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消費經濟學(3)(1 / 3)

在正常情況下,商品不會既是最好的又是最便宜的,這是我們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而要想真正做到令自己滿意,首先要對所謂的“好”有一個切實的標準。比如裝修居室,商店裏的木地板價格便宜的每平方米30元,但貴的也有100~200元的,其質地更是令人眼花繚亂。這時就不要僅憑價格,而是根據自己房屋裝修的檔次、規格、顏色等,選擇較為滿意的木地板。這裏的“滿意”與裝修的好壞程度及個人的審美標準有關,而不是單指東西好壞。然後在滿意的基礎上再選取價廉的。如果在這些木地板中,覺得中等檔次的與自己的裝修水平相適應就叫“滿意”,那麼可以在這一類裏進行選擇。當然,你會發現同樣符合條件的木地板,每平方米45元的比60元的合算。

買東西還要選擇購買時機。

什麼是最佳購買階段?花最少的錢,買的東西又不落伍,那就是最佳購買階段。商品特別是耐用消費品,總要經曆開發、研製、小批量生產、大量投產、萎縮等階段,然後是新一輪的開發、研製……在最初的開發、研製階段,產品的性能還不穩定,但十分新潮,產品的成本高、售價貴,市場銷量逐步上升但升幅不大。這個階段的商品不宜購買,應等到其進入批量生產階段,此時商品的性能、質量逐漸趨於穩定,生產批量大,價格有所下降。假如不是特別急需使用,最好再等一等,因為其價格還未降到最低穀。接下來是“維持量階段”,市場已接近飽和,形成買方市場,價格大幅下降,這時才是最佳購買階段。這個階段不但價格合算,而且產品質量進一步完善,廠家競爭也趨於白熱化,消費者正好坐收“漁翁之利”。這說起來好懂,但真正做到“恰到好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李特別喜愛手機,剛參加工作就花四千元買了一個最新款手機,誰知還沒過一年,市場上這款手機的價格已降到不足兩千,不能不說損失慘重。可見,找準最佳購買階段是把錢花到實處的重要一環。

買車買房要勤打算盤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買車目標,有人買車作為掙錢的工具,有人買車是為了工作和生活的方便,有人把車當成社會地位的標誌,但是每個人都想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最適合自己的車。市場上的車的品牌和型號五花八門,使不少想買車的人不知道該如何選擇。

買車的決策所使用的計算方式是很簡單的,隻要在正確的數據基礎上,用簡單的方法,就可以作出是否買車和買什麼車的決策。因此為了買車,要在取得各種數據上多下工夫,這些數據有一些是感性的和舒適度方麵的東西,有一些則可以得出具體的數字或可通過數字表現出來。為了得到這些數據,要傾聽他人的意見、看有關資料、去車市看車、進行具體的谘詢,等等。

買車需要的數據包括:

1.個人方麵:經濟實力,自己的需要,家人的偏好等。

2.車的質量和服務方麵:動力性能、安全性能、車的配置、外觀、內飾、舒適程度、品牌、服務等。

3.購置方麵:不同車型和經銷商的價格、付款方式、在拿到車前的其他必需花費、賣方的服務和可信度等。

4.購買之後的有關數據:買了之後還要付養車費,包括保養、維修、保險、養路費、汽油等費用,還必須有合適的地方停車,又有停車費。這些方麵可以谘詢一下他人,看看他們的養車費是多少,然後再根據自己的使用情況計算一下費用的大致數據。

為了很明確地比較這些數據,你可以將你所選擇的不同車型的數據,列成表格的形式。需要作出判斷的問題主要包括:要買車嗎?願意花大約多少錢買車?相適應的自己喜歡的車型是什麼?通過什麼渠道購買?付款方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