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消費經濟學(2)(1 / 2)

有些人是理智的消費者,他們將自己的經濟行為限製在計算的框架內,他們有經濟方麵的計劃,或者是有明確的預算,他們能嚴格執行自己的計劃或預算。他們的小算盤在賬目上打得更精一些,他們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對未來生活的考慮,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理智的消費者在購買東西時的思路是這樣的:我真的需要這件東西嗎?這項花銷會不會影響我的下一步的經濟計劃?購買帶來的利益相對於付出的代價是否合適?我為了購買這件東西,應該采取什麼策略?

一個人如果能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他就會傾向於用理智的眼光來看待其他經濟問題,他的思維方式就是目光長遠的、積極進取的。這種計算的習慣和技巧,將使他邁向成功的腳步更加穩健有力。

在計劃一個行動的時候,要為自己的考慮增加一個前提,首先要考慮自己的預算的要求,如果不是特殊的情況,超過了這個預算的行為,都應該是在禁止之列的。

一個人是否善於理財其實和他的生活方式有很大關係,生活方式反映了,他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和他的行為習慣。所謂的理財技巧,不過是來源於人的思考模式和行為習慣。人並不在所有的時候都是理性的人,比方說,一個吸毒成癮的人是不會因為計劃不再吸毒而不去吸毒的;一個上網玩遊戲成癮的人,也不會因為認為上網時間太長有害健康,計劃暫時不再上網而不去上網。所以說,人的有些消費習慣是難以改變的。很多教人理財的方法,雖然看起來很巧妙,但是常常收效甚微。

改變人的思考模式和行為習慣,是一種自內而外的修養過程,是提高人的理財能力的根本之道。思考方式的形成是一種長期積累的過程。行為習慣也是這樣,為了執行自己的預算,一個有著不良消費習慣的人,在個人習慣方麵要下工夫謀求改變。在思考方式方麵,數學訓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嚴謹和全麵看待問題的模式,這種模式用到生活中的消費決策上,會使人的決策更趨於理性化。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些決策理性化的具體方法。

人在生活中購買日常用品時,常常不作細致的考慮,但是有時候需要購買一些昂貴的商品,這就需要慎重考慮了,甚至這種考慮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善於安排這種支出,既能明顯地節約費用,又能使生活舒適。

欲購一件昂貴物品,總要與家庭所有成員商量一下,根據家庭的現有積蓄、每月收入和日常衣食住行的開銷,算一算該不該買。不必要的東西不要買,這是一種浪費。可以召開家庭財務會議,當然,如果你是單身的話,這次大會隻有你自己參加。每一個人暢所欲言,談自己對這次有可能進行的支出的計算方法和結果,集思廣益,從中找到最好的方法。

要考慮自己的資金實力、自己的信貸能力和自己抵禦風險的能力、家庭成員的生活水準和緊急事件的應對,這些問題畢竟需要一定數額的資金作為保障,你要計算這個數額,並在保證這個數額的基礎上考慮自己的購買。購買分為投資性購買和消費性購買,如果是消費性購買,則更應該謹慎,因為這種購買是不能創造新的價值的。

還要考慮一下退路,有很多購買是在一定誘惑下很容易就買進了。但是,在買進一種金額較大的商品前,有必要考慮一下將它賣出的容易程度。將車賣掉,意味著要損失一大筆錢,房產雖然有保值的效果,但一般在短時間內不能產生利益,而且要賣掉房產也是一樁很麻煩的事情。這些考慮得出的數據,可以作為你進行綜合考慮時的有價值的參考。

賣家也會提供多種購買方式,你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作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如果是分期付款,最直接的問題是銀行按揭到底貸多少年,獲得的利益和支出的利息比最理想,這個問題的計算稍微複雜一些,要考慮怎樣使支付的利息總數最低,而又不太多地影響你的生活。要評估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分期付款壓力。

買東西還要考慮商品的性能價格比是否合算,以及討價還價的問題。考慮的問題主要包括:商品對自己的用處、使用年限或商品的質量、商品的性能和服務、品牌、價格,等等。這牽涉到很多數據,以及在這些數據基礎上選擇最優方案。從對商品的性能價格之間的比較,到作出購買決策的過程,實際上是人在頭腦中進行的一個很複雜的計算過程。所以說,買東西裏邊的數學運算並不像我們所感覺到的那樣簡單,一個人是否善於買東西,和他對數學的使用能力有關,這種能力是一個人理財能力的一部分。

培養你的消費控製力

我們該如何改進隨意消費的習慣呢?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用對金錢的積極態度取代消極態度。

聖地亞哥國家理財教育中心提出了“選擇性消費”的觀念——你不應該對自己說:“我該不該買這東西?”而應該問:“這東西的價錢,是不是在我這個月花錢的預算金額內?是否正是我所要花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