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西亞王森雷德和東撒克遜王奧法在羅馬當修士時去世;主教威爾弗裏德的生平和去世奧斯雷德王四年,一度非常榮耀地統治了麥西亞的森雷德更加榮耀地放棄了自己的王位:他在君士坦丁任教皇期間到羅馬削發為修士,死前一直堅持在使徒教堂裏禱告、守齋和施舍。繼承他的王位的是埃塞爾雷德的兒子切奧爾雷德,而埃塞爾雷德是森雷德的前任。與他同去羅馬的還有前麵已提及的東撒克遜王西格希爾的兒子奧法。他青春年少,貌美悅人,他的全體人民都渴望他能留下來擔任他們的國王。但是,他出於同樣的發自內心的虔誠,為了基督和福音放棄了自己的妻子、土地、親友和國家,以便在此生能得到百倍於這些的東西,在來世獲得永生。因此,在他們來到羅馬的聖地以後,他就削了發。在以修士生活度過餘年後,他滿足了長期的願望,來到天堂裏聖徒們的視域之中。
就在這些國王離開不列顛那一年,大名鼎鼎的主教威爾弗裏德於擔任主教四十五年之後,在一個名叫昂德爾的地方結束了最後的日子。他的遺體收殮入棺後被運回到他自己的名叫裏彭的修道院,並以配得上這樣一位高貴主教的所有榮耀埋葬在聖彼得教堂裏。關於他的生平事跡,讓我們簡單地介紹一下他所做的事情,也可以說是回到我們先前的敘述。當他還是個孩童的時候,他就有天生的超出他年齡的善良和溫順,因此在各方麵顯得如此謙虛、謹慎。正因為這樣,他理所當然地博得了長輩的喜愛和尊重,使他們就象愛頁麵護他們中間的任何人那樣愛護他。十四歲那年,他選擇了修士生活而不是世俗生活。他把這一選擇告訴父親後(因其母已去世),父親對他這種由上天激勵而產生的強烈願望惠予熱情支持,並囑咐他要堅持不懈地實現自己的美好目標。因此,他來到了林迪斯凡島,在專心侍候修士們的同時勤奮地學習和實踐修道院生活所要求的全部貞潔和虔誠。由於他天賦高,他很快地就學會了《詩篇》和其它一些書。他雖未削發,但是他所具備的那些不平凡的謙恭和溫順的美德遠遠超過了一般的已削發的修士。正因為如此,他理所當然地得到了長輩和同輩的喜愛和敬重。由於他是一個判斷力強的年青人,他在修道院裏事奉天主的幾年中逐漸認識到,蘇格蘭人所教誨的美德之道遠不是完美的。他決心去羅馬見識一下教區神父和信徒在羅馬教會所遵行的禮儀。
他把自己的打算告訴兄弟們後,他們都極力稱讚,並說服他按照自己的決定去做。因此,他立即去見伊思弗萊德王後,因為她熟悉他,正是由於她的建議和推薦,他才被接納進修道院的。他向王後詳細說明了自己想去參觀聖徙教堂的願望。這位年輕人良好的目標使王後大為高興,她把他送到在肯特的她舅舅的兒子厄肯伯特王那裏,要求他把這位年輕人隆重地送往羅馬。當時,在那裏擔任大主教的是荷諾裏烏斯,他是最神聖的教皇格雷戈裏的其中一名信徒,熟請教會事務。這位精力充沛的年輕人在停留那裏期間勤奮地學習他所見到的一切。這時另一個名叫比斯科普,別號本尼狄克的年輕的英吉利貴族由於同樣希望去羅馬,碰巧到達那裏。關於這個人,我們已經提到過。
國王把威爾弗裏德交給本尼狄克一行,並命他把他安全帶到羅馬。他們到達裏昂後,該城的主教達爾芬納斯把威爾弗裏德留住了,而本尼狄克則繼續兼程前往羅馬。威爾弗裏德被留下來是因為達爾芬納斯十分欣賞這位年青人聰慧的談吐,堂堂的儀表,敏捷的行動,成熟而穩健的思想。同時,正因為這樣,威爾弗裏德在裏昂期間達爾芬納斯還給了他及他一行人大量的生活必需品。此外,他還提議,隻要威爾弗裏德願意,就讓他管理相當大的一部分法蘭西土地,把自己兄弟的一個女兒嫁結他,並永遠把他看成自己的義子。
但是,威爾弗裏德在感謝達爾芬納斯向僅是異鄉之客的他所惠予的好意之後,回答說,他已下定決心走另外一種生活道路,正因為這樣,他才背井離鄉前往羅馬。
主教聽完他的話後,派了一個向導帶他上路,並給他準備了大量的旅途上的必需品。他懇求他在歸國途中別忘了住到他家裏。不過,威爾弗裏德到羅馬後,總是按照自己最初下定的決心,日夜專心禱告,思考著教會的事情。
其間,他結識了一個非常博學的聖人,即助祭長兼教皇顧問博尼費斯。在他的指導下,他係統地學習了四卷福音書,掌握了複活節時間的正確推算方法。
他還從這位導師的授課中學到了在自己的國家裏無法學到的許多其它有利於教會教規的事情。他愉快地在那裏學習了幾個月後回到法蘭西達爾芬納斯處,與他共住三年,其後由他削發。達爾芬納斯極其喜愛他,喜愛得甚至想要使他成為自己的繼承人。但由於達爾芬納斯被殘殺,這個想法沒有實現,而威爾弗裏德卻保存了性命,成了自己國家,即英吉利的主教。原來,王後鮑爾德希爾德曾指派一群人去處死主教。當時,他的教士威爾弗裏德不顧主教的反對跟隨他到刑場,希望與他同死。但是,當劊子手知道他是異鄉人,一個英吉利人時,就饒了他,不願將他與他的主教一同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