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職場經濟學(2)(2 / 2)

據說在美國廣泛流傳著這樣一道數學遊戲題:“老板給你兩個加工資的方案。一是每個年度結束時加1000元作為工資,二是每半年結束時加300元。請選一種。”一般不擅數學的,很容易選擇前者:因為憑感覺認為一年加1000元總比兩個半年共加600元要多。其實,由於加工資是累計的,時間稍長,往往第二種方案更有利。例如,在第二個年度結束時,依第一種方案可以加得1000+2000=3000元。而第二種方案在第一年加得300+600元;第二年加得900+1200=2100元,總數也是3000元。但到第三年,第一方案可得1000+2000+3000=6000元,而第二方案則為300+600+900+1200+1500+1800=6300元,比第一方案多了300元。到第四年、第五年會更多。因此,你若會在該公司幹三年以上,則應選擇第二方案。

這個數學題把一個人解數學題的能力和他將會取得的經濟利益聯係起來了。可以推斷,生活中這樣的問題一般不會出現,但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和進行各種選擇,我們回答和選擇的結果,除了決定著我們的經濟收入的增長或減少外,還影響到今後人生的發展。

不同的人對同樣的問題反應不一樣,是因為人和人不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小算盤,這個小算盤指的是人的思考方式。有些人偏重於感性,在理性的計算方麵欠缺思考的能力與技巧,而有些人則善於應付這樣的問題。

魯迅先生有一段很有名的話:“然而窮人絕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煤油大王哪會知道北京撿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饑區的災民,大約總不去種蘭花,像闊人的老太爺一樣,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這話除了眾所周知的意思之外,稍加分析也可以看到不同的思維方式對人的生活和命運的影響。

沒有一個好的思考方式,肯定不會有持續的有價值的行動,思維方式在塑造人的命運方麵的根本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以上加薪的例子告訴我們:理性的思考可以保證選擇的正確。在麵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時,必要的時候要發揮理性精神進行細致的思考,不要隻看眼前。

職場成功學

同是闖蕩江湖,有的人波瀾不驚,有的人卻風生水起,這是因為有的人不諳水性,而有的人卻精於此道。同樣,在職場闖蕩,有的人忙忙碌碌、舉步維艱,有的人卻平步青雲、直上九天。這是為什麼?其實,職場如江湖,怎樣在江湖中修煉內功使自己成為一個武林高手,對於你經營好自己的事業是至關重要的。

李開複從微軟跳槽到Google,引起了一次人事地震,導致微軟起訴Google。雖說官司最終和解,但兩家世界上有名的公司為了一個員工打官司,畢竟很少見。

李開複給人的印象是儒雅、坦誠和智慧,中國的大學生們非常崇拜他。李開複曾說過微軟是他最後一個東家,他在微軟5年,跳槽走的時候,解釋說是要“追隨我心”。

從經曆看,李開複從小就很有個性,或者說是叛逆,幼兒園沒上完,就要上小學,家長不同意,他就天天鬧,最後還是讓他上了學。20世紀70年代,李開複在美國讀法律,畢業以後很可能成為大律師,在美國做律師都是很有錢的,社會地位也高,可是他中途放棄,說要學新鮮的,於是,學了計算機。那時計算機行業遠沒有現在這麼火,可他還是“冒險”學了計算機。

在李開複的職業生涯裏,都是在一個地方幹三五年,就跳槽到別處。雖然李開複經常會“追隨我心”,有個性,但並不“各色”。李開複性格比較靦腆,但他非常清楚,在企業裏麵,得到關鍵人物的支持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就用了一個特別簡單的辦法——請人吃飯,向人請教。在公司裏麵,大家吃午飯都很隨便,李開複就專門去請本部門、其他部門的重要人物共進午餐,今天請這個吃,明天請那個吃,還總向人家請教。這樣,幾個月的時間,李開複就成為公司裏麵所有關鍵人物都很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