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行為是一種珍貴的衡缺資源,性別就是成本,這成本能創造多大的價值和效益,或者倒賠,取決於經濟人的理性選擇。
性行為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行為,有需求,有供應,有風險,有收益,還要計算投入產出比。性行為是有成本的,在決定性選擇之前,雙方需要有理性的思考。是否能預見並能負擔起這些成本,或者換句話說就是性行為的後果;還要考慮使用減少負麵結果的手段,比如安全套避免意外懷孕和感染性病、艾滋病。世間沒有免費的性事,做愛是參與者充分合作才能產生“效應”的人生體驗,要達到理想境界必須具備兩個先決條件:一是雙方不能逃避應負的責任;二是彼此都要明白身兼施受雙重角色。就是說,性行為的夥伴都在追求同一目標,這種特性使性愛和一般日常活動尤其是商業交易不同。性行為與生俱來,但具有強烈的理性成分,比如艾滋病令人們在性愛方麵較為謹慎。
有這樣一句被經濟學家廣為引傳的話:“對體製內的交易雙方來說,性像一塊永遠嚼在口裏的口香糖,它的好處是隨時有東西讓你咬,不空虛,也不會閑得牙疼;缺點是越嚼越無味,牛皮糖嚼成牛皮鞋墊,到最後就成了一種純粹的習慣。”“七年之癢”的說法,不僅說明交易雙方對單一產品、無差別服務的厭倦,也證明了性資源使用中的邊際效用遞減,由最開始拉拉手精神抖擻,親一下渾身顫抖,到後來拉得越多、親得越多越沒有吸引力。網絡上流行著一百多種情侶、夫妻的睡姿,最後超過兩年的,幾乎百分百是背對背睡。這些姿勢和體位,我們可以看做是人性化的市場需求信息。
性行為也成為結婚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康德認為婚姻的意義就在於“合法使用對方的性器官”,薛兆豐說婚姻是“終生批發的期貨合同”。另外,婚姻中的性行為具有更多的優勢,即少了更多的成本。優勢主要在於兩點:一是成本小,沒結婚的兩個人需要兩張床,結了婚就隻需要一張;二是性價比高,不用冒著危險去搜集一些色情圖片、網站來滿足私欲,因為這些可以在婚姻體製內得到滿足。
性行為能產生“效用”與普通商品或服務沒有分別,這等於說,絕對理性的人,其性需求的數量與價格成反比。經濟學家屠洛克認為妓女經營生意一定不能忽視這條原理,要想多接客就得價格合理。
娼妓這種“最古老行業”之所以能夠在政府禁止下(娼妓合法化的國家不多)蓬勃發展,是因為需求永遠存在;娼妓一旦獲政府頒發符合衛生條件證書及商業牌照,嫖客的成本大為減輕,也就大大強化她們相對於非妓女(情人、女朋友及妻子)的競爭地位!
上麵的分析是在把愛情、浪漫和道德從性行為中抽離,同時以不包含價值判斷成分實證經濟學視角下的觀點,細想一下,也不無道理。
愛情中的兩種逆向選擇
愛情裏的逆向選擇表現為好女子總是嫁了比較差的男子,有句俗話“好漢無好妻,賴漢娶個花枝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在大學校園裏,我們也經常慨歎,一對對戀人是那麼的不協調。這種結果就是逆向選擇造成的。但每個人在選擇自己的另一半時可不是這樣,我們總是希望找到理想中的好對象,也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優勢表現得完美,以引起好女子或好男子的青睞。通常我們看到的征婚廣告,都是這麼介紹自己的:“年輕美貌、身體健康、才華豐富、愛好廣泛,對愛情執著,對緣分珍惜。”
愛情本身也是一場交易,男女雙方各取所需的一場交易。在當代的信息社會裏,如何才能實現一宗公平的交易呢?首先需要雙方的誠信,需要雙方都擁有足夠的共同信息,互通有無,彼此了解,因為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假信息實在太多了,隻有所獲的信息是真實而可靠的,買賣雙方的最終決策,才可能是最好的“抉擇”。
但事實是很多情況下,賣方知道的信息內容,買方不一定知道,而買方的價格底線,賣方也不知道。
甚至,賣方有時候為牟取暴利,故意隱瞞某種對自己不利的信息,而由於信息不對稱,買方無法排除幹擾,作出逆向選擇,其利益受到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