡腎炎患者能做腎移植嗎?
狼瘡腎炎患者做腎移植一般應在紅斑狼瘡活動相對靜止的時期。以往狼瘡腎炎患者做腎移植後複發的機會<1%,近年來由於采用以環孢素為主的免疫抑製劑方案使複發率上升,但目前隨著嗎替麥考酚酯的應用將使情況有所改觀,因嗎替麥考酚酯本身就可以治療狼瘡腎炎且效果較好。
11.急進性腎炎患者可做腎移植嗎?
急進性腎炎引起的腎功能衰竭患者如果倉促地腎移植,術後短期內複發的機會非常大,因此,急進性腎炎患者選擇做腎移植的時機對移植腎的長期存活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急進性腎炎患者有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所以一般要在血液中抗體消失後,透析半年到1年左右時做手術比較合適,這樣可減少腎移植後急進性腎炎的複發,同時腎移植術前進行血漿置換可有效去除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有預防複發作用。
12.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對腎移植有何影響?
在我國,一般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較高的比例,所以在等待腎移植的人群中也有許多人感染有乙型肝炎病毒。接受腎移植的患者多有血液透析治療的經曆,可能由於貧血等原因,部分患者接受過血液或血液製品的治療,所以比一般人有更多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機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如果接受腎移植其結果是否會優於血液透析呢?目前還有很大的爭議,但有證據表明腎移植後免疫抑製狀態會激活病毒,加快病毒的複製,加重肝髒疾病的進展。對於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腎移植患者在治療上要有別於一般的患者,用藥務必要慎重,因為目前腎移植常用的免疫抑製劑中一些藥物如環孢素、硫唑嘌呤等對肝髒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害,對於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這種損害明顯增加,使肝髒功能損害惡化。在免疫抑製劑治療方案中,一般用嗎替麥考酚酯替代硫唑嘌呤,可適當地減少環孢素的使用量,這樣臨床抗排斥反應的效果更好,且肝功能損害的發生率明顯減少。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腎移植後要經常檢查環孢素或他克莫司濃度,及時調整環孢素或他克莫司用量。因為在有肝髒功能損害時,環孢素或他克莫司的代謝減慢,血環孢素或他克莫司的濃度增加,而經治療肝髒功能好轉後,肝髒對環孢素或他克莫司的代謝加快,又可能使血環孢素或他克莫司的濃度降低。無論是接觸乙型肝炎病毒還是由於接種乙型肝炎病毒疫苗,在產生了抗-HBs抗體後,即對機體起保護作用,使機體避免再次感染乙型肝炎病毒造成的肝功能損害。
13.老年人可以接受腎移植嗎?
近年來,由於麻醉、外科技術、監護設備等條件的進步使得患者接受移植的年齡範圍不斷擴大。關於能夠接受腎移植的最大年齡沒有明確界限,有醫院報道,其最小的腎移植患者年齡為6歲,最大年齡為79歲,他們均在術後腎功能恢複良好。腎移植受者的年齡沒有絕對限製。老年患者因動脈硬化明顯,使血管吻合的難度增加,術前普遍存在心血管疾病和肺功能不全,影響術後恢複,加之免疫抑製劑的應用,使機體抵抗力差,易發生並發症,故老年人腎移植所承受的危險性相對較高。但老年患者的免疫係統反應性較差,移植術後排斥反應發生率低,若能針對老年患者腎移植的特點,做好術前準備,術後合理用藥,積極防治感染等並發症,也能收到與其他年齡組一樣的移植效果。
14.哪些患者不適合做腎移植?
