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關係是利益關係
小紅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冤的人,比竇娥還冤。
小紅曾經是電視台的美女加才女,她被一位著名媒體投資人看中,請去籌備一本都市期刊。小紅非常投入,把自己的很多朋友也拉來一起做。期刊上市了,經營慢慢步入正軌,小紅有一天突然發現,她的一位好朋友——被她請來做編輯部主任的小T,竟然背著她和老板(投資人)密切接觸,而且說了很多她的壞話。老板則表示出一副公平競爭的態度:小紅很能幹,小T也很能幹,至於小T能否替代小紅,要看她們各自的表現。
小紅非常鬱悶,找朋友聊天。
朋友問她:“小T和你是什麼關係?”
小紅:“朋友啊。”
朋友:“現在呢?”
小紅:“同事啊。”
朋友:“如果以前不是朋友,是單純的同事,她想往上升以取代你,正常嗎?”
小紅:“嗯……正常。”
朋友:“同事關係,即工作關係,更準確地講,就是為了利益在一起做事的關係。並且,每個人其實都希望通過工作獲得更多利益,對吧?”
小紅:“我明白了。”
道理其實非常簡單,職場是生意場,在職場中,人和人之間最終隻有一種關係:生意夥伴關係,以利益交換為基礎的生意夥伴關係。
另外一個例子是創維集團的老板黃宏生。
黃宏生給人的感覺相當厚道,聽他講述創業的故事,就是帶著一幫弟兄打江山的感覺。結果,黃宏生第一次遭遇重大挫折,是他非常倚重的陸強華帶領整個銷售團隊集體跳槽;第二次,也是因為身邊人舉報,在香港惹上官司。其實,如果黃宏生不是用對待家裏人的方式對待這些人,利益、規則都講得清清楚楚,大家有什麼期望的變化隨時擺到桌麵上來談,可能也就不會遇到這些突然性的“背叛”。
職場人際關係,也是按照價值鏈的方式串聯起來的,包括供應商、客戶、合作者、競爭者、可能的替代者、潛在的對手和同盟者,等等,這些人都是你的職場生意夥伴。因為期望和人際關係會發生變化,你今天的平級同事可能是你明天的上司,今天的競爭對手可能是明天的客戶。所以,在職場人際經營中,對各種人都要保持平和、理性的心態。
自古以來,就有“禍從口出”的說法,既然職場關係是利益關係,存在一定的競爭關係,那麼就不能亂說話。同事之間,如果彼此信得過、合得來,就可以多談一些,談深一些,但也不能信口雌黃。如果是關係較疏遠的同事,在交談中你就要謹慎一些。因為同事間,確實存在著一些讒言、流言、毀言、誣言,一旦你口無遮攔,什麼都說,就有可能被人利用而深受其害。所以,最好是“逢人隻講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一定要記住,不要在人前隨意議論他人的長短以及兜售自己的某些隱私或亮出自己的某些底線。這樣,就不會因口無遮攔而吃虧上當。
擇業與跳槽的機會成本
生活中不乏博弈思維的警語。“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便是這樣的警語。它告誡人們在人生的關鍵點選擇要慎之又慎,避免作出錯誤的決策。
對於男士來說,選擇職業對於一生的發展是關鍵的。對於“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社會來說確實如此;而今天,女人和男人以同樣的身份進入社會、選擇職業,因此,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步入社會、選擇從事工作時,要謹慎選擇行業。因為,拋棄原有職業的成本太高。
拋棄原來的職業重新選擇職業的成本來自於多方麵。一方麵,一旦你從事了某種職業,如果半途而廢,重新擇業,以前所花的時間等於白費。當然如果你所做的工作具有繼承性,能夠對新的選擇有所幫助,拋棄舊的職業,並不是一個完全的浪費。但人們從事新的職業,畢竟有一個適應過程,尤其是分工高度專業化的今天,競爭異常激烈,任何時間上的浪費將使你處於不利的境況。
另一方麵,成本來自於他人對你的判斷。你的經曆構成了別人對你的判斷,尤其是在中國更是如此。你從事過某種行業,“意味著”你可以做某種工作,同時也“意味著”你不適合從事其他工作。對於你要從事的新的行業,除非你花了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證明了自己的資格,否則其他人對你在新的行業的能力不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