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君取士,必明其九德之常,知其人常能行之,然後以此九者之法擇人而官之,則為政之善也。“明”謂人君明知之。王肅雲:“明其有常則善也,言有德當有恒也。”其意亦言彼能有常,人君能明之也。鄭雲:“人能明其德,所行使有常,則成善人矣。”其意謂彼人自明之,與孔異也。
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三德,九德之中有其三。宣,布。夙,早。浚,須也。卿大夫稱家。言能日日布行三德,早夜思之,須明行之,可以為卿大夫。浚,息俊反,馬雲:“大也。”日嚴祗敬六德,亮采有邦。有國,諸侯。日日嚴敬其身,敬行六德,以信治政事,則可以為諸侯。嚴如字,馬、徐魚檢反。翕受敷施,九德鹹事,俊乂在官。翕,和也。能合受三六之德而用之,以布施政教,使九德之人皆用事。謂天子如此,則俊德治能之士並在官。翕,許及反。俊乂,馬曰:“千人曰俊,百人曰乂。”百僚師師,百工惟時,僚、工皆官也。師師,相師法。百官皆是,言政無非。僚本又作寮。撫於五辰,庶績其凝。”凝,成也。言百官皆撫順五行之時,眾功皆成。撫,方武反。凝,魚陵反,馬雲:“定也。”
[疏]“日宣”至“其凝”正義曰:皋陶既陳人有九德,宜擇而官之,此又言官之所宜:“若人能日日宣布三德,早夜思念而須明行之,此人可以為卿大夫,使有家也。若日日嚴敬其身,又能敬行六德,信能治理其事,此人可以為諸侯,使有國也。然後撫以天子之任,合受有家有國三六之德而用之,布施政教,使九德之人皆得用事,事各盡其能,無所遺棄,則天下俊德治能之士並在官矣。皆隨賢才任職,百官各師其師,轉相教誨,則百官惟皆是矣,無有非者。以此撫順五行之時,以化隘天下之民,則眾功其皆成矣。”結上知人安民之意。傳“三德”至“大夫”正義曰:此文承“九德”之下,故知“三德”是九德之內課有其三也。
《周語》雲:“宣布哲人之令德。”“宣”以布義,故為布也。“夙,早”,《釋詁》文。
又雲:“須,待也。”此經之意,謂夜思之,明旦行之,“須”為待之意,故“浚”為須也。大夫受采邑,賜氏族,立宗廟,世不絕祀,故稱“家”。位不虛受,非賢臣不可,言能日日布行三德,早夜思之,待明行之,如此念德不懈怠者,乃可以為大夫也。以士卑,故言不及也。計有一德二德,即可以為士也。鄭以“‘三德’、‘六德’,皆‘亂而敬’以下之文”,經無此意也。傳“有國”至“諸侯”正義曰:天子分地建國,諸侯專為己有,故“有國”謂諸侯也。“祗”亦為敬,“敬”有二文,上謂敬身,下謂敬德,“嚴”則敬之狀也。
故言“日日嚴敬其身,敬行六德,以信治政事,則可以為諸侯”也。諸侯大夫皆言“日日”者,言人之行德,不可暫時舍也。臣當行君之令,故早夜思之。君是出令者,故言敬身行德。此文以小至大,總以天子之事,故先大夫而後諸侯。傳“翕合”至“在官”正義曰:“翕,合”,《釋詁》文。以文承“三德”、“六德”之下,故言合受三六之德而用之。以此人為官,令其布施政教,使此九德之人皆居官用事。謂天子各任其所能。大夫所行三德,或在諸侯六德之內,但並此三六之德,既充九數,故言九德皆用事,謂用為大夫,用為諸侯,使之治民事也。大夫諸侯當身自行之,故言“日宣”、“日嚴”。天子當任人使行之,故言“合受而用之”。其實天子亦備九德,故能任用三德、六德也,則俊德治能之士並在官矣。“乂”訓為治,故雲“治能”。馬、王、鄭皆雲:“才德過千人為俊,百人為乂。”傳“僚工”至“無非”正義曰:“僚,官”,《釋詁》文。“工,官”,常訓也。“師師”謂相師法也。傳“凝成”至“皆成”正義曰:鄭玄亦雲:“凝,成也。”王肅雲:“凝猶定也。”皆以意訓耳。文承“百工”之下,“撫於五辰”還是百工撫之,故雲“百官皆撫順五行之時,則眾功皆成”也。“五行之時”即四時也。
《禮運》曰“播五行於四時”,土寄王四季,故為“五行之時”也。所撫順者,即《堯典》“敬授民時”,“平秩東作”之類是也。
無教逸欲有邦,不為逸豫貪欲之教,是有國者之常。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兢兢,戒慎。業業,危懼。幾,微也。言當戒懼萬事之微。兢,居淩反。業如字,徐五荅反。幾,徐音機。無曠庶官,天工人其代之。曠,空也。位非其人為空官。言人代天理官,不可以天官私非其才。天敘有典,敕我五典五惇哉!天次敘人之常性,各有分義,當敕正我五常之敘,使合於五厚,厚天下。有典,馬本作“五典”。分,扶問反。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庸,常。自,用也。天次秩有禮,當用我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禮以接之,使有常。有庸,馬本作“五庸”。同寅協恭,和衷哉!衷,善也。以五禮正諸侯,使同敬合恭而和善。衷音中。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五服,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異,所以命有德。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言天以五刑討五罪,用五刑宜必當。政事懋哉!懋哉!言敘典秩禮,命德討罰無非天意者,故人君居天官,聽政治事,不可以不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