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軍事鬥爭也是一種鬥雞博弈,一個強硬了,另一個就要縮,反之亦然,因為誰都不想兩敗俱傷。為了能精確地知道對方是真的強硬還是外強中幹、虛張聲勢,相互間就要大量派出間諜,為的就是能精確估算對方強硬立場的準確的概率,以免擦槍走火,大打出手,兩敗俱傷。在沒有足夠的情報作基礎時,雙方都會選擇純策略的鬥雞博弈,就是對方強硬,咱就讓步,你讓步了,我就強硬。
這個博弈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麵子有時是很要命的,從純策略的鬥雞博弈中是不會出現兩敗俱傷的那種最差結果的。但很多人就是死要麵子,非要存著僥幸心理,在心裏瞎算對方會作出讓步的可能性,最後沒有算準,弄巧成拙,就兩敗俱傷了。這種估算必須要有足夠的信息作依據,一個人拍腦袋出來的估算是不可信的。而事實上,很多博弈的雙方所知道的信息是不完備的,不對稱的,所以估算的風險很大。而且搜集信息也是需要成本的,機會成本和財務成本,而且往往十分高昂。所以,為了朋友、戀人、夫妻、同學間的慪氣吵架而去花費高昂的信息搜集費用是不值得的。博弈的信息是一個十分詭異的東西,在你沒有完全真正地掌握它前,萬萬不可胡亂猜想匆忙決斷,否則結果是難以控製的,這可是聰明人行為選擇的大忌啊!
“同居”與性行為的經濟學分析
越來越多的青年情侶同居,而且不急於結婚,或者近期並沒有結婚的打算。這是青年們的明智選擇嗎?選擇的背後又有什麼玄秘嗎?
按常理來說,婚姻的機會成本非常高,愛情這種純粹精神的東西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越來越受到物質財富的衝擊。而且現在的生存條件和生活環境越來越嚴峻,購買房產要按揭貸款,畢業之後的去向也是未知數,而且大多數青年人是獨生子女……能不能留在同一個城市裏也是現實的問題。結婚帶給人們的難題越來越多,外部世界的誘惑也越來越多,人們在生活中麵臨的變數越來越大,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選擇了一種折中的辦法——同居。兩個人可以享受婚姻生活帶來的一切樂趣和好處,沒有一紙結婚證書的約束,人們麵臨選擇的時候更靈活,不必要承擔婚姻的後果,機會成本小,也沒有更多的沉沒成本。
首先,青年人對未來生活缺乏理性規劃。市場經濟下,人們的流動性很大,工作不穩定,企業絕大部分實施的是全員聘任製;居住地不再是終生不變的;對未來經濟收入的預期也不明朗。這些因素使青年人對結婚充滿了恐懼感。此種背景下,過早結婚反而會成了彼此的拖累。
其次,女性獨立也是一個原因。對經濟獨立的女性而言,她們不再需要通過婚姻這個長期的契約來限製彼此的自由,也不需要為對方承擔責任。即雙方沒有長期的正規的契約關係,可以說隻是一種合作的“意向”,雙方都更靈活。所以,在這種條件下,人們更喜歡選擇同居這種生活方式。
再次,男女結識成本低。人們的結識的途徑和方式越來越多,越來越容易,這也是現代男女喜歡采用同居這種生活方式的一個原因。認識的成本低,所以認識得快,熟悉得快,分手更快。認識和熟悉的成本不過是一餐便飯、一次聚會或者是一次網上聊天……因為在一起容易,彼此也就不夠珍惜。這種條件下雙方最合適的選擇就是同居。
另外,不容忽視的是社會的進步,生兒育女、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等觀念已經在現代人的頭腦裏日益淡化,這些已經不是男女在一起的目的,其目的是追求快樂、愉悅。沒有孩子的拖累,兩個人不需要承諾,處得好就在一起,處不好就分手。
還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經濟條件的變化必然要影響到人們思想意識的變化,人們對同居現象也越來越寬容了。
哲學家說,存在即合理。事實上,這是理性經濟人的一種理智的選擇,沒有什麼不好,因為人們付出的機會成本低,相對來說,收益就要更高一些。
同居剝離了夫妻名分、財產關係、子女關係等很多東西,留下的似乎隻有愛與性。經濟學家對性行為有非常精彩的分析。