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政治生活經濟學(2)(1 / 2)

人力資本是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知識、能力和健康,它是以勞動者數量和質量表示的資本,是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物質資本概念而言的。完整的資本概念應包括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兩個部分。人力資本投資與實物資本投資之間有相似之處,例如兩者都要計價折舊等。但是兩者之間也有區別,特別是人力資本不能作為擔保品,因為它不能出售;且個人也不能像實物資本的所有者那樣將其風險分散化或多樣化。

人力資本是通過對人力的投資而形成的。這些投資主要包括,用於提高勞動力質量的教育和培訓的支出;用於增加未來勞動力數量和提高現有勞動力身體素質的衛生保健費用的支出;用於調劑國內勞動力餘缺和發揮勞動者專長的國內流動費用的支出;用於國際間人力流動的移民入境費用的支出等。

人力資本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動力源泉。最終決定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是自然資源的豐瘠或物質資本存量的多寡,而是這個國家所擁有人力資本的數量和質量,尤其是經過專門訓練的專業化人才的規模和水平。

人力資本投資的核心是教育投資。教育投資帶來的收益,要遠比對非人力資本投資更有益於經濟的持續增長。

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後的根本原因,主要不在於物質資本的匱乏,而在於人力資本的稀缺。

按照新的發展理論,影響經濟增長的要素包括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和自然資本。而世界銀行采用新的國民財富測量方法發現,人力資源占國民財富總量的比重最大,在40%~80%之間。其中,高收入或上中等收入國家這一比重占優先位置,如北美地區為76%,西歐地區為74%,東亞地區為77%,即使在低收入國家這一比重也是最大的,超過了生產性資產和自然資產的比重。盡管這一測量方法還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它使人們重新認識國民財富的來源,即人力資源是最大的國民財富,而人力資源在傳統的國民經濟核算體係中被人為地忽略了。這一新的測量國民財富及構成的政策含義是強化人力資本投資,不斷提高人們的發展能力,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就等於大幅度增加國民財富。

鄧小平時代提出了科教興國戰略,今天政府又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這都是認識到了人力資本重要性後推出的積極政策。

人性自利與政府介入

1. 人們不願提供公共物品

當潛在的消費者麵臨為某種公共品供應出錢的問題時,個人都有不說出他真實付款意願的動機,因為他同樣可以取得供應給表示願意付款人的公共物品。所以在公共品的提供量不能改變的場合,公共品就有可能被提供出來,而那些不真實說出他們優先選擇的人,卻從這種公共品的存在中得到好處;如果公共品的提供量可以改變(如可變的新鮮空氣的量),那麼若不如實說出優先選擇,將使這種貨物的供應比如實說出時少,但不如實說出優先選擇的人仍將得到這種貨物,並且仍然不付款,所以他們仍是得益者,因而稱之為免費搭乘者。

我國文化傳統之一就是人們喜歡在元宵節放煙花、看煙花。但是有研究人員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在一個村鎮上,起初一兩個人在放,他們很快沒了積極性,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個人不願意舉辦煙花表演呢?全鎮500個居民中的每個人對觀看煙火都給予了10元的估價。放煙火的成本為1000元。由於5000元的利益大於1000元的成本,小鎮居民在元宵節看煙火是有效率的。

私人市場能提供有效率的結果嗎?也許不能。設想這個小鎮的企業家決定舉行一場煙火表演。他肯定會在賣出這場晚會的門票時遇到麻煩,因為他的潛在顧客很快就會想到,他們即使不買票也能看煙火。這種物品沒有排他性,因為要排除任何一個人看煙火是不可能的,而且,它也沒有競爭性,因為一個人觀看煙火,並沒有減少其他任何一個人觀看煙花。因此,人們有一種搭便車者的激勵。搭便車者是得到一種物品的收益但避開為此支付成本的人。

說明這種市場失靈的一種方法是,它的產生是由於外部性。如果企業家舉行煙火表演,他就給那些不交錢看表演的人提供了一種外在收益。當他決定是否舉行煙火表演時,沒有考慮到這種外在收益。盡管從社會來看煙火表演是合意的,但從私人來看無利可圖。結果,企業家作出不舉行放煙火表演的決定。

盡管私人市場不能提供小鎮居民需要的煙火表演。但解決小鎮問題的方法是顯而易見的:當地政府可以讚助元宵節的慶祝活動。鎮委員會可以向每個人增加2元的稅收,並用這種收入雇傭張三提供煙火表演。小鎮上每個人的福利都增加了8元,煙火的評價10元減去稅收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