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2 加強第一線操作者的技術培訓和學習掌握全麵質量管理(3 / 3)

理論和實踐的關係

造紙工業屬於傳統產業。在尚未用現代技術進行徹底改造的造紙車間,實踐經驗更是極為重要。因此由一位實踐經驗不足的車間管理者來管理生產,屬下又大多是新入車間的員工,這樣的車間在很長的時間裏是難以把生產搞好的。這一點企業的同行是深有體會的。

搞好造紙車間的生產,實踐經驗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理論來指導實踐,工作起來就必然有盲目性,就會給生產造成損失。例如,紙機的車速改變了,堰池水位或氣墊壓力應該調整到多少,才能和網速相適應,不經(或不會)計算,全靠經驗來摸索,找到合適的水位或壓力是需要時間的,其間成紙的勻度和成紙的某些物理指標就會出現波動且常會造成紙機斷紙。又如,泵類揚程、揚量的選型不通過摩擦損失和漿水平衡的計算,不是選小了,投產後能力不足,就是選型過大而造成動力的浪費和購置投入費用的增加,兩者又多見於後者。中高度不能調控的紙機輥筒,其中高度若不經計算隻靠經驗去確定,上機後多數是不好用的。諸如此類日常生產中常遇到的實際問題尚屬簡單的技術問題,而對於生產上存在的技術難題的解決、紙機產能要大幅增容的技術改造、新產品的開發,則需要管理者有更紮實的理論基礎作指導,如果基礎理論知識的功底較差,實踐經驗又不足,就很難適應工作的需要了。

總之,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兩者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一名大學畢業生,雖然在學校裏接受了係統的基礎理論知識和一般的專業知識,但因未曾經過生產實踐的鍛煉,初入造紙車間麵對紙機生產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時常常不知所措。隻有通過虛心向工人學習那些在課堂和教科書裏學不到的東西,並通過一段時間的親身實踐才能初步適應生產車間的技術工作。而要成為技術骨幹則需要更長時間(在車間基層而不是在處室)的磨煉,並同時又不倦的帶著問題去讀書,才能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逐漸成熟起來,方可基本上具備獨立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具體問題和承擔相對複雜的研發工作和技術管理的能力。時間短了是不行的。從一定意義上說,經驗二字含有著時間和空間的要素。

目前多數製漿造紙企業的操作者,文化素質偏低,又未經係統的專業知識的培訓,總體素質不高,這個問題明顯的製約了企業生產潛力的發掘和發展以及市場競爭力的提高。為此要從機製上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加強對他們的文化技術培訓,為企業培養一大批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有豐富實踐經驗,操作技術熟練的高技能人才。做到了這一點,企業的麵貌就會有一個根本性的變化。這也是車間領導者為企業的發展應盡的一份責任。

小事和大成的關係

在日常的技術管理中某些細微環節的管理往往被忽視,從而使生產發生波動,而一時又找不到產生問題的原因。例如,由於製度不健全或貫徹執行不力,打漿度測定器的排水直管未實施定期清洗,排水不暢,招致打漿度的測定結果夾紙的現象,如打漿工據此提高打漿負荷,其後果將造成紙機上濾水緩慢,最初濕紙強度降低,引起紙張斷頭,同時成紙的緊度上升,透氣度降低,達不到質量標準,產品不合格,而且一時還找不到原因。又如紙機幹燥部出口端的彈簧輥其一側支撐著軸頸的幾個彈簧中有一個彈性疲乏失效,致使彈簧輥兩端的支撐作用不一致。此時幹燥部與壓光機之間的紙幅前後兩側的張力就會不均,由於此處張力很大,不均一的張力需細心的觀察才能看到,所以在壓光機前不時發生斷紙,而且不易找到原因。未及時發現彈簧失效的原因在於機械維修製度貫徹不力,對這些地方從來不進行檢查所致。對於一個小彈簧的檢查維護和大型號滾珠軸承、大型真空泵、漿泵、紙機減速箱等對紙機的正常運轉來比似乎是小事。但小事同樣會影響生產,經常因各種“小事”影響生產,累計起來就成為很大的損失,甚至釀成大禍。所以說“管理無小事”。在車間內要提倡樹立這樣的觀念。

