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血型不同可以做腎移植嗎?
不同血型的器官移植入人體後,會被受體識別為異體而產生自身抗體。腎移植首先要求供體和受體間的血型要符合輸血原則:O型接受O型,B型接受B型或O型,A型接受A型或O型,AB型可以接受AB型或A型或B型或O型。O型血作為“萬能血”,可以輸給其他任何血型的患者,但O型血的受體隻能接受O型血供者的器官移植。如今,由於免疫技術的發展,通過采用藥物、脾髒切除、血液濾過等方法,受體接受不同血型供體的腎髒已具有可能性。不同血型之間的器官移植,移植前應先對受體能否抵抗有害抗體的情況作一評估,然後進行血漿去除,即去除部分含有有害抗體的血漿,再輔以藥物預防抗體的產生。接著,患者接受外科移植手術,在接受供體器官的同時采用微創手術的方法切除脾髒。在部分病例中,如果通過藥物的應用達到類似的效果,可以不切除脾髒。術後,患者繼續接受血漿去除治療直至出院。他們和接受同血型移植的患者一樣都需要免疫抑製藥物。
21.供腎者捐腎有年齡限製嗎?
我國《人體器官移植條例》規定,器官捐獻者必須年滿18周歲,因為年滿18歲,在我國完全具有獨立行使民事權利。一般認為,可將親屬活體供腎者的年齡限製在18~65歲。由於供體短缺情況嚴重,並且隨社會人口的年齡結構和人員社會關係構成的變化,有些中心在嚐試應用超齡供體。但大於65歲時,單側腎切除後手術並發症的發生率高(心腦血管並發症及肺炎),且移植受者接受老年活體供者的腎髒後移植腎的長期存活較差,影響供受者的生活質量。這是由於腎髒的生理功能隨年齡的增加而退化,年齡越大取腎手術的危險性增加。故我們認為18~65歲且已婚者較為合適,若身體狀況好,可適當放寬條件。
22.夫妻間能做腎移植嗎?
盡管夫妻間沒有血緣關係,但實際上夫妻供腎的手術效果僅次於同卵雙生的供腎移植。夫妻間血型相同或相容,身體健康,可進行腎移植。夫妻間供腎移植具有以下特點:①生理、免疫學的適應性,長期的體液接觸,組織彼此適應。②感情上的相容性。③婚齡2年以上(最好3年以上)。④移植效果接近一條單倍體相同的親屬。這種現象目前在醫學上還沒有明確的醫學解釋,有人認為可能與夫妻長期在一起生活,產生一定免疫耐受有關。
23.活體供腎者安全嗎?
所謂活體供腎是指在無明顯損害供者身體健康及未來生活質量的前提下,用手術方法取出供者捐出的供腎。按遺傳學的規律,活體供腎者分為兩大類:一為親屬活體供腎;二為非親屬活體供腎,如夫妻間、好友間供腎。有人對56個捐出一個腎者追蹤研究了5年,結論為:捐出一個腎髒後總的身體健康情況良好,對生活質量幾乎沒有影響。但活體捐獻並不是完全無風險的。取腎的近期並發症有出血、肺栓塞、感染、肝炎、心肌梗死等,隨著外科手術的成熟,嚴重致命性的並發症可降至最低。遠期並發症有高血壓和蛋白尿,適當限製蛋白飲食可避免或延遲腎功能損害。活體捐獻盡管可以挽救家人的生命,但畢竟手術是有創傷的,而且一個健康的人將因此而失去一個腎髒,就像原來是兩匹馬拉的車,變成一匹馬去拉車,會沒有一點影響嗎?
24.活體親屬供腎移植有哪些優越性?
活體親屬供腎移植和屍體供腎移植比較有很多優越性。主要體現在:提高了供腎的質量。供腎質量直接影響移植效果,而供腎質量的好壞主要取決於熱缺血及冷缺血時間的長短。所謂供腎熱缺血是指供腎被切除後,在0~4℃腎保存液灌注前的這一段時間。冷缺血時間是指灌注後到被移植到患者體內的時間。熱缺血時間尤其重要。活體供腎顯著縮短了熱缺血時間(僅1~2分鍾),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證了良好的供腎質量,使術後移植腎功能早期得到良好恢複。提高了供體和受體間的組織相容性。組織配型的適合程度是影響移植腎長期存活的重要原因。組織配型相容性越高,排斥反應越少,服用的免疫抑製藥物越少,對機體產生的毒副作用越少,存活時間越長,同時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移植時機可以選擇。可以從容製訂手術計劃,選擇最合適的時間實施腎移植手術。活體親屬供腎可按受者的身體情況安排手術時間,不需長期等待,耗費透析治療費用,甚至喪失移植時機。增進親情。總體人(腎)長期存活率高。
25.活體供腎者術前要做哪些準備?
