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學涵蓋在幾行文字中:你的富庶深藏在你的心靈中,你的價值體現在你的工作中,你的動機比你的目標更值得關注,別老是期待別人表揚你的成就。
從遺傳的秉性中,我們汲取人生哲學。
從大事件的經曆和人們的閱曆中,我們汲取人生的哲學。
從課程和知識中,我們汲取人生哲學。
人生哲學就力量和根由而言,在我看來它的次序排列是這樣的。假如人們在秉性上存在差異,即使有相似的學問、知識和閱曆,他們的人生哲學也是不盡相同的。
我的人生哲學中最重要的方麵得益於我的天性,繼而經曆和閱曆使我的人生哲學更有所提高。
我的意思是指很少在乎物質財富。
我最為驚奇的是,人們拚死爭搶田園、宮殿,追逐斂財聚寶。
也許,我的驚奇由此延伸到更大、更了不起的人物:曆史風雲人物和南征北戰的英雄豪傑在我看來,致力於征戰的擴張者要比致力於斂財聚寶的人更令我驚詫,我說的是拿破侖和亞曆山大,他們便是這種認為和感知的印證。
也許有人會想,這是一種理性哲學,或者一種觀點和作為的趨勢。
事實上,我自身的理解是,先天的秉性必然勝過後天的熏陶。
如果一個人身無分文時不值得被人尊重,那我絕不會因為他現在成了巨富而去尊重他。
我也絕不會因為自己站在一個大款的身旁而感到自己的渺小;相反,我會對值得藐視的人,深感其微小。
由此可見,我對物質財富是很少關注的,因為擁有它,在我眼中,並不使擁有者高大;缺了它,對我來說,並不使我顯得卑微至於我同人們相處的人生哲學,則經驗和閱曆的作用遠甚過遺傳秉性的作用。
我原本同他們相處得很累,而後我了解了自己指望他們的,便是使自己放鬆,免於勞頓。
我為自己確立了對待他們的座右銘:別期待他們很多,也別奢望他們太多。
如果公正對待他們會有損失或同他們的願望相抵觸,力求公正是至善至美的。
如果公正既沒有讓他們付出代價,又沒有觸犯他們的願望,則他們做到公正。
他們中有那種公正者,即使公正曾傷害過他但是,這種人是千萬分之一,你甭想隨時找到他。
和他們一起,我的心滿足於這樣的事實,習慣於他們的疏遠公正,甚至一旦我同公正者中的一位達到一致時,我幾乎會感到非常的失望。
他們是善良的人?
他們是邪惡的人?
讓願意研究他們的人慢慢地研究去吧,不過,他能和他們相安無事,既不貪圖善良這門發善心,也不在乎邪惡者們的歹毒。
我的工作哲學可以歸納為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