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新華社.土衛六汽油儲量遠超地球.時代商報,2008.2.15
[15]報告預測我國經濟2025年超越美國.時代商報(援引自東方早報),2008.3.6
[16]中國能源與可持續發展.Pix出版社
[17]原輕工業部生產技術司節能辦.造紙與節能,1982.7
[18]楊懋暹.循環經濟中的造紙工業.中華紙業,2005.(5):11~14
[19]凱登約翰遜公司(無錫)技術研討會,2005
[20]華南理工大學高效節能中濃打漿技術項目鑒定,中華紙業,2005(12):87
[21]北京能源學會譯.節能技術讀本.日本省能中心編.1980.2
[22]金城造紙廠中心實驗室.生產過程分析化驗方法彙編
[23]胡鬆.造紙汙水排放量的測量,中華紙業,2000(4):38~39
[24]劉秉鉞.造紙工業的排水,取水和節水.中華紙業,2006(9):80~85
[25]張洪成.樹立科學發展觀,全麵推進節水工作.中華紙業,2005(3):48~52
[26]胡宗淵.發展循環經濟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中國造紙工業.中華紙業,2006(10):11~13
[27]餘惠芳等.造紙產品取水定額實施指南.中華紙業,2000(4):8~18
[28]王雄波.廣州紙廠與HUYCK公司座談資料.1981.1.3
[29]韓邦春等.BOM毛毯的選用及影響其性能的關鍵因素.中華紙業,2007(2):71~74
[30]趙濤.毛毯真空吸水箱的設計參數.紙和造紙,1998(3):24
[31]曹邦威.最新紙機抄造工藝.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8):535
[32]鞠成民等.濕毯的清洗和使用.中華紙業,2001(8):50
[33]蔣立人譯.製漿造紙工業的汙染與防治.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5.2
[34]張洪成.推行清潔生產實現廢水零排放.中華紙業,2005(1):20~25
[35]文飆等.新聞紙廠白水封閉循環的研究(1).中國造紙,2001(3):11~13
[36]吳福騫.談造紙工業循環經濟.中華紙業,2006(9):18
[37]金東紙業獲全國綠化委員會通報表彰.中華紙業,2006(5):81
[38]吳省芳.把造紙廠辦成環境友好企業.中華紙業,2005(6):9~11
[39]金海漿紙100萬t/年漂白木漿項目通過國家環保總局驗收.中華紙業,2006(6):89
[40]董文海.堅持環境友好打造綠色紙業.中華紙業,2008(7):17
[41]張珂等.造紙工業汙染防治技術與環境管理.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8(1):258
[42]朱丹波等.基於西門子SI-300的幹燥部DCS應用一例.中華紙業,2005(7):60
[43]關鍵華.全幅紙病檢測技術及在造紙中的應用.中國造紙,2000(6):21
[44]饒如長.空壓係統的DCS技術改造.中華紙業,2004(9):43
[45]Casey.Pulp and Paper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qy.VOL.Ⅲ.1961.1447
筆終寄語
——略論搞好造紙車間生產的十項主要關係從以上七章的闡述中可以看出,優化造紙車間的技術管理要做大量的工作。根據筆者幾十年的生產實踐,隻有妥善的處理好如下所述的技術和管理等十個方麵的相互關係,才能使諸多方麵的工作得到更好的全麵落實,讓每項工作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實現紙機生產效率的提高,做到長期持續的優質、低耗、穩產、高產。
技術和管理的關係
造紙車間生產的特點之一是技術密集。技術方案、技術措施不正確,生產是不會正常的。而搞好車間的技術管理工作是正確執行技術措施的保證。技術和管理這兩者對搞好造紙車間的生產其重要性是等同的。