活體供腎者的選擇應嚴格篩選,要綜合評估供腎者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術前要做準備。包括:實驗室篩選。目的在於排除患有潛在疾病的供者,如血常規、尿常規、肝功能、凝血機製、傳染病、肌酐、尿素氮、血糖、胸片、心電圖、B超(肝、膽、脾、雙腎、膀胱)、靜脈腎盂造影、雙腎ECT、腎動脈造影等。排除糖尿病、高血壓及血尿、腎結石、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遺傳性腎炎等。其他檢查。包括血型、人類白細胞抗原分型、淋巴細胞毒交叉試驗等。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身份證明及關係證明。簽署自願捐獻書。
26.移植腎供腎者如何進行隨訪?
器官捐獻術後的定期隨訪,對於供腎者長遠健康很重要。監測的主要項目包括:(1)高血壓:長期監測供者血壓的變化,每個月至少測量2次。(2)蛋白尿:術後半年內至少每月測量1次,半年至1年每3個月查1次,之後每半年查1次,術後可以出現無症狀性輕度蛋白尿(<0.5克/24小時),病變不繼續發展則不影響身體健康。(3)腎功能:術後第一個月2周查1次,之後3個月查1次,1年後半年查1次。有人通過將測定血肌酐的水平作為鑒定腎功能的指標,發現單側腎切除術後的肌酐清除率是術前的78%。有報道,單側腎髒切除術後的患者或供者,盡管術前腎功能良好,但也有腎功能衰竭發生的可能。(4)腎髒超聲:每年查1次。
27.什麼是腎移植後排斥反應?
機體免疫係統可以抵擋外來細菌和病毒的入侵,移植腎也被機體當做外來的入侵者進行破壞和攻擊,這種免疫反應就是排斥反應。
根據臨床表現、病理改變等將排斥反應分為4種:(1)超急性排斥反應:一般在移植腎與受體的血管接通後48小時內,最快在幾分鍾內發生。對超急性排斥反應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一旦出現隻好將移植腎切除。(2)加速性排斥反應:發生在術後3~5天內,表現為移植腎明顯腫脹、壓痛,患者發熱、少尿,血肌酐和白細胞明顯升高。(3)急性排斥反應:發生在腎移植術1周以後,並可與慢性排斥反應同時存在。表現為患者發熱、尿量減少、高血壓、移植腎壓痛、血肌酐升高。現在由於環孢素等的應用,臨床表現已不典型,可能僅有腎功能的改變。(4)慢性排斥反應:一般發生在腎移植的6個月以後,最早可發生在3個月以後。表現為移植腎功能逐漸降低,有蛋白尿或血尿、高血壓等,病情緩慢進展,最終導致移植腎功能的喪失。
28.腎移植術後多長時間會發生慢性排斥反應
王女士,55歲,腎移植術後1年多,出現血壓、蛋白尿、肌酐緩慢升高和尿量減少等慢性排斥症狀。醫生追問原因,她說術後半年,自認為身體恢複得不錯,就私自減少了抗排斥反應藥的用量。慢性排斥反應是個緩慢發生的過程,患者減少一兩粒藥,也許一兩個月不會出現什麼不適。但半年、1年以後,症狀出現,你會後悔莫及。慢性排斥多發生在術後6個月以上,特別是1年以後,是影響移植腎長期存活的主要因素。度過了“險象環生”的術後半年關,腎移植患者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樣重返工作崗位,從事輕體力勞動了。隨著抗排斥藥用量的減少,患者的免疫力也接近正常。此時需要注意的是慢性排斥問題。慢性排斥的症狀可歸納為“三高一少”,即血肌酐、血壓、體溫逐漸升高,尿量驟然減少,還可伴有腎區腫痛、關節酸痛、蛋白尿。由於任何藥物都不能使慢性排斥逆轉,所以慢性排斥一旦發生,大多數患者預後很差,隻有部分患者在醫生指導下經重新調整藥量,會緩解病情。
29.發生排斥反應就意味著要喪失移植腎嗎?
