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需求呼喚政府調控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那就是猴子撈月的故事。故事說,樹上的猴子們一隻隻都拉著前麵一隻的尾巴,形成一條鏈子,把最後一隻送到水麵,讓它在水中撈月。大家看了覺得好笑,現在看來,這些猴子的探索精神還是很不錯的,通過實踐,它們自會明白,那水中的月亮不過是天上的月亮的影子,並非實體,從而增長知識。倒是我們人類,往往把投影當做實體,而把實體拋在腦後。例如,宋代理學家朱熹創造的理學,主張“存天理,滅人欲”,而不知道當時的人的貪欲是商品經濟發展的折射,是社會不公正的投影。這無異於企圖從水麵上抹去月亮,又比撈月的猴子高明多少呢?
猴子認為,月亮在水中,可等它們真正去打撈時,月亮卻破了、碎了。水中的月亮永遠隻是一個美麗的影像而已。在經濟學裏,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今的泡沫經濟就如水中的月亮一樣,它由投機活動產生,從而造成社會經濟的虛假繁榮,最後必定泡沫破滅,導致社會動蕩,甚至是經濟崩潰。
所謂的“泡沫經濟”是指經濟過熱,虛假膨脹,最後像肥皂泡沫一樣破滅的形象化說法。其主要表現是不動產和股票的市價超常規急劇上漲,價格嚴重背離價值,破壞了市場正常的供求關係,信用混亂,資產驟然收縮,經濟陷入危機。
最早出現的“泡沫”事件,是以鬱金香這種觀賞植物為投機對象,而不是以房地產和證券為投機對象。
鬱金香從土耳其傳入西歐,是在16世紀中葉,傳入後不久即在荷蘭獲得較高的評價。特別是變種鬱金香栽培成功之後,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球莖的價格開始異常上升,進而發展成投機對象。鬱金香交易市場除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市場內誕生外,在鹿特丹和萊登等地也先後出現。隨著價格的上漲,與鬱金香栽培無直接關係的人也參與了交易,於是許多人一夜之間成為富翁。富翁們的出現又促使更多的人倒購,球莖的價格則扶搖直上。隨著買賣的日趨活躍,現貨交易已不敷需要,期貨交易開始產生。期貨交易又使鬱金香球莖買賣中的投機性迅速加大。
好景不長,泡沫的破裂,終於在1637年2月4日這一天到來。這天,希望出手的人擠滿了各地的交易所,價格急劇下落,市場迅速崩潰。許多靠借款進行買賣的人,突然間變得身無一文甚至負債累累。沒有預料到的事態使城市陷入混亂,直至發生國家經濟危機,這也成為一次著名的“泡沫事件”。
“泡沫”破滅,經濟顯現後遺症,其主要特征是:股價、地價大幅下落,不動產業蕭條,股市長期低迷,證券公司收益劇減;欠息欠賬等不良債權膨脹,償款負擔增大,企業對價格風險大的產業投資熱情下降,資金轉向短期投資和債券;股價下落損害一般中小企業和家庭消費,資金需求不旺,迫使中央銀行貼現率下降。概括地說,“泡沫經濟”的後果:一是社會分配不公。有的土地所有者個人資產驟然升值,而另一些高價買入股票、地產者則損失慘重,貧富差距拉大。二是金融信用危機。不動產抵押貶值,債務拖欠破產案件增多。
另外,“泡沫”破滅後,經濟恢複滯緩,經濟調整難度增大,“泡沫”高潮時企業借貸增多,“泡沫”破滅後企業收益惡化,負債加重。因此,各個國家都會積極防止“泡沫經濟”發生。
對資產的狂熱需求會引發經濟泡沫,泡沫崩潰導致經濟蕭條,但不良需求還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走在大街上,經常看到一些美女手臂上的花紋:一隻色彩鮮豔的大蝴蝶。這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文身,其實不是文身,這是一種貼紙,貼上去有文身的效果,還可以洗掉它,非常方便,免去了文身造成的許多麻煩。現在的人真是聰明,連這樣的事情也想到了。
現在的人聰明的背後是市場需求的力量太大。的確,隻要市場上有一種需求,而這種需求又能夠給商家帶來利潤,就一定會有這種供給,即使這種需求未必文明,這種供給未必合法。比如由對毒品的需求導致的對毒品的供給就是較極端的例子。即便是文明社會用盡各種辦法,但因為滿足對毒品的需求的供給可以導致暴利,毒品供給者就是冒著上絞刑架的危險也要生產並販賣毒品。懲罰隻是抬高了毒品的生產與銷售成本,但生產者與販賣者轉而又將這種風險成本以提高價格的方式轉嫁給毒品消費者了。這就是需求的力量!
人的欲望是產生各種需求的源泉,而欲望又具有無限性的特點,即人們的欲望永遠沒有完全得到滿足的時候。一個欲望滿足了,又會產生新的欲望。“人心不足蛇吞象”這句中國俗語就揭示了這個道理。中國傳統道德觀把人的欲望看成罪惡之源,主張“存天理,滅人欲”。其實,正是人類欲望的無限性推動了社會不斷進步。人的欲望要用各種物質產品或勞務來滿足,物質產品或勞務要用各種資源來生產。但是,自然賦予人們的資源是有限的。一個社會無論有多少資源,總是一個有限的量。相對人們的欲望,資源量總是不足的,物質產品或勞務也總是不足的。人類欲望的無限性造成了資源的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