凡是有以下情況者不適合腎移植,或者在腎移植前要做特殊檢查、治療及準備:惡性腫瘤患者不適合做腎移植,這是因為腎移植後應用免疫抑製藥物會加速腫瘤生長,縮短壽命。以前患過腫瘤的尿毒症患者,在證實體內無腫瘤存在後1~2年,根據患者的情況和所患的腫瘤類型決定。一般說來,這些患者不做腎移植為好,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活率可能更高。生命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如嚴重心血管疾病、頑固性心衰、慢性呼吸衰竭、慢性肝病或全身情況極差不能耐受手術者等。當腎髒疾病是由全身疾患所引起的局部表現時,不考慮腎移植,因為這一疾病將蔓延到移植的腎髒。如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彌漫性血管炎、澱粉樣變性和高草酸血症等。全身嚴重感染,如活動性結核、重症肝炎、艾滋病患者不宜做腎移植。藥物成癮者(包括止痛藥及毒品)。精神分裂症、凝血機製缺陷病、球孢子菌病、獲得性免疫缺陷病、嚴重泌尿係先天畸形等患者不宜做腎移植。
15.接受腎移植前需要切除原來有病的腎髒嗎?
在開展腎移植的早期,腎移植手術前常規切除受者的雙腎,但現在這一手術已大為減少,90%以上的患者均無須切除原有的雙腎。隻有在以下情況時可考慮切除有病的腎髒:①有頑固性高血壓,降壓藥物治療無效者。②嚴重的腎盂腎炎,細菌尿持續存在者。③腎髒結石,經常發生細菌感染者。④多囊腎體積巨大壓迫周圍髒器或伴有感染、嚴重高血壓及血尿者。⑤雙腎患有腫瘤者。⑥大量蛋白尿引起嚴重水腫者。
16.腎移植前受者需要做哪些準備?
充分血液透析(1個月內5次/2周,移植前2周3次/周),使患者內環境處於最佳狀態,即尿毒素減少至正常或接近正常,保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改善心功能、糾正貧血和控製血壓。術前控製感染,檢查全身有無隱匿性感染灶。術前1~3日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和免疫抑製劑。腎移植前,根據患者狀況選擇性地進行原腎切除、脾切除、膽囊切除、解除尿路梗阻和糾正膀胱功能障礙等手術。術前進行組織配型如血型、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分型、群體反應性抗體(PRA)和淋巴細胞毒試驗(CDC)等檢查。進行血尿常規、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學檢查。拍攝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肝膽胰脾腎B超檢查。做病原學檢查: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及咽拭子、痰、清潔中段尿培養等。手術前1~2天進食易消化少渣食物,以防止術後便秘。術前3天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開始服用免疫抑製劑,如嗎替麥考酚酯。心理護理,鼓勵患者增強對治療的信心,取得患者配合。
17.腎移植前都需要做哪些配型檢查?
移植腎供體和腎移植受體間存在著抗原的差別,是腎移植後排斥反應發生的基礎,而排斥反應的發生直接影響著移植腎的存活。為了避免或減少腎移植後發生排斥反應的可能,取得腎移植的成功和使移植腎長期存活,腎移植前必須進行包括有血型、淋巴細胞毒試驗、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係統和選擇性進行群體反應性抗體(PRA)檢查等多種檢查。如果有可能腎移植,要求有盡可能多的人類白細胞抗原位點相同。PRA陽性者要確定針對性的抗體,在進行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時盡量避免有抗體的位點。
18.哪些人適宜器官捐獻?
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活體器官移植限於配偶、直係親屬或者三代以內旁係血親,或證明與活體器官捐獻人存在因幫扶等形成親情關係的人員。同時,器官捐獻者必須年滿18周歲,身體健康,精神心理狀態正常,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無遺傳病及其他家族性疾病,自願、無償捐獻,並簽署自願捐獻知情同意書。供者應在無任何壓力和勉強下作出捐獻的決定。若由於經濟或家庭壓力及由於其他原因心裏勉強同意時仍視為非自願捐獻。
19.哪些人不適宜器官捐獻?
活體供腎移植術前需嚴格把關,掌握器官捐獻的適應證。具有以下情況的不宜捐獻:①嚴重高血壓或伴有高血壓引起的器官終末期損害。②糖尿病及嚴重糖尿病家族史。③腎功能減退(包括蛋白尿、病理性血尿、遺傳性腎炎或多囊腎家族史)。④嚴重腎髒畸形或腎結石史。⑤有腎髒手術史。⑥高凝狀態或低凝狀態。⑦病理性肥胖。⑧傳染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⑨身體狀況差或有其他嚴重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⑩妊娠、哺乳期婦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