造紙車間的技術管理工作總的說可以概括為不斷完善、健全技術規程和以崗位職責、設備維護、定額管理等為重點的多項管理製度的建設;車間內部激勵機製的創建和不斷創新以及保持信息流(指生產過程技術和經濟指標等大量數據的提供和傳遞)的暢通。其中還包括大量的組織、協調和宣教工作。規程、製度是搞好管理工作的基礎,沒有規程、製度,各崗位員工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不知道怎樣做和做到什麼程度。各種信息不正確、不全麵、不及時,則生產抄造、產品質量波動,消耗升高就不能及時發現。管理上缺乏激勵機製,則人的惰性本能就會使其不思進取,行為懶散在遵章守紀上就沒有自律性,更不能發掘其潛能。這樣的車間將毫無生機和活力,再先進的技術裝備再合理的技術方案也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這裏著力強調管理的重要性是因為實踐表明,一些造紙車間的生產效率不高,大多是由於疏於管理而不是因為技術問題所導致。所以說技術和管理同等重要,不可偏廢,這和人的兩隻手幹活總比一隻手幹得快、幹得好、效率高一樣。
設備和工藝的關係
這裏所說的設備是泛指機械的、電器的和儀器儀表等。
設備是工藝的載體。再先進、合理的工藝技術構思或設想,沒有能工巧匠製造出符合工藝要求的設備來支撐,即使小試成功也難以成為現實和實現工業化生產,甚至小試也無法實施。這裏所要談及的設備和工藝的關係是指以現有的設備和工藝在日常生產中當發生了一時找不到原因的抄造或產品質量波動,負責設備和工藝管理的雙方在認識上出現分歧和矛盾,都認為是對方的問題。又如在機械管理範疇內部的機電專業之間也時有發生此類的矛盾,例如設備運行出現了不正常,紙機某個分部之間速度不同步,在分析原因時,機、電之間互相推諉,貽誤時間,常使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出現此類問題時,正確的處理方法是各方首先都要深入認真地調查自己所管轄的事物中有無存在可能導致出現相關故障的缺陷,以免判斷錯誤。為著“解決問題”這一共同的目標,必須態度平和,實事求是的去分析問題。能否做到這一點,關鍵是要摒棄各種私心雜念。
上遊工序和下遊工序的關係
造紙車間的生產特點與整個製漿造紙行業一樣,其生產的連續性極強。由於上下遊工序之間密切的關聯性,當整個工序的生產出現了問題時,往往無科學依據的把原因推到其上遊工序,從而使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這類現象與上述設備和工藝的關係中出現的現象相似。為了防止這類不良現象的發生,除了強調有問題先從自己找毛病外,還必須在員工中提倡和樹立兩個觀念。其一是上遊工序要把下遊工序視作自己的用戶經常的虛心征求下遊用戶的意見,為用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其二,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和應變能力,使自己能夠適應非正常的、變化了的客觀條件(如原料、材料、半成品的質量等),而不是讓客觀條件來適應自己,這才叫技術或叫“能耐”。
產量、質量與成本三者一體的關係
產量、質量與成本(在生產車間主要體現在物料、能源的單位消耗上)要全麵完成公司下達的指標,這是生產車間的職責。這裏要強調的是車間的領導者和員工要從思想上真正理解和在行動上處理好這三者的統一關係。
在造紙車間表現最為突出的是隻有把各工序半成品的質量搞好,才能使紙機抄造正常、複卷正常,最終生產出質量優良的產品,並使成本下降,否則就會造成紙機上斷紙頻頻,複卷機卷紙困難,相鄰的紙卷常難分開,水、電、汽必然隨之浪費,結果產量、質量、成本三者俱受損失。因此造紙車間的管理者務必要記住這個三者一體,而質量又是三者之樞紐首當其先的關係。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營銷的實踐一再證明,質次價高的產品在市場上是沒有競爭力的。一旦市場的供需形勢有所變化,質次價高的產品必將出現滯銷、庫存增加,流動資金滯死和枯竭,被迫減產以致停產,員工放假。這樣的實例並不少見。用這樣的事例來解釋三者統一的關係也是最容易被理解和認同的。
在過去多年實行計劃經濟體製和紙產品緊缺供不應求的環境裏,企業隻管生產,產品由國家劃撥(特別是重點企業和重點產品),沒有市場競爭。下遊企業被分配到質次的產品也得接受和使用,因質優的產品沒有那麼多,所以質次的產品也不愁銷不出去。產品價格國家統一定價,原材料漲價,國家給企業補貼(如進口木漿)。雖然也強調質量第一和控製消耗定額,但因缺乏市場壓力,企業提質降耗的主動性不高所以偏重產量。這一長期養成的陋習,直到今天在一些人的思想深處隻重產量的幽靈還不時在起作用,主要表現在當產量和質量、消耗發生矛盾時,往往經不起考驗。犧牲質量(或消耗),隻顧產量的做法時有發生,這一點特別值得車間領導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