發生排斥反應並不是一定就要喪失移植腎。它意味著移植腎正在遭受免疫係統的攻擊,而這種攻擊多數是可以通過調整免疫抑製治療方案得到逆轉的。清楚地了解排斥反應的常見症狀和體征,一旦發現異常及時尋求治療,可有助於防止排斥反應對腎髒損害的加重。如為加速性排斥反應和急性排斥反應,可用甲基強的鬆龍、抗淋巴細胞球蛋白、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抗淋巴細胞血清單克隆抗體、血漿置換等治療;慢性排斥反應雖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抗凝、降壓、降血脂藥物及百令膠囊、複方丹參片等對延緩移植腎功能損害的進展有一定的效果。
30.為什麼腎移植術後需要終身服用抗排斥反應藥物
劉先生,49歲,做腎移植已經18年,目前身體狀況和腎功能良好。他聽有人說腎移植術後的前幾年很重要,需按時按量服用抗排斥藥物,像他這種都十幾年了,不用再天天吃抗排斥藥了。他聽信了別人的話,沒經其主管大夫的同意,私自減藥,結果出現了排斥反應。及時發現後立即住院治療,幸運的是他的腎髒保住了,從此他再不敢私自停藥或減藥了。但他不理解的是,為何都十幾年了抗排斥藥還是不能停呢?每個人的身體都有一個自然的防禦係統——免疫係統,它具有自我保護功能,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免疫功能,它能夠對異物的入侵產生識別、控製、排出和消滅等一係列生理過程,從而保護自身的健康。當接受腎髒移植手術後,對受者身體而言,移植腎就是一個異物,這時,身體將啟動自身免疫係統,通過一係列複雜的生理過程,如各種抗體、補體、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等都會對外來腎進行攻擊,對其造成嚴重損壞,甚至是腎功能完全喪失,最終達到排除異己作用。這種排斥反應是導致術後移植腎喪失功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為了保護移植腎發揮正常的功能並長期存活,臨床上要應用免疫抑製劑來幫助新腎髒適應新的環境。這就必須通過服用免疫抑製劑來抑製身體的免疫功能,使機體對外來物的排斥作用降低到較低的水平,使機體不發生或少發生排斥反應,以使二者和平共處。
常用的免疫抑製劑按藥理作用分為六類:①激素類,如強的鬆龍、甲基強的鬆龍、地塞米鬆等。②脫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合成抑製劑,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嗎替麥考酚酯、麥考酚酸鈉等。③細胞因子(鈣調素)合成抑製劑,如環孢素、他克莫司等。④細胞因子作用抑製劑,如雷帕黴素、來氟米特等。⑤生物製劑,如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Lg)、抗胸腺細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細胞血清單克隆抗體(OKT3)、巴利昔單抗等。⑥中藥製劑,如雷公藤多苷、百令膠囊等。臨床上,移植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身體情況,製訂不同的免疫抑製方案。隻要移植腎在受者身體裏,排斥反應就隨時可能發生。所以,需要終身服用免疫抑製劑來抗排斥。任何時間不恰當地減藥或停藥,都會使移植腎失去功能。因此,每天按醫囑服藥非常重要。在受者出院前,其主治醫師會明白說明其所服用藥物的作用及服用方法。造成排斥的很重要原因是患者沒有按醫囑服藥。一旦身體開始排斥移植的新腎髒,患者本人可能沒有感覺,但其腎功能已開始惡化,這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反映出來。因此,按醫囑定期複查也很重要,這有利於醫生及時了解患者身體狀況並調整藥物。一旦排斥得以控製,將恢複原有的治療。
31.如何預防慢性排斥反應?
預防慢性排斥反應需要做到四點:①嚴格遵醫囑,不可自行減藥。自行減藥,是目前導致慢性排斥的一個主要原因。②避免過度勞累、熬夜、淋雨受涼,病毒、細菌感染等都可誘發慢性排斥。腎移植患者應當養成睡午覺的習慣,因為隻有躺下時,才能保證腎髒充分的血流灌注和休息。③避免使用對腎髒有損害的藥物,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多黏黴素、呋喃妥因等,暫不接種抗病毒疫苗。④給自己當個好護士,每天觀察記錄體重、血壓、尿量,定期門診複查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和環孢素或他克莫司濃度等。
32.腎移植成功的標準是什麼?
