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買車判斷時可以和不買車作一下比較,將自己多花的費用和給自己帶來的方便相比較,看看自己願意做什麼選擇。不要忽略一些小的數據或問題,有些事情好像是個小事情,其實是決策是否買車的重要依據,如沒有合適的停車位,你的汽車安全就很難保障,保不準被刮被擦或者被偷,那麼還是緩一緩再買車吧。當然有些不是特別重要的數據也不要太計較,比方說車的配置多並不意味著就一定好,如果是用不著的東西價值也不大。配置多了,要修理的東西也多了,會能增加養車費用。
買車的感覺很好,但是過上幾年,你或許就厭煩了,想換一輛新車有的車主一段時間後會因為其他原因而將車賣掉,所以在買車時考慮一下車的保值因素還是很有必要的。在汽車消費十分成熟的歐美國家,保值率早已成為選購汽車的重要指標之一。所謂保值率,指的是某種車型在使用一段時期後的易手價格與原始購買價格的比率。車的保值率取決於汽車的性能、價格、可靠性、配件價格及維修便捷程度等多項因素,就我國目前市場來看,夏利、桑塔納、捷達等老品牌的保值率還是不借的。對於在幾款新車中拿不定主意買哪款的消費者來說,可以了解一下舊車市場的行情,研究一下自己喜歡的車型哪一種保值率最高,也許有助於你買一款最中意的新車。
很多人可以不買車,但大部分人是會去買房子的。
有些人是為了住而買房,有些人則為了炒房。需要住房子的人和炒房的人,加上謀求高額利潤的房產商,這三者把房價抬得越來越高。現在房價相對於一般中國人的收入水平來說,真是個大數字,購買不能不慎重。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買房子是否合算呢?很多專家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計算方法,其實買房人大可以找些相關的資料看一看,不過不要被裏麵的數字嚇著了。購買決策主要應取決於對未來房價漲幅的預期,價格的漲跌和社會心理環境密切相關,而在這方麵人是不能作出精確的估計的,所以關於房子價格升高幅度的問題,你不要指望會有一個絕對正確的判斷,即使作出預測,也是一個概率判斷。投資不管風險是大是小,總是有風險的。
邊際效用遞減:大餅不能連著吃
消費者行為從根本上取決於人們的收入狀況,但是收入一定時,消費行為則主要由人們的文化—心理素質決定。
因此說,消費是基於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由文化—心理素質決定,並同時反映這一素質的經濟活動。高收入伴隨高消費,一個月薪1萬元的人的消費水平遠遠高於月薪隻有1000元的人的消費水平。當人們收入水平提升時,無論消費的數量、質量,還是品位、範圍都會提高或擴大。
但是,消費水平的提高,並不意味著效用最大化或福利最大化。提高的消費水平所帶來的滿足程度,並不一定隨著你的消費支出的增加而等比例遞增,或許還相對遞減。
2002年3月4日,貴州某地一名4歲的兒童因食物過量死亡。
當天是李某的生日,他的妻子特地燉了兩隻豬蹄準備慶祝一番。燉熟之後,4歲的兒子嚷著要吃,李妻便盛了一碗給他。隨後,李某夫婦外出,回家後發現兒子死在高壓鍋旁,鍋內七八斤重的豬蹄全被兒子吃光,隻剩一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