交接班與穩定生產的關係

紙機是24小時連續運轉的,而紙機的操作人員卻是三班倒,因此在紙機連續運轉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三點薄弱點,那就是三個班的交接,紙機上的許多不正常現象也常與這個薄弱點有關。在現有不少紙機上下班之間對生產情況不進行認真的交接,甚至根本無交接。交班者未到下班時間便換下了工作服,時間一到不作任何交代便離開崗位下班,當班出現過某種異常情況,甚至有事故發生,不向接班者交代。下班後也不進行原因分析總結經驗教訓。接班者在接班前不作任何設備、貴重器材、生產情況的檢查,也不向交班者詢問上個班的生產情況。更無班前班後會的規定。在生產現場看不到緊張、認真的氣氛,感受到的是鬆懈和散漫。這樣的車間,生產出了問題分不清責任,接班後紙機的抄造和產品質量出現波動時也找不到原因,因此交接班實屬紙機生產管理上一件大事,必須加以重視。

管理者和操作者的關係

這裏主要指車間領導人和下屬員工之間的關係,強調的是在車間的管理工作中應著力構建和諧的領導和被領導者之間的關係。造紙車間的生產能否做到長期保持在高效率下運行,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靠廣大員工認真負責的精神、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領導和員工間關係的和諧對激發和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是至關重要的。

領導者和被領導者是一對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麵在領導者一方。能否實現關係的和諧,關鍵在領導者。領導者為此所應具備的素質已述於第6章,僅供讀者參考。

認識、行動與效果的關係

在一些條件下大抵相同的造紙車間中,有的業績驕人,有的尚屬堪可,而有的令人惋惜。究其原因不外在工作認真和管理是否得法上大不相同。若再究其不同之由來,又都在於對事物的認識與管理者事業心的不同。毛澤東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共產黨最講認真”。大而視之,世界上凡是成功之人,都是做事認真之人。世界上凡是成功之事,都是認真之人認真做事的結果。而要做到認真二字,則首先對事物的重要性真正認識清楚。如能認識到此事關係重大,則必不敢有絲毫之馬虎。若屬認識一般,則行動必然乏力。設若在認識上就感覺不到它的重要,頂多就隻能做些表麵文章。結合到車間技術管理工作是否能切實做好,落到實處,那就在於是否真正認識到它與生產好壞關係之重大。當然要取得深刻的認識,不僅要認真學習,還要通過生產中之磨煉和認真總結經驗方可取得。我國宋代有位理學家朱熹在知與行方麵說過兩句話,即“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和“方其知之,而未行之,則知尚淺”。把知與行的辯證關係說的甚為清楚。知為行的基礎,行又可使知得到升華,反過來又使行得到提升,如此往複循環,就可使知的境界和行的效果不斷提高。毛澤東在《實踐論》中,對此則更有精辟之論述,我輩同仁若能經常琢磨,得其精妙,就一定能不斷提高認識,自覺的認真行動,把包括技術管理在內的一切工作做好,使生產不斷取得驕人的業績。

與時俱進與企業盛衰之關係

在市場經濟中,競爭是必然的,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動力。要想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就得明確懂得事物是永遠都在不斷發展的,裝備在不停的發展、工藝在不停的發展、管理在不停的發展,企業要想生存就必須隨著這些發展而發展。在市場競爭中要得風氣之先,出手要迅速果斷,方能處於領先地位,與時俱進之意義也在於此。要得風氣之先,就要眼睛不斷盯著國內外本行業各方麵的動態,創新的趨勢,時時刻刻琢磨自身發展的方向,抓準、抓狠的走在行業的前麵。競爭是殘忍無情的,一件新裝備、一種新產品和一套新的管理模式就可以使企業迅速崛起,否則稍不留神、稍一停滯又可使一個企業走向衰敗,前例不鮮,務必為戒。

要在競爭中取得勝利,必須依靠整個團隊的力量,隻有強將沒有精兵,隻靠決策層、管理層,而沒有廣大員工的積極配合,在競爭中都難以生存。因此務必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以調動整個團隊的積極性。這裏麵的學問很大,企業、車間的領導者務必認真琢磨,采取有效措施,使整個團隊上下和諧、左右和諧、人人和諧,那麼企業就有了堅實的競爭基礎,加上各方麵的與時俱進,必能在競爭中取勝,實現企業長盛不衰的目的。

全書至此終結,不當之處務請讀者賜予指正,是所至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