腎移植術後的尿量反應移植腎的功能。當手術恢複供腎血循環後1~10分鍾,即見尿液排出,進入多尿期,為200~600毫升/小時,每24小時尿量可達5000毫升以上,大量電解質也隨尿排出,若不及時補充電解質和液體,極易發生脫水及低鈉血症,甚至死亡。多尿期持續1~2天,多於48小時後尿量逐漸減少,達正常範圍(2000~3000毫升/24小時)。腎功能會逐漸恢複正常,並且沒有嚴重的手術並發症,即達到腎移植成功標準。如術後發生少尿(尿量<400毫升/24小時)或無尿(尿量<100毫升/24小時),可能是超急排斥反應、急性腎小管壞死、腎動脈血栓或尿路梗阻等所致。如診斷不明確時可做移植腎活檢病理以助診斷。如為超急排斥反應所致,應立即摘除移植腎等待再次移植;如為急性腎小管壞死,多數為可逆性,少尿、無尿期需做透析過渡治療以清除毒素及體內過多水分。
33.腎移植術後如何門診複查?
腎移植出院後需定期進行門診複查和隨訪,這對預防術後各種並發症的發生具有重大的意義。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腎移植後的生活中如果有任何身體不適都應及時複查。術後3個月內,1周1次。3~6個月內,2周1次。半年至1年內,1個月1次。1年至3年,2個月1次。3年後,3個月1次。以往的經驗表明患者複診越頻繁,效果就越好,因為這樣可以及時發現那些潛伏的隱患,並及時處理。患者每年至少要到原移植中心或附近指定的移植中心進行一次係統評估,因為這裏有更加豐富的經驗、更加專業的技術以及更加先進的設備。
34.腎移植術後常規檢查哪些項目?
實驗室檢查可以到移植中心去做,如果附近的醫院或實驗室具備相應的設備和技術,也可以考慮。在腎移植手術後需要進行一係列的檢查:①血常規。是反映移植術後全身情況的主要觀察指標之一(如白細胞顯著升高提示有感染和排斥的傾向)。②尿常規。是反映移植腎功能好壞的最簡單、最經濟的檢查方法。③腎功能。可以直接反映腎移植恢複情況和尿毒症改善情況。④肝功能。能很好地反映術後服用藥物對肝髒損害的情況,使得用藥更加科學、合理。⑤血脂、血糖。評估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⑥血藥濃度監測。免疫抑製劑既可以控製排斥反應,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害。此外,在移植醫生的指導下,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還應該檢查電解質、二氧化碳結合力、免疫功能、移植腎和自體腎髒彩超、胸部或髖關節X線片、眼科、血尿酸、血腫瘤抗原(男性要檢查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全身皮膚、糞便潛血、骨密度等指標。以下項目根據情況選擇,但至少每3年要檢查1次:心髒彩超,主動脈、髂動脈、下肢動脈彩超,眼底檢查,女性患者進行乳腺檢查、陰道鏡檢查。檢查結果需要由腎移植專業的醫生評估,該醫生還要對患者進行係統體格檢查,特別是血壓、體重、體質。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處理,必要時到原移植中心進行診治。
35.為什麼需要檢測血藥濃度?
免疫抑製劑可以有效地抑製腎移植術後的排斥反應,明顯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但由於免疫抑製劑的血藥濃度和其抑製作用的強度相關,也和對腎髒、肝髒的損害相關;免疫抑製劑的毒性反應與器官移植排斥反應在臨床表現上有相似之處,不易鑒別;同時由於免疫抑製劑的治療窗窄(治療疾病的藥物劑量與藥物中毒的劑量很接近),體內代謝過程存在較大差異,年齡、體重、胃腸道功能、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等諸多因素均可以影響藥物的代謝。因此,定期檢測免疫抑製劑血藥濃度有重要臨床意義。根據血藥濃度,結合移植患者的個體情況,及時調整免疫抑製藥物及方案,有利於提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減輕不良反應。由於環孢素的問世,使髒器移植的成功率明顯提高,但環孢素有直接收縮血管的作用,易引起肝髒、腎髒等器官的中毒,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故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用藥。由於該藥的治療量和中毒量很接近,應定期檢測環孢素的血藥濃度,及時調整用藥量。就腎移植而言,免疫抑製劑濃度監測主要是指環孢素、他克莫司、雷帕黴素的濃度監測。定期檢測藥物濃度,將血藥濃度控製在合適範圍內,更有效地發揮免疫抑製劑的療效,同時控製其毒副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36.哪些藥會影響環孢素、他克莫司的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